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国纷争的战国时代,西北边疆的弱国秦国被贵族阻挠,外敌偷窥,已经处于亡国的边缘。(莎士比亚)。
值此危亡之际,秦国明君贤臣迭出,百余年间,就从一个挨打弱国,变成横扫天下的无敌强国。”
- 秦孝公即位后,广招贤才,任用商鞅变法,秦国迅速崛起;
- 秦惠文王时期,以张仪为相,连横六国,又用司马错为将,取巴蜀为粮仓;
- 秦昭襄王时期,文用范睢远交近攻之策,武用白起伐楚、破赵,六国俯首;
- 最后,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在李斯、蒙恬等的辅佐下,短短数年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孙皓晖著《大秦帝国》精华版
中国文明史领域的重要理论家、著名历史小说家,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孙皓晖老师再度出版精华版《大秦帝国》,描述了从挨打弱国到无敌强国,全景式还原秦朝一统天下的全过程。
这部精华版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
第一,删除了不具有继承意义的历史元素,如迷信说、阴谋论等;
第二,一些整理性的描述,如民风民俗、生活日常、兵器知识等大幅度压缩;
第三,以战国秦与帝国秦为主线,压缩其他边缘关联故事;
第四,故事以秦始皇突然暴毙,权利真空为终结,留一分恢弘体面。
读史以明志,我们读历史,目的是去继承历史中有价值的部分。
01
—
统一的必要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在《古风》一诗中描述了秦朝统一六国的气势。
为什么秦能灭六国呢?这是因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民不聊生,经济发展受阻,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渴望能得到一份安定;
- 经济政策的正确实施,“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实力崛起,雄于六国;
- 不拘一格降人才、兼听则明。
- 小故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了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了能够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国家的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是有好处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统一”都是必要条件。
02
—
经济上的举措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促进国家发展,使用了一系列的增加基础设施投入、货币政策等措施。
1、增加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将道路和车辆的宽窄都建立了统一规定,并且大修公路,所以在秦朝时,交通还是很发达的。
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一带,为了便于统一管理越族和融入本土文化,秦始皇特地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这样大大方便了中原和边陲的互通有无。
开修万里长城,防止匈奴侵袭。
2、统一货币
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市面上流通,方便国家对经济的统一管理,促进各地域的经济交流。这是闻名的“统一度量衡”经济制度。
03
—
政治、文化上的举措
为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实现意识形态上的共性,秦始皇在政治和文化上实现统一也是别有用心的。
1、统一文字
为了消除文字上的统一,秦始皇规定使用小篆作为通用文字在全国使用实施。文字的统一,使得行政命令的下达更容易,文化上的沟通更加便捷。
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为了更好对全国尽心管理,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掌握军权。虽然下设行政、军事、监察,但是最终的决断权都在秦始皇手上。
这在当时,权利从地方往中央的集中,由中央直接管辖,更方便秦始皇将政治、法律、军事、土地、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04
—
写在最后
学习历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向当今社会输送有价值的良性历史遗产,促使我们国家和民族吸取历史精华的优秀经验,促进我们民族价值观和民族复兴的自豪感,从历史文明传统中找到精神继承。
1.《【一统天下】专题孙皓晖:从挨打弱国到无敌强国,全景式还原秦朝一统天下的全过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统天下】专题孙皓晖:从挨打弱国到无敌强国,全景式还原秦朝一统天下的全过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544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