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困症

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兵家修炼》,讲义部分直接引用《兵家修炼》,引用处不再标注。

战场之上对付敌人,有时候要把敌人围得密不透风,不给他们一丁点机会,而另一些时候却要留个缺口,给他们一点脱身的希望;有时候要追着敌人跑以瓦解敌人的意志,而另一些时候却不可追,“放之可也”。这便是兵法运用的奇妙之处。兵家一定要记住:策略的选用一定要根据战场情况,一定要根据对手特点,选之不当,再精妙的策略也是拙劣的,用之合宜,再简单的策略也是高明的。一流的兵家用最合适的策略,二流的兵家用最精妙的策略,三流的兵家盲目使用策略。关门捉贼的计理简单明了,理解它并不难,难的是何时可用该计的判断力,以及实施包围的执行力。

【原文】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翻译】

对付弱小的敌人就要围而歼之。

【解读】

原文蕴含的兵家思想与《谋攻篇》中的“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一致,都是要把敌人团团围住,截断他们的归路,使他们毫无逃脱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已然成了我军的囊中之物,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作困兽之斗壮烈牺牲,要么缴械投降苟且偷生。

理解原文其实只要搞清楚两个关键字即可。第一个是“小”字,只有当敌人的实力相对于我方来说只能用小来形容时,才可运用关门捉贼之计,否则就该采用《军争篇》中所说的“围师必阙”战术。第二个是“困”字,即困住敌人使之无法逃脱,这样敌人就在我方的掌控之中了,消灭他们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此计的外在手段是围而歼之。一旦我们把包围圈布置好了,除非对方有突破包围圈的能力,否则便成了瓮中之鳖。这个时候如果对方不肯投降,我们可以逐步缩小包围圈消灭之;也可以慢慢把对方饿死、渴死,总之我方已经掌握了对方的命运。该计的这种特点使得它非常适合用来对付机动性强、兵力少的奇兵、游兵。

【按语】

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者,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翻译】

捉贼的时候之所以必须要关门,不是怕他逃走,而是怕他逃走后被别人抓住而加以利用。更何况,逃走了的贼是不应该再去追杀的,怕他是故意来引诱我们的。军事中所谓的贼,是指非常规的、出没无常的敌军小股部队,他们通常用来消耗我军使我军疲惫。《吴子》说:“现在让一个亡命之徒隐匿在空旷的郊野里,哪怕派一千个人去追捕他,这么多人也没有不战战兢兢顾虑重重的。这是为什么呢?是怕他突然跳出来伤害自己。所以说一个不要命的人,足以使一千个人感到害怕。”去追贼,说明贼还有逃脱的机会,那么他一定会殊死搏斗;而若截断贼的归路,那么他只能束手就擒了。因此对付弱小的敌人务必围而歼之,如果不能,那就让他逃走吧。

【解读】

按语阐明了“贼”在军事中的含义,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在军事中,“贼”其实就是一小股敌军部队,这种部队机动灵活、出没无常,善于运用出其不意策略,以骚扰、引诱、消耗对手为目的。若是与这样的部队较上劲,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搞得心烦意乱,或者被他们活活拖累死,又或者被他们引诱进包围圈。但是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兵力少,因此很容易将他们围困起来,而且一旦被围住,他们机动性强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顿时成了一条死鱼。所以该计是对付这种难缠奇兵的最佳策略,这正是此计的价值所在。对付奇兵、游兵切忌使用欲擒故纵之计,因为他们是专门用来骚扰或引诱我军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动性强,很难将其耗死。

若我军被敌人用关门捉贼之计包围了起来,那么我方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找到突破口,趁敌人的包围圈还存在漏洞或者薄弱环节的时候突围;而且不管代价多大都要果断突围,因为被围得越久对我方越不利。

1.《36计剿匪死兵怎么办?终于找到答案了《三十六计》讲义22|关门捉贼之计:对付奇兵的策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6计剿匪死兵怎么办?终于找到答案了《三十六计》讲义22|关门捉贼之计:对付奇兵的策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02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