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2月3日在北京闭幕。今年91岁的李斌生先生看了电视报道,回忆起北京市文联主席老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群众文艺创作研究会的往事。其中老舍先生给老艺人讲了很多细节,比如“军人不是阶级”,成立“相声改进组”,读起来特别耐人寻味...

作者李滨声

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有一个文艺团体,名叫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由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的老舍先生创办。当时的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和北京市文艺办公室的见面地点是在北京饭店后面巷子西出口的一个院子——夏公府。

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的核心是文艺界联合会领导人老舍、赵树理、王亚平、王松生、苗史培。成员主要是文艺部的干部,民间艺术领域的演员和业余作家,以及热爱文艺的个别青年。

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没有自己的大型活动现场,总是利用周日在中苏友好协会南江大礼堂举办民间艺术创作讲座、导师、试听节目。记得第一次活动是老舍先生介绍群众文艺创作研究会的宗旨——“文艺面向工农兵”,简单介绍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主要精神。在第二个活动中,赵树理讲述了李佑才板华的故事和写作过程。赵树理也唱出了地方戏的腔调,让大家耳目一新。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的活动从一开始就活泼多彩。

《百鸟朝凤》是王亚萍创作的丹仙大型歌词。最早是由老艺术家顾和尹福来尝试的。内容是猫头鹰害百鸟,凤凰引百鸟战胜猫头鹰的故事,开创了鼓乐创新的先河。

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出版的刊物有《说话、强奸、唱歌》,鼓励会员学习如何创作新的鼓乐作品。因为1949年以后,为了配合革命原则和时事政策的宣传,曲艺最好推广。

为了让大家了解写曲艺段子的规则,老舍先生首先请了活动人士曹给大家介绍戏曲和曲艺的歌词。记得曹卑微之后上台,却不说话,先教快板。“你不用打竹板,你不用迈大步子,我叫曹……”立刻引起了笑声。在笑声中,他指着舞台说:“那个人没有上台。他是个落后分子尹福来。”尹福来回答“抗议”“我招你了!”,使笑声升级。由于“落后因素”是一个新名词,曹用一个新名词抓住了“关口”,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才给大家讲解了“十三法”,还有几个小方法加童谣。他还以“小陈漫儿”为例,说明小路子主要是用来轻松开玩笑的,比如“有这么一个人,真是邪门……”。

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不仅研究文艺,老舍先生有时也会给你上“政治课”。如果一旦发现有演员演新编辑的《三姑娘过日子》,垫词里就说叔祖是农民阶级,二叔祖是工人阶级,三叔祖参军了,是“军人阶级”。老舍先生发现后,首先指出军人不是阶级,然后用简单的方式向演员解释了“阶级”这个词。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老艺人的思想非常落后,甚至封建观念没有被清除。《屈头》在写赞美解放的那一段时,其实写的是“真龙在延安,解放北京坐金牌榜。“老舍先生读书,批评,帮助老演员理解他的错误。后来老舍先生写话剧《广场明珠》的时候,用上面的情节来插,却把老艺人变成了腐朽的老知识分子“孟先生”,说明从事文艺工作更重要。

老舍先生是几个方面的带头人,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每周都很活跃,忙得不可开交。除了主持会议,他还在休息和开会后为成员阅读手稿和导师。老舍先生有时和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他唱过京剧选段和自己的太平歌词。《小井胡同》的编剧李龙云曾经告诉我,话剧《龙须沟》中的中档疯子演员于是之演唱的丹仙《风雨回舟》,原来是老舍教的。李龙云还说是于是之亲口告诉他的。

有一次老舍先生听文艺部的干部汇报剧场情况。有一个相声的“包袱”,很久没有演讲了。最后他说“相声没法提高!”相声的包袱是

B I现在在文联工作。

你是哪个部门的?

B I,我是作家协会的。

a,我们拉起手来。

b你也是作家协会?

不,我补袜子。

老舍先生的建议得到了王松生同志的支持,成立了“相声改良组”。我记得我第一次请老漫画家孙宝才做组长。我开过一两次会。孙宝才没有上学,因为他没有文化,还是个孩子。虽然出生在无产阶级,做过大搬运工,“官事”是做不到的。“老舍同志,你就拿我当个×算了吧!”后来相声改进组选相声演员孙玉奎当组长。因为孙玉奎曾经是个排字工人,他是最佳人选,因为他会写字,会断字,出身于工人阶级。孙玉奎上台后,在打黑除恶运动中创作并演出相声《永远危害人类》,为相声开辟了一条新路。

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有时会涉及京剧。记得老舍先生曾经对京剧《红娘》提出过看法。他指出,在最后一个媒人祝贺盈盈实现愿望后,她伸出两根手指,并为此邀功。没想到,在被盈盈盯着之后,她变得随意弃指。尽管笑声和掌声不断,却对媒人的形象和性格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老舍先生的见解启发了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的成员。文艺部戏剧组干部袁改编京剧《红娘》,删去红娘蝴蝶扑,组迷误为小和尚头;删了国之荐,风流焰口,僧念佛;消除了书卷气十足的和媒人的调情,媒人装傻。它改变了孙飞虎原来的小丑角色,纠正了红娘的几个歌词和白字,特别是删除了上一个红娘向小姐邀功的情节,希望成为“二房”,使原来的喜剧《红娘》焕然一新,成为一部名剧,又不失《西厢记》的原汁原味,在舞台上演了很久。总之,我永远记得北京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和老舍先生。

1.《李滨声 老舍先生与大众文艺创研会 李滨回忆细节读来耐人寻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滨声 老舍先生与大众文艺创研会 李滨回忆细节读来耐人寻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80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