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式上映,掀起了观看热潮。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电影,笔者在观影时,多次忍不住落泪,为志愿军将士的精神所感动。大家都知道,志愿军连续三次炸掉水门桥,都被美军以现代化的技术重架成功。当时,志愿军有两个连一直死守在水门桥边,死战不退,给予敌人重创后,全部殉国。在朝鲜东北部高寒的盖马高原上有两大湖泊。一个是长津湖,发源于黄草岭一带崇山峻岭之中的长津江;另一个是赴战湖,向北流淌为赴战江,为长津江的最大支流。两湖相距30多公里,河谷地带夹在两条重峦叠嶂的山脉之间,被称作长津湖地区。
这一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山区,海拔在1000到2000米之间。这里群山连绵起伏,森林密布,道路崎岖狭窄,人烟稀少,气候寒冷,白雪覆地。
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顺着两条山脉之间的谷地,向南直抵咸兴附近的日本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
雪寒岭、荒山岭、黄草岭、死鹰岭等等,仅从这些地名,就能看出长津湖地区的苦寒贫瘠。雪寒岭终年积雪,荒山岭荒无人烟,黄草岭夏天刚萌芽的青草,转眼间就变为枯黄,死鹰岭更是连老鹰都飞不过去的绝地。
据当地人讲,鹰能飞到这个岭上的已经不太多,即使是飞到了岭的上空,也会因血结冻而死在岭上,故曰死鹰岭。
60多年前,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交战的双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和美军的两支王牌劲旅:陆军第7师和陆战第1师。这场战斗与同时进行的清川江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东西两线。因此,西方军事学术界也把此次战役称为清长之战。
1950年,朝鲜迎来了百年不遇的严冬。刚到十月底,长津湖地区就开始普降大雪,气温急剧下降。至11月下旬,气温已降到零下30摄氏度,四处全是白雪覆地,银装素裹。
天空中,一架美军运输机从湖面掠过。机舱内,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欠起身,舒展了一下胳膊,透过飞机舷窗出神地向下望去。被冰雪覆盖的长津湖,就像一块巨大的白色镜片,静静地平放在崇山峻岭之间。
“如果在这里的雪地上潜伏半小时的话,无论是什么人都会被冻死的,当然也包括中国人……”这位久经战场的将军喃喃自语道。
就在三个月前,美国远东战区参谋长阿尔蒙德,兼任新组建的10军军长,负责东线战事。第10军下辖第7师和陆战第1师,均为美军王牌部队。连同归属美军第10军指挥的南朝鲜军第1军团,“联合国军”在东线集结了5个师、1个工兵旅、1个陆战团和1个陆军航空兵联队的兵力,总人数达10.3万余人。
麾下有如此精锐的部队,阿尔蒙德可谓是踌躇满志,他深信朝鲜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
11月中旬,美军第七师和陆战第1师共4万余人,连同200多辆坦克、600余辆汽车,沿着咸兴、江界公路向北迅速推进。阿尔蒙德赶到前线视察部队,铿锵有力地给手下人助威打气:“中国军队不可能大规模参战,否则的话,我们的空军不可能发现不了,零星的部队,不足为惧!”
阿尔蒙德完全想错了。就在美军的飞机侦察盖马高原时,长津湖下面,却潜伏着一支规模庞大的中国部队:志愿军第九兵团
9兵团原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兵团,下辖20军、26军、27军共12个师15万余人,驻扎在华东沿海,担负着准备解放台湾的战略任务。由于朝鲜战局紧张,10月下旬接到入朝参战的任务,立即开始向东北机动。
9兵团到达鸭绿江后,未及休整即入朝参战,担任东线江界、长津方向的作战任务。虽说是准备仓促,但指战员们士气高昂,求战情绪高涨,表示要首战必胜,打好出国第一仗。
然而进入战场后,所有人都惊住了:到处白雪皑皑,迎面寒风刺骨,战士们身上薄薄的棉衣根本抵挡不了风雪的肆虐。
9兵团长期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华东地区驻扎和作战,缺乏高寒战区生活和作战的经验,也不了解战区气候特点,防寒准备严重不足。加之入朝时间仓促,各种准备工作均不充分。
为了与敌人抢时间,9兵团的战士们连防寒服装还来不及换,就穿着薄薄的棉衣、解放鞋,戴着大盖帽,走上了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朝鲜东线战场。
当时,9兵团各部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在滴水成冰的漫长冬夜里,战士们只好将这一两床棉被铺在雪地上,十几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着取暖御寒。
一些老战士后来回忆说,因为部队长期驻扎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大部分战士适应不了东北寒冷的冬季,刚到东北没几天,就出现大面积的人员冻伤。部队到达沈阳苏家屯车站休整时,经过统计,好多连队冻伤达到百分之十五,最多的是冻脚。
先是冻麻,后来就发紫发黑,有的脚趾头都冻掉了。还有耳朵,也冻肿了,淌着血水。后来出发的时候,每节车厢扔上两箱子大头棉鞋,没什么号不号的,拿到啥穿啥,拿不到的就只有穿力士鞋,最为严重的是后勤供应跟不上。
长津湖地区山高路险,9兵团的物资又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国内运输。在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兵团仅有的百余辆汽车没过几天便损失了大半,粮食、被服和弹药根本运不上去,就地筹措粮食又十分困难。
为了防止敌机空袭,部队在冰天雪地里行军露宿,不能生火做饭,几天都吃不上一顿热饭,经常是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连热水都成了奢侈品。越来越多的部队断粮了,战士们体力下降严重,减员也日渐增多。
经过200多公里的徒步行军,9兵团的将士们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千难万险,躲过了美军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空中侦察,极其隐蔽地进抵长津湖地区,埋伏在预设战场,达成了战役突然性。
战后,就连美国舆论界都惊呼这是“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志愿军第一次战役胜利后,美国政府依旧坚持以军事进攻迅速占领朝鲜的计划。“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决定在朝鲜战场发动“总攻势”。
21日,美军7师的先头部队库珀特遣队长驱直入,连战连捷,很快便进入鸭绿江畔的惠山镇。阿尔蒙德乐得合不拢嘴,特意驱车30英里,赶到惠山,拍了一张临江眺望中国东北的照片。
这时,美军陆战第1师已全部进入长津湖地区。其中,第5团和第7团位于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师部率1团位于古土里。
宋时轮据此决定:以2个师切断长津湖美军与两翼第7师和第3师的联系。集中5个师的兵力,以歼灭美军陆战第五团和第七团为目标,并寻机歼灭美国的援军。
鉴于战役准备尚未完成,进攻日期推迟至26日以后。
25日黄昏,志愿军首先在西线发起战役反击。26日,为加强向西线实施侧后迂回的力量,支援西线8集团军作战,并增强侧翼安全,阿尔蒙德命令陆战第1师全部沿长津湖西岸公路,向西攻击前进。
此时,9兵团部队已基本进入指定位置。20军、26军、27军全部进入指定位置。宋时轮决定抓住美军兵力分散、尚未发现志愿军部队集结的有利时机,于27日晚向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发起全线反击,集中20军大部及27军主力,首先歼灭美军陆战第1师主力于下碣隅里、新堡里、旧津里、柳潭里、新兴里之间的地区。得手后,视机歼击增援之敌。
27日,东线战场的天气异常恶劣。风越来越大,夹杂着漫天飞舞的大雪,刮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天也越来越冷,气温降到摄氏零下30度,滴水成冰。在风雪严寒中,一场空前惨烈的“冰雪长津之战”拉开了序幕。
当晚,9兵团20军、27军的8个师突然对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发起猛烈攻击。当冲锋号吹响时,已经被冻得有些神志不清的志愿军战士,迅速从雪地里爬起来,借着夜色的掩护,顶风冒雪,向美军阵地实施急风暴雨般的冲击。一夜之间将美军第7师和陆战第1师截为五段。
20军4个师担负从侧后攻击美军的任务。攻击发起后,58师于28日凌3时进至下碣隅里以南之上坪里、富盛里;59师攻占下碣隅里西北之死鹰岭、西兴里,歼敌400余人,89师则逼近社仓里。
27军担负正面进攻的任务。80师并配属81师242团,以2个团从正面突击新兴里,2个团从翼侧分别突击内洞峙、新岱里。经激战攻占新堡里,包围内洞峙,切断美军南逃西撤的退路,控制了有利地形,将敌压缩至不4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
被围的美军部队毕竟是久经沙场,又刚刚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表现了出色的应变能力,很快就从遭遇志愿军突然袭击的慌乱中镇静下来,立即用200余辆坦克在三处主要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用强大的火力,抵挡志愿军潮水般的进攻
由于志愿军基本全是步兵,缺少反坦克武器,战士们只能靠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把手榴弹作为“重武器”,尽可能地隐蔽接近到手榴弹的投掷距离,突然投出大量手榴弹,然后用步枪、冲锋枪和刺刀去冲击敌人的钢铁堡垒。
战至28日清晨,第9兵团将长津湖地区的美国军队分割包围包围,割断了各支美军之间的联系。
见势不妙,麦克阿瑟迅速指挥美军突围,对志愿军阵地发动了潮水般的反击。拂晓时分,下碣隅里的美国军队,向西兴里发起猛烈攻击。
苦战竟日,志愿军付出重大牺牲,死死地围住了柳潭里之敌。
入夜后,志愿军一面坚决抗击美军的反扑,一面对被围的美军继续进行歼灭。激战至29日拂晓,美军弃尸300余具、榴弹炮4门,仓皇逃往新兴里。志愿军80师的将士们,从两面向新兴里的敌人发动攻击,一度成功攻入新兴里。
但是,美军借助艰苦的工事,在飞机、坦克、大炮的助阵下,负隅顽抗,我军久攻不下后,付出了不小的牺牲,遂于29日拂晓撤出战斗,巩固原占领阵地,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20军58师向下碣隅里的敌人发起攻击。美军师长史密斯少将毫不犹豫地发出指令:“死守下碣隅里,决不让中国军队踏上半步。”
高度现代化的美军陆战队工兵,仅用三天时间,就在下碣隅里这个四面环山的小山谷中,修建了一条可以通行坦克的道路。几天后,一座可以起降运输机的临时机场也建成了。
美空军出动大批飞机,给陆战第1师运来了急需的弹药、食品、药物、防寒服装、油料。运送来的物资堆积如山,以至美军在撤离时,还有数以千吨的剩余物资无法带走,便动用推土机、坦克碾压,并浇上汽油焚烧。
29日凌晨3时,58师从东、南、西三面包围了下碣隅里,拂晓前完成了攻击准备。实事求是地讲,这完全是一场意志力的比拼。
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击下,东线美军不得不由进攻转入防御。在成群的美国飞机掩护下,美军第10军开始竭力往后收缩,企图先聚集到下碣隅里,然后再往南逃。
美军派出陆战第一团进行接应,向福生里、小民泰里的志愿军阵地发动猛攻。驻守此阵地的志愿军第20军60师,派178团在富盛里以南构筑工事,179团则178团以北的地区待命,互为犄角。双方展开了惨烈的搏杀。
我军经过4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将大部分敌人阻击在乾磁开南北地区。
当晚,60师在夜幕的掩护下对残敌发起猛烈反击。经数小时激战,将敌军分割为数段,严密包围,敌人顿时陷入绝境之中,士气沮丧。
60师以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法,对敌人展开了攻心战。在我军的攻势下,敌人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战至30日,该部敌人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
与此同时,下碣隅里的美军正在向南发动攻击,企图与北面的敌人两面夹击,一举打开古土里的通道,位于下碣隅里的1071高地,就成了这股美军的必经之路。奉命驻守此地的,是志愿军20军58师172团三连的一个排,由三连长杨根思统一指挥。
杨根思是位新四军老战士,作战勇猛,曾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两个月前,刚刚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他向营长保证:人在阵地在,坚决完成任务。
领受任务后,杨根思亲自率3排上了小高岭。刚进入阵地,美军的飞机、大炮就开始对小高岭进行狂轰滥炸。
杨根思率领3排的战士们浴血搏杀,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八次进攻,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刺刀,用石头,甚至用牙齿。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杨根思始终为让敌人越雷池一步。
当敌人发起第九次进攻时,美国士兵以为志愿军将士已经全部阵亡,便大摇大摆地涌上了阵地,杨根思已经恭候他们多时了。
等敌人攻上阵地时,杨根思然后抱起一包十多斤重的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殉国。就这样,杨根思与爬上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以鲜血和生命保住了阵地,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赞歌。
美国陆战第1师被包围的消息传到美国,引起了一阵骚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直接干预作战指挥,要求将第10军与第8集团军连为一体。但麦克阿瑟拒绝执行此命令,他命令第10军向咸兴、兴南地区撤退,以摆脱被分割包围的困境。
阿尔蒙德于30日在下碣隅里,召集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第7师师长巴大维等人开会,决定迅速撤离长津湖,退往兴南港。
史密斯和巴大维经过协商之后,决定首先将柳潭里的陆战团撤回下碣隅里,然后派出一支强大的解围部队,由下碣隅里北上,营救被围困在新兴里的第7师第31团级战斗队。
此时,我军对被围美军的兵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发现美军总兵力多达一万余人,远超战前的估计。
据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战史透露,在长津湖地区作战期间,仅美军陆战第1师的兵力即达2.5万余人,加上美军第7师所属第31团等部,实际兵力接近3万人,远远超出志愿军的预料。
面对不利局面,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歼灭新兴里的美军,再进一步寻机歼灭柳潭里、下碣隅里的敌军。
30日晚,27军集中80师和81师主力,对新兴里之敌发起进攻。激战至12月2日晨,全歼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3100余人,取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
美军第7师第31团号称“北极熊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们取得了赫赫的战绩,是美国陆军战斗力较强的一个团。
1.《水门桥:志愿军两个连死守水门桥,歼灭八百美军后,全部壮烈殉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水门桥:志愿军两个连死守水门桥,歼灭八百美军后,全部壮烈殉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48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