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信息

今日传播 2018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方辉,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国家媒体实验中心(暨南大学)。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媒体技术与网络民族主义研究”(项目批准号:17AXW01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主要研究2018年海峡两岸三地中文学术期刊发表的传播学论文。六名研究人员参与收集和筛选。筛选标准主要是文章的问题意识、研究路径和方法、研究结论和创新点,注意主题聚类,遗漏所有文章。最后,将所选文章分类并整合成十个部分进行简要讨论。

一个

发现“身体”

长期以来,身体的概念遵循古希腊、基督教传统和笛卡尔以来的身心二元论,即身体是物理的、世俗的、机械的,而心灵是神秘的、本质的(Synnott,2002)。得益于消费文化的兴盛,女性主义对身体建构的批判,以及福柯作品中对身体规训技巧的深刻反思,身体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在社会学中出道,顽固的二元对立观念逐渐被打破(席林,1993/2010)。身体视角所照亮的现代中国的编织、穿脚、新生活运动等身体改造,不再是琐碎或琐碎,而是直接与文明教育和政治认同有关(黄锦林,2006;Hideo Hideki,2017)。然而,这些社会学研究仍然侧重于人与人、制度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关系(于,2018)。

在传播学中,关于身体的讨论才刚刚开始。转折点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技术热潮,使得原本没有纳入通信研究领域的身体成为问题。在面对面交流的时代,身体一直被认为是需要克服的障碍——理想的交流需要超越身体,达到心灵的相互触动;媒体时代的传播是纯粹的灵魂传播,但人们往往渴望身体的存在来证实它,所以传播就变成了跨越中介灵魂去触碰另一个人的身体(彼得斯,1999/2017:326)。目前,虚拟技术对身体的复制使“在场”和“不在场”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赛博人(无机机器和有机体的结合)作为终极媒介的出现,将大众媒介分离的器官重新组合,创造了三种基本的存在状态:携带自己的肉体,离开自己的肉体,进入其他身体,从而“交织了人与技术的双重逻辑,实体空与虚拟世界的双重动作。”(孙伟,2018年a;孙伟,2018b)

上述反思的理论资源之一来自麦克卢汉。他著名的“媒体是延伸”的论断再次激发了学者们另类的想象力。每一种媒体技术的发展都意味着人类感官的延伸和肢解,“记录数据,加速行动和交流的过程。”(麦克卢汉,2003/2006:34)通过“环境”、“身体”、“媒介”、“感知”等几个关键概念,麦克卢汉勾勒出身体对媒介的重要性:身体是媒介/技术的源泉,也是它的定位所在,镌刻着技术独特的结构和逻辑。麦克卢汉的重新发现证实了身体与媒体、人与技术等话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刘婷,张卓,2018)。因此,身体维度的交往研究可能会有所开拓,把肉体作为交往的条件,打破束缚概念的束缚,重新定义身体与交往的关系(刘海龙,2018)。

在经验层面上,体验实践长期以来被认知科学证明是加深记忆的关键因素。通过游戏界面将人物丰富的姿态(通常是非西方和前现代武术动作)和玩家在游戏中呈现的身体姿态结合起来,实现了装备中程序化的技术形象,从而使玩家成为装备的功能(张,2018)。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邀请用户进入界面,虚拟实体和真实身份成为双重统一,身体成为交互和意义建构的核心媒介(Google News Lab,2017)。对于90后的年轻玩家来说,VR游戏的“沉浸”体验成了他们最大的玩法。它允许玩家身临其境,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在虚拟空房间中自由移动,获得“刺激”、“兴奋”、“恐惧”等强烈的情感体验,甚至利用虚假的记忆创造虚假的记忆(周奎,2018)。但VR在带来全息沉浸体验的同时,也给了观众无限的观看自由。与语言相比,图片的意义往往是浮动的(刘涛,2018);相比于图片和普通视频,VR的意义更加不确定,全方位信息的出现很可能会湮灭叙事线索。因此,VR传播效果的提升将取决于沉浸与叙事的平衡(周敏、侯星、王、兰美娜,2018)。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在人工智能、后人类、大数据等概念冲击人文理念的同时,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层面正在呼唤“人”的本质回归。这体现在实证主义背后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反思。当我们渴望拥抱大数据的时候,是不是忘记了鲜活的个体生命?是不是只看到了冷数字和隐晦群体(吴,2018)?对于李金泉教授、叶其政教授等经历过实证主义向人文主义过渡的学者来说,人类社会除了因果关系之外,还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意义。人文学科要做的是解释因果关系之外的意义,给它们有序的排序(,于,2018)。社会学家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但更需要的是像传统工匠一样展现工匠的艺术风格。具体来说,社会学家应该是编织“概念类型”故事的工匠,他们的解读“不是为了让隐士变得明确或清晰,而是创造更多的谜语(或寓言),让人激起动人的涟漪,感到惊艳。”(叶其政,2018:263)

同样是游离于实证研究之外的臧国仁教授和蔡琰教授,早就涉足人本主义大众传播研究。基于叙事范式,他们关注生活故事、人性、价值观、伦理道德等难以衡量的话题,强调传播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故事交换行为”。人们通过不同的媒体讲述和倾听彼此的生活内涵,促进需求的理解和交流(蔡琰、臧国仁、扎西,一位在内地学习了14年的藏族学生,完整记录了不同类型的媒体在其人生不同阶段对其人生观、价值观、文化适应和民族认同的影响(郑新,次仁群宗,2018)。虽然这样的研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它极大地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从个体中观层面来看,早期互联网的发展史也是无数网民的生活史,充满了精彩的网络故事和鲜活的个体。除了网络政策、公司运营、新闻前景等问题之外,这些无名小辈的故事以及背后大社会的变迁也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探讨(吴,2018)。

人文视角下的世界往往是主观的,不同的主体用不同的眼光去观察,可以形成“和而不同”的对话和理解(,余,2018)。作为描述和呈现文化的必要方式,媒介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是研究者创造意义的过程。在媒介人类学的实验文本中,民族志不再像传统操作那样由学者“独自”完成,而是允许许多研究者同时“进入该领域”。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框架”,在田野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视”、“比较”,完成了对同一问题、同一研究对象(孙心如、王、、)多重意义的解读和建构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也可以在CiteSpace应用的讨论中看到。它的功能侧重于描述结构变化,但被赋予探索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和预测学科发展前沿的使命。在传播学研究中,应该发挥辅助作用的CiteSpace往往被视为研究的终点和目的。超历史的学术地图描述迎合了科学精细化的趋势,背离了思维的内在精神(廖,2018)。

传播学的道路选择

然而,对于舒德森(2018)来说,传播学史研究的困境并不在于研究方法的缺乏或滥用,而在于大多数学者不知道如何将对媒体的理解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等核心问题结合起来。传播技术与文化形态之间的复杂概念使得研究要么宏大而抽象,要么琐碎而狭隘,很少有一般理论与具体经验相结合的中层理论。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大众传播知识社会学产生了两个学派:追求“统一”的芝加哥学派和追求“客观”的哥伦比亚学派。前者致力于重建共享生活的民主“共同体”,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统一”,而后者则尽可能采用定量实证主义,以获取客观、现实的知识(王应际,2018)。早在迪凯特的研究中,米尔斯就发现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受制于抽象经验主义,是在严格的谜题设置和理论方法论目标下进行的范式“解谜活动”,不可能完成产生理论知识的目标。分别之后,米尔斯转向对“文化机器”的批判和对民主社会的维护,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传播想象(秦一丹,2018);然而,选择人际影响的主流传播多年来一直受到“合法性赤字”和“知识贫困”的质疑。

2018年,中外传播学者先后出版了《反思传播》和《场域的转移》专刊,立足当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长期以来,传播学学者面临着“传播”为中心或“媒介”为中心的问题。前者关心人的传播行为结构、社会互动结构以及与社会文化结构的关系,社会主体的传播实践决定了媒介的使用和转化;而后者则侧重于媒体工具和技术的演变以及所建立的组织和制度、社会权力和符号系统。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传播实践的工具环境和前提条件(吴玉民,2018)。近年来,许多引用海德格尔、雷德布雷和麦克卢汉的研究都强调了媒体的重要性。比如德布雷的“媒介域”概念,把媒介技术的符号形式和关系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涵盖了媒介的内容生成、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它将历史价值与技术价值相结合,促进人们对新的社会生态和社会秩序的理解(陈,2018)。以“媒介”为途径,也可以消解传统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划分,获得新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路下,媒体不再是一个项目,一个机构,一种技术,而是一个事件,一个事件,一个扩展。"这就像把石头扔进水里,引起涟漪,引起回声改变形状."(黄丹,2018年;胡一清,2018)

先验媒介想象致力于打破以往媒介研究中重内容轻形式的偏执,关注“自然与形式的涌动”及其设定的有边界和层次的秩序(孙力,2018)。然而,改变“媒介”概念的挑战在于,基因复制和人工智能使人成为一种媒介(陈,2018),这反过来又扩展了我们对媒介的理解。在中国古代“秦晋之善”的政治交往模式中,女性也可以作为关系的媒介。与传统的女性远离政治的预设不同,她们往往以灵活亲民的方式参与政治,通过融合基因、形成亲属、消除冲突、传播文化等方式实现政治沟通和政治联盟(潘湘辉,2018)。

经典效应的新研究

以往关于第三人效应的研究倾向于认为正面信息会产生第一人称效应,而负面信息会产生第三人称效应。然而,在现实中,许多问题本质上不是“积极或消极的”,而是可能涵盖各种要素和方面。在全球变暖这个复杂的问题上,发现以个人为中心的自我影响更容易产生第一人称效应(我觉得我比社会上大多数人更在意),而以国家为中心的自我影响则更为多样化,比如负面影响中也有第一人称效应(我觉得全球变暖对台湾省的影响更严重),正面影响中有第三人称效应(我觉得其他国家/地区更多)。本研究的结果也为政府后续的政策制定、实施和宣传提供了指导(黄惠平,2018)。

沉默的螺旋是卡茨和菲亚尔科夫决定应该“退休”的传播理念之一,因为它无法解释阿拉伯之春和同性恋群体中少数群体的抵制,互联网上对个人声音的鼓励降低了公众的孤独感(卡茨&菲亚尔科夫,2017)。虽然理论上是这样,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在互联网上很容易表达,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结构化的情况下。研究发现,意见气候感知的一致性是促使青年群体从线下政治讨论转向线上政治表达的关键因素,对网络间的意见表达产生了积极影响空。可见沉默的螺旋依然适用于网络之间空。同时,如果网络效率高,网上政治表达的意愿也会更强。因此,社会治理应营造良好的演讲氛围和开放的思维,促进良性的政治协商(陈敏、陈强、王国华,2018)。

框架理论是传播学中最具活力的理论之一。其概念和方法广泛应用于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成为研究新社会运动的重要解释框架(郭小安、滕金达,2018)。在心理学领域,框架效应往往关注信息呈现框架对行为层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公益众筹项目的文本叙事中,当项目信息与捐助者本身关系不密切且相对安全时,采用盈利型信息框架的效果明显优于亏损型信息框架,提供进度信息可以增强捐助者的信任和意愿。这也提醒众筹项目的求助者,应避免过度表达悲伤,适当强调受助人接受捐赠后的积极影响(吴立、毛袁遗、黄洋,2018)。

现代中国的媒体与知识

2018年,一本关于中国打字机史的书获得了费正清奖,再次将学术视野带回了现代中国。如果今天的传播学学者不断引用尼采的名言“我们的写作工具也在作用于我们的思想”,并试图将其提升到哲学层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证明媒介科学的主张(Kittler,1986/1999:200),当托马斯·s·穆拉尼回顾打字机的历史时,他想考察“东方主义和技术的偶然性是如何塑造‘现代’语言系统的”。它是汉字与全球现代性紧张关系的历史,是中国信息技术和媒体的历史,是一部物事史:“如果郁金香、鳕鱼、糖和咖啡都改变了世界,那么中国打字机或许也是如此。”(Mullaney,2017:23)

当然,这种思维和视野不仅仅是穆拉尼所拥有的,留声机(韩寒,2017)、收音机(王宇,2018)、幻灯(孙青,2018)等西方乐器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也有着独特的生命历程。以幻灯片放映为例,作为强光镜头放映设备,最早是由传教士引入中国,献给皇帝娱乐的。之后,幻灯逐渐成为讲座培训中的辅助演示工具,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启蒙效果,甚至比讲座内容本身更能吸引眼球。这种知识的剧场式展示,使得基于直观经验的具体认知逐渐取代抽象的逻辑推理。本土化的神灯脱离了其在西方语境中的“幻象”、“魔法”等超自然含义,成功地建立了一种论证理性结论的经验方式,延伸到政治实践领域,成为中国现代科学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见证了中国特殊现代性的崛起(孙青,2018)。

报纸是传播学中最透彻的研究。作为一种不同于书籍的媒介,报纸作为“新媒体”被引入中国,这意味着一种新的知识类型。虽然没有书本深刻,内容往往简单零散,但不断提供新鲜动态的时事资讯。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通过组织阅读和翻译澳门新闻纸,获得了难得的从外部看中国、重新审视自己的视角。仿佛是一面哈哈的镜子,从中他看到了弱小、傲慢、落后的东方帝国(卞,2018)。

但在法提番(2004/2018)看来,上述对知识的解读仍然无法逃脱西方“休克-反应”中心模式和文化冲突论的束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西方科学反对中国的知识体系。事实上,许多科学实践和知识是通过历史行为者在文化“接触带”中的互动而形成的,凸显了文化的多元活力和弹性。19世纪英国博物学家在中国从事研究调查时,往往要与各种中国人打交道,如官员、商人、草药医生、买办、画家、猎人等。在不同文化、地域和历史背景的混合、互动、调试和杂交过程中,知识和其他文化产品被翻译、传播和传播。但这不是自由交换,权力的差别很明显。透过自然史的窗口,科学帝国主义和英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扩张是齐头并进的。

数字时代的代际沟通

家庭一直是中国社会儒家文化传统的核心,往往形成独特的互动现象。而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进程使得小家庭盛行,家庭关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夫妻间的横向关系取代了父子间的纵向关系,成为大多数家庭关系的主轴(闫云祥,2009/2012)。此外,社会老龄化、媒体技术的“分离”等因素也引起了代际沟通,尤其是数字代沟的关注。这个概念源于数字鸿沟,是经典效应研究的传统知识鸿沟的延伸。它指的是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和其他因素对信通技术的获取、采用和使用的影响。如今,几代人逐渐融入这个社会结构维度。不仅表现在中观社会层面(老、中、幼三代),也表现在微观家庭层面(祖孙三代)。以微信为例,在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不同代人在获取、使用和识字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数字鸿沟。然而,家庭关系和家庭身份作为中介变量,干扰了代际之间的数字获取、使用和扫盲。所以,如果把数字代沟放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代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而是可以通过家庭中的代际互动(喂养和回馈)来填补的(周玉琼,林峰,2018)。

其实在亲子关系中,孩子的反馈意愿甚至高于父母的被反馈意愿。前者取决于居住地、亲子沟通质量、父母“情感温暖”等因素,后者与长辈的创新精神、努力期望、表现期望、受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技术反馈”能有效弥合代际差距,促进沟通,缩小数字代沟(朱,2018)。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信息焦虑和技术差距等,往往会引发老年人对健康信息的回避。但考虑到老年人有限的专业知识和媒体素养,孩子大部分时间想的不是弥合数字技术获取和使用的代沟,而是充当新媒体和老年人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亲自筛选和检查健康信息,弥补老年人信息回避行为和技术因素造成的信息差距(官方文件,2018)。

当然,数字媒体的功能不仅仅是信息获取,还有社会互动。虽然老年人群体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但社交媒体为他们再次参与社会提供了机会。研究发现,相比大众传播和消费功能,微信中的人际传播功能最受老年人青睐,老年女性的社会传播显著高于男性(周玉琼,2018)。有了社交媒体,退休女性可以找到一个新的地方来交谈和交流空,表达自己的身份,建构自己的主体性(孙心如,赵洁,2018)。但很多时候,由于缺乏新媒体素养和信息甄别能力,中老年女性往往扮演谣言的“搬运工”角色,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桥梁节点(李彪、于国铭,2018)。

数据泄露和隐私保护

2018年,Facebook上爆发“数据门”事件,剑桥分析公司收集了5000万用户的数据,用来投放有针对性的政治广告,影响美国大选结果。与此同时,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中国人在个人隐私方面更加开放,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或效率。这是在2017年末一个女孩给周发了一封信“别盯着我们看”之后,数据隐私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核心问题涉及数据巨机和人类自由的丧失、平台的权力和监管、隐私权的法律边界和技术治理的新政策(、孔,2018)。

那么,中国人愿意像李彦宏所说的那样,用隐私换取便利吗?至少在千禧一代中,情况并非如此。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对个人隐私的平均敏感度甚至高于美国大学生。具体来说,中国大学生对个人习惯、浏览网站记录、搜索记录和网上购物偏好的敏感度显著高于美国大学生,而美国大学生对电子邮件和手机内容的敏感度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王敏,2018)。在家庭层面,父母的“侵犯隐私”往往是在孩子成年之初的网络交往中防范的。在父母介入之前,朋友圈、Facebook主页等数字媒体平台往往被视为他们的隐私区域,青少年可以谈论情感、健康、安全、娱乐等敏感话题。然而,当父母介入孩子的“隐私领域”时,青少年会通过每秒屏蔽、分组、删除朋友圈等行为策略来调整和管理隐私边界(曾秀琴、吴海米、李江,2018)。相比于老年人把家庭放在微信第一位,想通过朋友圈了解年轻一代的生活,年轻人把家庭放在最后,通过分组和屏蔽来对抗“偷窥”(S-Tech Studio,腾讯研究院,2018)。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之前被跨文化传播学者认可的中国人隐私观念相对薄弱,强调集体隐私而忽视个人隐私的论调也面临挑战。

其实很多时候,中国人为了方便不得不以隐私做交易。虽然《网络安全法》明确引入了信息保护条款,但相当多的网站在收集个人信息时没有提供隐私政策声明。教育网站收集的信息比例最高,但在提供隐私声明方面的表现最差;大多数网站默认用户在注册时会收到相关推送服务,但用户的投诉/举报渠道、删除和更正权、选择性加入/退出机制等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几乎所有网站都使用cookies收集个人信息,但超过75%的网站不表达收集信息的方式,近四分之三的敏感信息网站存在中级以上的数据安全漏洞(邵、薛、郑宜远、,2018)。移动APP客户端也有霸王条款,强制用户接受相关隐私政策,隐私政策水平参差不齐(朱颖,2017)。在事业单位-网络中介-用户三方博弈机制中,互联网的治理和体系内力量对个人权利的实现都要依靠网络中介,才能占据核心有利地位,并往往从中获得最大利益。因此,如何提高网络中介“私权”运作的透明度,是国内外传播法律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张,2018)。

情绪和记忆研究

情感作为一种表达实践,以其丰富的层次塑造着主体的自我认同,在中国现代转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晚清革命思潮中,革命报刊的舆论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时局的感受和态度。这时候,报刊不再是消遣,而是把它们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进步青年充满激情,斗志昂扬,而清朝的左大臣则是惊恐、焦虑、悲哀(蒋建国,2018)。民族主义导向的政治和社会想象需要同情共同体,这与现代主体的情感转向不谋而合,在文学作品中反复表现。因此,一方面,民族共同体在国内构建了强大而持久的同情,同时,它也勾勒出了国外同情的限度(李海燕,2007/2018)。时至今日,“国家”仍然是在他国苦难中塑造公众同情、建构“我们”想象与“他者”关系的主要框架。这是一个动态协商的过程,不仅可能超越国家,诉诸于一种“普世人类”的同情话语,还可能将苦难政治化、去道德化,筑起“我们——他们”的高墙,从而拒绝同情(袁,2018a)。

长期以来,在理性主义传统中,情感往往被视为影响舆论的负面因素。然而,20世纪后期的“情感转向”为重新评估舆论中的情感提供了机会。如何审视舆论中的“情绪化”政治?有学者提出四个分析维度:媒体-技术形态、报道框架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力量;认知——特定事件中产生的已有观念和认知;关键情感——信念、情感取向、情感氛围;状态情绪——在特定事件中激起的情绪。四种因素在相互作用中相互激荡,容易形成不可控的“叠加效应”,作用于舆论(袁,2018b)。

怀旧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感,最初被当作一种病。但很快,浪漫主义和诗学将其从医学中解放出来,并将其视为对当下的回应(Boym,2007)。工业化和现代化激发了人们对“过去慢”的怀念,尤其是在数字时代。虽然在线社交网络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孤独感,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他们的情感支持的有效性逐渐降低,这意味着将脆弱的在线关系转化为强大的离线关系越来越困难(陈福平,李荣,陈,2018)。范迪克(2007)建立了三维模型来研究数字时代复杂的媒体记忆问题。除了认知科学中的体验记忆,技术和材料往往是促成记忆的“肉”。技术怀旧考察的是物质和现象的叙事,以及怀旧主体的身份建构。在这里,科技对象的功能属性被退居其次,重构过去的审美体验被凸显。新旧之间,产生了代际对话,充满了过去与未来的张力(刘雨思,2018)。

第三个维度与个人所处的文化实践密切相关。媒介的历史也是个人、社会、时代的历史,联系着私人经验和公共生活,其意义超越了日常习惯性使用。数字媒体的发展培养了新的记忆习惯,从“以人为本”到“以物为本”的转变成为网络记忆话语的重要逻辑转折(陈旭光,2018)。现在国内早期的网站逐渐走向死亡,却在网友的悼念和追思文章中延续生命。在个人怀旧层面,消失的网站成了网民青春的见证;在政治斗争层面,记忆成为批判现实的资源或方法,两者的交织也反映了中国互联网断裂和缺失的曲折发展过程(吴,,2018)。

媒体与政治

在研究政治参与时,媒体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变量。这里的“媒体”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作为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组织,在这种理解下,媒体往往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力量,与市场和国家竞争。有一段时间,学者们认为市场化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海量和多样的信息可以帮助建立一个舆论前进、权力后退的社会。然而,过去40年的媒体改革形成了一个“信息悖论”:新闻媒体的市场化和国家对新闻的控制同时增强。人们逐渐发现,国家不是一个静止的铁板一块的机体,而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整合体;市场只是一种中性的资源,它不仅提供海量的信息,而且从根本上区分信息引发的不同类型的冲突;甚至媒体专业主义也大多停留在话语层面,很少付诸实践(李金泉,2018;林芬,2018;周,,2011)。适应性治理和弹性政策赋予制度活力,成为中国保持弹性的基础(韩,2018)。

第二种理解是作为事件和节点、媒介和媒介来改变传播实践(黄丹,2018)。随着信息生产方式的转变,以专业化著称的媒体组织的垄断地位受到极大挑战,一个“人人都能生产信息”的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已经到来(隋岩,2018)。网络技术降低了政治参与的门槛,催生了一种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键盘参与”,并在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等运动中展示了其威力。作为一个分散的公民黑客社区,台湾省“零时间政府”利用互联网共享信息,以实践共识为项目,与政府互动,促进和参与政府决策,从而建立积极的政治参与氛围(郑、林子伦,2018)。在武汉某住宅小区建设临终医院的奋斗故事中,新媒体悄然嵌入并改变了政府、医院、业主之间的网络。各方都需要利用新媒体使自己的诉求合法化,与其他力量竞争,最终在空的平衡状态下完成权力的循环与变动(何,吴丹,2018)。

围绕媒体与政治权力的博弈,形成了一系列互动空和机会结构,如线上线下、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传统/官方媒体扮演着“喉舌”的角色,他们在政治问题上的报道框架、话语和立场相对统一。对中国大学生来说,接触这类政治新闻使他们更加意识到媒体的控制,从而削弱了他们的政治信任,增强了他们的政治疏离感;因此,大学生越来越渴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反对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王,钟志金,2018)。然而,尽管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讨论和表达政治话语的平台,空,出于政治不信任和政治猜疑,青年团体似乎更习惯于通过线下的人际渠道谈论政治。只有当观点的气候感知一致时,线下政治讨论才能转化为线上政治表达(陈敏、陈强、王国华,2018)。但实际上,“喉舌”已经呈现出从传统媒体向社交媒体覆盖的趋势,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差距正在缩小。两者开始发挥相同的作用,都对网民的社会信心产生了积极而显著的影响(张洪忠、何远、,2018)。

信息传播技术的政治经济学

信息通信技术不仅是推动其他行业信息化和提高效率的辅助力量,而且作为一个行业,在国家主导的市场改革和经济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洪,2017)。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制裁中兴,禁止美国供应商向中兴出售软件、技术、芯片等商品,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地缘政治成为关注焦点。这暴露了中国对西方主导的信息通信技术的依赖。虽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政治经济力量一直在试图重建国际信息秩序,但美国在数字资本主义跨国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仍然明显(席勒,2018)。美国用巨额军费打造的信息设备、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产品,把全世界拖入了追随领袖的游戏,“信息自由流动”成为了扩张领土的概念性武器;然而,对于后来的国家来说,政治问题被简化为技术问题,后续行动和竞争都源于对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失去工作和陷入更深依赖的恐惧(席勒,1986:23)。

作为全球信息地缘政治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而且努力向外推动市场,为国内企业保留了一个高增长的市场。在动荡的资本与政治博弈中,中国能否建立一种不同于美国式的信息资本主义模式成为政治经济学者关注的核心(洪,2017;王,2018)。

在国内市场,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积累了用户,但实际上是在经营一项“民主”的业务:以共享、民主的价值诉求,号召用户努力“培育”。20世纪末,信息社会的未来想象不再强调公共服务和知识共享,而是与不断扩大的业务和市场有着模糊的关系(吴&云,2018)。资本的逻辑是将使用价值转化为交换价值,利用大量的使用者实现最大化的实现。用户的创造性劳动也成为了一个自我销售的过程,他们的自我数字化构成了新媒体时代的“大数据”。复制过程已经成为数据形式的剩余价值的来源,人们已经被彻底数字化(吕新雨,2018年a)。斯蒂格勒称这一过程为“无产阶级化的第三阶段”,即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读写带来了系统性的无知,资本的生产和流通超过了空之间的极限,创造了巨大的市场。自动化通过数据追踪控制消费,社会失去了基于人与人之间真正协商和沟通的主观决策(张一兵,2018)。

当然,这是一个“做出同意”的过程,受众从最初的“商品”演变为“劳动者”,通过媒体使用、内容生产、社会行为、情感劳动为资本市场创造剩余价值(蔡润芳,2018)。在众包的灵活就业生产模式下,被意识形态召唤或被蝇头小利诱惑的用户成为促进资本增值的数字劳动者。他们逐渐学会了感知和迎合网民的喜好来提高自己的“表现”,这也在视频行业繁荣的表象下造成了混乱(吴定明,2018)。普通用户,加上互联网公司和资本市场,造就了历史上最大的牢笼,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主导价值,迫使一切文化生产机制、软文、烂片盛行。如果商业逻辑放任自流,新媒体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全面缺乏肯定会到来(吕新雨,2018b)。

参考文献省略,原文发表在2019年第一期《国际新闻》上。

本期执行编辑/欣慰

1.《今日传播 2018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今日传播 2018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964924.html

上一篇

五名中国船员遇难 为什么遇难受强台风影响

下一篇

方庄彩色自行车道 什么情况彩色车道啥样

抚州招聘信息 抚州卓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天津市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其主要业务涉及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云计算服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业务覆盖江西、华中、东北、华北、环渤海地区及周边城市。福州是唯一一个被划分为前中央苏区振兴开发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先锋示范区五个国家战略的城市。...

铜梁租房信息 2019年铜梁公租房申请指南!非常详细!

铜梁租房信息 2019年铜梁公租房申请指南!非常详细!

很多想在铜梁扎根的人和朋友 但是因为高房价,他们被劝阻了 租房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公共租赁住房 成为大多数人的热门选择 租金很低,房间设施也很好  重庆市铜梁区 2019年公共租赁住房 应用说明 ▼  申请时间 收到表格和提交数据的时间: 2019年9月1日~ 2019年10月15日2019...

全国计算机二级官网 通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考信息官网核对

  • 全国计算机二级官网 通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考信息官网核对
  • 全国计算机二级官网 通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考信息官网核对
  • 全国计算机二级官网 通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考信息官网核对
安氏领信 天门市政府与安氏领信共推教育信息化

安氏领信 天门市政府与安氏领信共推教育信息化

4月10日,湖北省天门市召开教育信息化发展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市政府与北京安石灵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教育信息化合作项目协议,共同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半坂通工程”建设。全市教育信息化初具规模...

FIFA世界俱乐部杯将在中国举办?媒体辟谣世俱杯中国举办

FIFA世界俱乐部杯将在中国举办?媒体辟谣世俱杯中国举办

国际足联世界俱乐部杯将在中国举行?媒体盛传世俱杯在中国举行近日,有消息称,国际足联主席吉安尼·因凡蒂诺(giani infantino)即将宣布,2021年国际足联世界俱乐部杯(以下简称世界俱乐部杯)将进行重组,参赛队伍将扩大至24支,而前两场比赛(2021年和2022年)将在中国举行。对此,有媒体盛传这是因...

波波维奇称赞肖华 称赞了什么没有背叛政治立场

波波维奇称赞小华。马刺主帅波波维奇和快船主帅里弗斯最近被问及肖华的言论和莫雷的言论。波波维奇说:“小华在压力下强调联盟坚持的价值观,真的不容易。这些价值观都是我们认可的。至少在过去的三年里,NBA已经同意了。我为他的坚持而高兴。”波波维奇称,肖华之前曾支持斯特林的种族仇恨言论,并强烈支持美国的LGBTQ团体。...

张振新死亡信息属实 张振新是谁他是如何死亡的

最近,张镇新的死亡信息是真实的。具体是什么情况?来和边肖一起看看。突然报了死讯的先锋集团董事长、网通实际控制人张镇新先生被证实属实。据悉,根据英国法律,辖区内所有居民,无论是英国国籍还是外国国籍,都必须在死亡之日起五日内携带医院证明到此登记。更早的时候,关于先锋部的真正控制人张镇新的一个重要消息传开了,但是有...

张振新死亡信息属实 张振新是谁?被怀疑逃债?

张振新死亡信息属实 张振新是谁?被怀疑逃债?

在突如其来的死亡消息和外界的质疑之后,先锋集团董事长、网通实际控制人张镇新先生的去世,成为了最近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消息。面对舆论的质疑,一些媒体赶到英国伦敦肯辛顿和切尔西政府的登记处,拿到了办公室工作人员打印的张镇新死亡证明,确认张镇新的死亡信息属实。这位曾经的亿万富翁突然在伦敦家中的地下室去世。突然死亡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