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古代窑遗址,是捡破陶器的烹饪古镇,明清建筑惊人地保存至今。

明清时期,瑶里有程、吴、刘、李“四大家族”,他们在追逐利益时,光宗耀祖的心愿始终是他们的精神动力之一,所以他们为修建祠堂决不吝惜金钱和心血。

现存的程氏宗祠有两个天井,门厅、前厅和享堂依次抬高,门厅两侧有楼梯可登楼廊,站在享堂正中看大门,我发现通过两边廊庑联系在一起的三个大厅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它是歪斜的,显然,这同样是出于风水的考虑。

这座祠堂的富丽堂皇,是通过花楼廊庑和遍布其间的精美雕刻来展示的。花楼的窗扇和楼廊的栏杆,雕有多种纹饰,以“瓜瓞绵绵”的图案为主,梁枋上则是深浮雕的人物故事,有些画面的人物则是圆雕而成。这些木雕有的构图宏大,场面甚是壮观,一个个人物的情绪,通过其动作和形体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完整的情绪氛围。因此,每幅画面给人况味是不同的,有的慷慨壮烈,有的威武刚强,有的温文尔雅,有的情义绵绵。说它精致,那是因为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细致到表情神态依稀可辨,服饰的差异显而易见,各个人物尽管姿态不同,动作力度不同,但其躯体结构都无不给人以平衡感,特别是,在宏大的场面中,凭借由人物造型处理而形成的空间感,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对主次关系、明暗关系和人物与环境关系的准确把握。

听说,其木雕内容多取材有关程咬金的故事传说,这是因为瑶里程氏以程咬金为荣,便认祖归宗把自己划在了他的门下。这座祠堂在“文革”期间曾做过小学校,当人们打算同那些才子佳人、文官武将过不去的时候,有智者赶紧用黄泥糊在木雕上,给那些才子佳人、文官武将戴上了头盔面罩。如此这般,果然防护得法,雕刻在梁枋上的作品完好地保存至今。现在,剥去泥巴,那些人物露出真容,尽管一个个灰头土脸,却是有鼻子有眼。

取材于历史传说和戏文故事的雕刻,正好能够让人们借其以张扬本宗本族的荣耀。那类题材的雕刻,甚至为与故事主人公同姓的村庄提供了攀附的依据,蓬勃生长的炫耀,因此有了厚实的立足之地。

在造访古村的过程中,我得知,许多祠堂都曾因藐视陈规、大胆僭越,而授人以柄。

安福塘边村有一富商捐官得入仕籍之后,好生得意便斥资修建祠堂,为告慰祖先,一心只图称雄乡里,竟无视官家禁忌,将祠堂建成了五开间,结果被官府罚银两修建城墙;而在流坑,其董氏尽管内心骚动,却是高明得多,在那已不复存在的董氏大宗祠里,它把第一二进建成三开间重檐式,第三进则是更为高大的五开间重檐式,在这里,它大概使的是障眼法吧?

在婺源,宗祠不乏五间七架的,而且多有用斗拱、雕龙凤的。汪口村的俞氏宗祠,由大门、享堂和后寝组成,面阔为五开间,中央三间高起,成歇山顶三楼牌楼式,称五凤楼。明间最高,用网状斗拱;次间用斜向的五跳插拱层层密密叠压;梢间向前突出,作青砖八字影壁;前檐柱之间设签子门;明间上、下花枋之间悬挂“俞氏宗祠”匾额,上下花枋分别是高浮雕“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合为龙凤呈祥之意。够得上胆大妄为了,这还不算,祠内左右侧廊与享堂交接处的阴角上,向院子挑出一个高翘的翼角,角梁下悬有雕刻华丽的垂花柱。

听说,这两个翼角之下的小空间分别叫钟楼和鼓楼。当年建宗祠时,腰缠万贯的商人们很想造一对钟鼓楼,但有所顾忌,只好建一对翼角做表征。东侧的钟楼下存放着铁钟,钟的四面铸有“皇猷建极”、“运会昌明”、“箕裘叠衍”、“科甲连登”等字样。后寝为五开间,构图类似大门,中央高起,亦用网状斗拱,次间前檐枋上各雕一龙一凤的龙凤呈祥图案。

鱼龙际变的梦想,始终在怂恿着人们,把寄予后人的期望栽种在祠堂的袅袅青烟中,栽种在祖先的殷殷期待中。

人们把宗祠建得气势煌煌,规模犹如宫殿一般;或者,垂涎于宫廷官宅的风貌,情不自禁地模仿其局部的设计;胆小的,要么改头换面,要么化整为零,悄悄地把自己的梦想埋在砖木之中,藏匿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雕饰图案中。民间古建筑,尤其是宗祠建筑中常见的鳌鱼,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产物。既然龙的纹饰专属于帝王,老百姓也只好委屈它了,让它变化为鱼身以混淆视听。威风凛凛的龙头一旦有了鲤鱼的身体,它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寻常人家中了。鳌鱼与倒趴狮、与回头的鹿一起,成为斜撑最常见的造型,它不仅寄寓着避火的禳解意义,也蕴涵着人们祈望鱼龙际变的祷祝。

一些宗祠大门的砖石上时有龙首形状隐伏其中,一些槅扇的木格也许就是游弋的龙体,一些藻井的装饰画面中云里浪里或见龙颜一现。瑶里程氏宗祠楼廊花板上雕刻的龙形体奇短,周围的云朵则呈梅朵状,粗略看去,那龙很容易蒙混过去。

既为“天赋子孙基”,人们必然要在宗祠建筑的装饰中充分地表达宗族的意志。大量的楹联直言不讳地道出祈望人丁繁盛的心愿,这还不够,人们索性把自己的心愿美化为各种祥瑞形象,装点在宗祠内外。它们成了送子的麒麟、多子的莲花和鲤鱼,成了象征瓜瓞绵绵的藤蔓和意味生生不息的纹饰线条……

多子为福。多子多福。如许多的蝙蝠就像快马报喜的使者齐聚于宗祠,通报福到了,当然就是宗族的大幸了。既然如此,蝙蝠为装饰艺术所钟情,并在人们的神思中获得了舒展的两翼和优雅的体态,也就毫不奇怪了。

我曾先后在两个村庄看到那种透雕于门扇上的大面积的图案,其中一处是一百个字体各异的“福”字,构成工整规则且富有变化的“百福图”,另一处则有一百只蝙蝠翩翩旋舞。黎川的洲湖船屋,把砖拱也雕刻成蝙蝠形,整齐地排列在屋檐下,构成另一种“百福图”,迎候着风调雨顺的年景,迎候着阳光灿烂的日子。最常见的情形是,蝙蝠与各种优美的图案结合在一起,出现在藻井上、槅扇上,大面积地装饰着人们的居家环境。

渼陂的梁氏宗祠有着数百年历史,祠堂两边“出则弟”、“入则孝”两座侧门的门罩上,遍布着用色讲究的堆雕作品。这些堆雕分别描绘牡丹、荷、梅和菊等等,由门罩上的楹联和题句看,那些花卉当是从诗书里采撷来的,那是为人品格和境界的写照。当这些意象集中在一起,我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浓郁诗情,因此,在我看来,儒雅的渼陂似乎比别的村庄少了几分标榜的自得,而多了几分持重和深沉。

让我意外的是,在“入则孝”的门罩上,竟有堆雕刻画了富有动感的一对兔子,这是古村建筑装饰中罕见的形象。如果一定要追究它的寓意的话,也许,它和繁育有关,和它置身的巢窟有关,乡村有“兔不空肚”的说法,比喻兔子有超强的繁育能力。但是,这幅堆雕更加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通过两只兔子形体布局和环境的关系,所营造的和谐、温馨的意境,以及充满画面的敦厚而甜美的情绪。

高贵的麒麟出现在民间建筑装饰中,总是十分庄重的。一般雕刻于大门两边的那对避面鼓上,或雕刻、描绘于藻井之上,有时也装饰于天井处的照壁上。天井具有拔风采光等实用功能,又兼备藏风聚气的风水意义,既然它关乎生气,那么,也就与繁育有关了。于是,人们理所当然地要把多子多福的祈愿倾注在那里。

人丁兴旺、人文荟萃的流坑,好像对麒麟情有独钟,槅扇上也常雕有麒麟,我在一个院子里还看见镶在地面上的麒麟。有一处明代住宅建筑叫“麒麟厅”,其前堂天井以前墙为照壁,照壁中部为一组以方砖斜拼衬底的三幅壁画,两侧图已破损,尚存的中图镶有立体堆塑麒麟,麒麟龙头鹿身牛尾,张口吐舌,双耳耸起,满身鳞甲,前肢腾起,后半身下塌,身披彩带,凌驾于波涛之上,回头仰望左上方一轮环绕火焰的太阳,构成“麒麟望日”图。这幅图,形象夸张,静姿动态,祈求子孙发达、从而光宗耀祖的心情跃动在照壁上。

作为传说中的瑞兽,送子的麒麟也常隐喻杰出人物。因此,麒麟们盼望的无非应是出贤才、受皇恩、得重用、建功勋。婺源洪村有一处宅第,也在天井处的照壁上雕饰着屋主人的美好心愿。那是一件砖雕的精品,大概也可以看做是表达人丁繁盛、贤才辈出思想的典型之作。圆形的画面中,外围饰以绽放的花朵和肥硕的叶子,内中的人物、建筑、龙、麒麟、鱼等形象被疏密有致地安排在一起,正因为不讲究空间的物理真实,那些组合在一起的吉祥图案,像是人们的心灵符号,相互呼应,传达出强烈的主观精神。它是浪漫的,桥下跃出水面的鱼被夸张得失去了比例,那正是一条多子的鲤鱼,而桥上则是祥瑞汇聚,云端有龙隐没,雾里有麒麟现身。一座拱桥,仿佛把人们对“福”字的全部诉求分割成两种境界,又仿佛对人们的生活理想作了高度概括。我读出的意味是,人丁繁盛是贤才辈出的基础,而鱼龙变化来自那发愤的一跃,跃上龙门,就是另一重天地了。所以,天井边立柱的雀替、斜撑上总是雕以鳌鱼。是的,在我看来,那些具有辟邪、消弭火灾意义的鳌鱼,一定也寄寓着子孙满堂、后世腾达的祈望。它们吸纳着天地的生气,游弋在人们的梦想之中;而人们的梦想,则因为它们龙头鲤鱼身的形象,更加具像化了。

有关祠堂的更多内容,请关注2016年第6期《华夏地理》杂志的专题文章《祠堂,灵魂聚会的圣殿》。

撰文:刘华

摄影:艾绍强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将世界收入囊中!

1.《你不知道的祠堂,那些建筑细节的寓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你不知道的祠堂,那些建筑细节的寓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98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