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国评价】如果最近各大主流网网没有接连传出停止运营的消息,那么还不知道有全国“黄塔比”办公室这样的机构。
事情的起因在于3月2日,该机构公布6起利用云存储传播不道德信息的案例,包括115网盘、360网盘、乐视网盘在内的云存储工具全部都被点名。随后各大网盘为了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扫黄和打击盗版的行动,陆续发布了停运或者整改声明:
3月17日UC网盘终止存储服务、上传服务、离线资源存至网盘功能、视频转码服务。
4月25日起,新浪微盘逐步暂停分享及站内搜索服务,并将于6月30日关闭免费个人用户存储服务,付费用户不受影响。
4月26日,金山快盘也宣布不再提供个人用户的存储服务,并预留两个月左右时间让用户将数据迁移走。
4月底腾讯微云公告将于5月27日24:00关闭微云中的“文件中转站”功能,并提醒用户对文件进行备份。
5月5日华为网盘停止用户数据存储分享服务,所有用户数据将保留到2016年6月30日。7月1日起华为网盘免费空间将正式关闭。不幸中大幸,华为手机和荣耀手机的HiCloud云服务不在这次调整范围内,可继续通过HiCloud云服务手机客户端及电脑登录Cloud.使用。
上述这些受牵连的云存储厂商,有些直接关闭了免费云端服务,有些阉割了分享文件和搜索功能,或多或少已经影响到我们日常的一些用户体验。虽说相关部门扫黄和打击盗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关心这次事件究竟影响了我们哪些地方?同时我们能够通过哪些替代方案解决云盘陆续停运带来的影响?
影响范围有多大?
我们以金山快盘为例,也就是和米粉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网盘之一。如今很多小米手机和红米手机基本上都内置了金山快盘,小米的云服务虽然能够备份很多不同类型的资料,例如便签、联系人、图片。但是面对一些文档和视频类的大文件备份起来就比较麻烦,还是得启用专业的网盘软件,加上空间也会更加充裕。
快盘服务调整公告
得知上面的服务公告之后,笔者开始对相关功能进行考察,首先受到影响的是账号关联功能。应该有不少米粉会遇到不知道自己金山账号是否有和小米帐号关联的情况,大伙可以直接点击上面公告中的超级链接进行测试。
测试快盘账号是否绑定过小米账号
输入我们的金山快盘帐号和密码之后,发现该帐号并没有关联小米帐号,之后我们想将两个账号进行绑定试图延长存储服务到期时间到8月15日。
我们试图将金山账号关联小米账号
不幸的是,当我们尝试了几次之后才发现该功能貌似已经受到影响,系统一直提示该帐号已经绑定了其它帐号这种比较奇怪的报错,最终不断刷新也并没有看到关联成功,看来只能够在6月底前乖乖地准备好迁移全部数据了。
测试多次都无法将金山账号绑定小米账户
接着是花粉们比较关心的华为网盘,虽然华为公布了7月1日起DBank华为网盘免费永久空间资格将被终止,但是在公告中额外用红字标注了HiCloud云服务不受影响。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DBank华为网盘团队公告
我们分别打开华为网盘和HiCloud两个登录页面,并使用同一个帐号登录进去。
华为网盘
华为网盘的默认空间
HiCloud
HiCloud能够备份的数据种类
HiCloud网盘的默认空间
我们发现两个地方的默认空间都是5GB容量,分别点击华为网盘和HiCloud相应能够进入网盘的入口,发现都跳转到一样的界面,换句话说这5GB空间其实是华为网盘和HiCloud共享的。
华为网盘和HiCloud网盘模块都能够跳转到这个界面
当我们准备上传文件的时候,发现无论是华为网盘还是HiCloud的网盘功能两个入口都已经屏蔽了上传文件的按钮,下载功能则没有受到影响。不过在7月1日之后免费用户的网盘下载功能也会终止服务,各位花粉还是提早把相关资料转移到其它地方吧。
华为网盘新建了文件夹之后依然无法上传文件
HiCloud网盘模块下载功能并没有受到影响
我们以HiCloud为例,看到如今的智能手机内置云服务平台能够实现的数据备份功能已经十分完善,除了联系人、信息、通话记录这些基础数据以外,还有云相册、录音、备忘录,乃至黑名单这些比较人性化的模块。当然,如果不是这次的网盘事件,能够备份的数据类型还涵括了视频、文档、excel表格乃至apk、exe这些程序安装包。更多关于主流五大操作系统能够备份的数据类型有哪些,请回顾这里。
备份数据替代方案
从上面内容可知,这次的网盘事件最主要影响到的其实是视频、文档类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分享功能。由于“打黄打非”的行动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米粉和花粉们在用户体验上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其它手机系统的用户也需要有随时转移数据的危机意识。
关于备份数据和系统其实并不只有云服务这一条路,我们发现几年前比较鸡肋的系统本地备份功能如今也变得十分好用。下面我们以MIUI为例和各位读者一起分享一下使用心得,看看能否取代并且超越云服务的用户体验。
如何进入系统备份和恢复设置
我们选择了将一台红米手机进行备份数据,恢复到一台小米手机上。如上图所示,进入备份和重置的界面选择本地备份即可,入口还不算难找。
备份
笔者发现这两台手机的小米云服务功能相比之前缺少了应用备份的相应选项,查阅网上资料之后才发现新系统版本把应用备份功能设计得比较麻烦,所以我才会想到用本地备份方式将两台手机数据进行转移。点击上图所示的新建备份按钮,我们能够对手机进行全局备份。开始备份数据之前我们还能够选择对需要备份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备份界面能够自定义
由于并不是每台手机都有128GB ROM,对于经常需要备份或者定期备份的用户可以在第一次备份时候将上图所示三个对勾全部打上,之后进行定期备份时候可以适当减少部分备份项目。
系统数据备份明细
系统数据方面备份明细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其实就是平时我们在小米云服务上面看到的备份项目,能够对部分没有必要备份的项目排除,节省ROM空间。
软件程序备份明细
MIUI本地备份不同于友商的云备份软件,不仅能够备份应用程序还能够备份应用程序用户数据,具体的优势我们待会看恢复时候的效果。
备份过程无须联网
本地备份的最大好处就是全过程无须联网,飞行模式下依然能够备份所有的项目。
备份耗时
将近4.5GB的数据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全部备份完毕,相比小米云备份来说有一定优势,尤其是网络状态不佳情况下本地备份灵活性更强。
备份文件存放路径
技术宅比较关心的是全备份之后文件存放在文件目录哪个路径下,答案如上图所示,我们只需要将上述这个文件夹拷贝到新手机对应的目录下,新手机的系统就能够自动识别备份文件包。
恢复
我们在新手机上找到了这个备份记录,点击之后可以选择性地对包内文件进行恢复,例如只恢复软件程序。备份时候如果采用了小米账号和密码对其加密,恢复时候需要先输入小米账号和密码。
全恢复耗时
相比备份时候的时间占用,恢复过程占用时间更加短,只用了20分钟左右,全过程无须联网。
恢复效果
最后我们看看恢复效果:桌面应用程序全部恢复成功,新手机多出来的应用,系统是不会自动删除的。但是软件权限则并没有恢复成功,如上图所示,百度输入法、微信和QQ这些之前笔者在旧手机已经禁止了自启动的应用程序,在新手机恢复系统之后又自动开启了。另一方面,旧手机对某些应用程序禁止了其申请一些敏感权限的设置,在新手机恢复系统之后并没有延续这种权限控制,导致我们又得重新对所有应用程序进行权限管理。
恢复效果
通讯录、短信和通话记录全部没有问题。
恢复效果
小米账号也能够顺利恢复过来。
恢复效果
便签和微信等大部分应用程序都无须登录即可直接使用,证明了备份时候不仅仅备份应用程序,还同时将应用程序帐号密码、聊天记录等内容备份下来。
美中不足(左:识别错误,右:识别正确)
也正正因为连软件数据也同时备份下来,所以导致部分跑分软件出现了硬件识别错误的问题,将新手机信息识别为旧手机的信息,同时也将其跑分记录继承下来。即使重新对新手机进行跑分,旧手机的名字还是会取代新手机的名字,其它数据倒是会纠正过来,这种情况主要以安兔兔评测为代表。也有软件并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例如Geekbench 3就能够正确识别新手机的硬件信息。
恢复效果
各位应该最关心游戏程序的恢复情况,被测试的四款软件之中,激流快艇2正常被恢复,地铁跑酷、极品飞车17和狂野飙车8全部都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奇怪现象,点击图标后闪退到桌面无法进入游戏。激流快艇2虽然能够正常打开,但是无法将之前的游戏进度恢复回来。
美中不足(另外三款游戏都无法打开)
总括来说,本地备份和恢复的速度和效果相比几年前已经进步了不少,但是在游戏恢复成功率和跑分软件识别上仍然有待进步。
最后送点干货给大伙,如果确实不喜欢本地备份功能的话,还可以选择其它暂时没有受到影响的网盘存储一些特殊格式和大容量的数据,更多关于主流网盘之间对比请回顾这里。
总结:我们需要明白相关部门这次打击的对象主要是一些没有版权和不道德的内容,受影响的其实就是网盘资源和分享视频的功能,其它云备份的类型如通讯录、短信等并没有受到影响。上文也提及到如果想对智能机进行全备份(包括视频等文件),也并不只有网盘这一条路。通过MIUI的本地备份体验我们也看到了昔日被誉为鸡肋的功能如今也变得十分实用,整机备份和恢复数据速度快,恢复效果虽然存在一定进步空间但是基本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相比一键换机、云备份和恢复等功能需要依靠网络才能够正常工作,本地备份的灵活性更大。
1.《关于小米云盘云相册的照片怎么删除,你需要知道这些还在纠结云盘云存储 这种备份方式更给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小米云盘云相册的照片怎么删除,你需要知道这些还在纠结云盘云存储 这种备份方式更给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07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