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孩子整天玩手机的时候该怎么办。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包括中国、欧洲和美国,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经常玩手机。

怎么解决呢?很幸运,正面管教就可以解决,帮助孩子建立起与手机的健康关系。

现在,我们来讲讲第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可以解决育儿方面的很多挑战,那就是做好榜样。先检查和了解自己的屏幕时间。在孩子面前,我们就是榜样,要做好示范。在孩子面前不能一直玩手机,这一点我感同身受。当我老公一直在玩手机时,我感到了一种隔阂。手机就像在两人之间竖起了一堵无形的墙。当他看手机时,肯定不会一直盯着你。当你的注意力在手机上,同时有人跟你说话,你恐怕很难兼顾。这方面,妈妈们做得会好一些。但这确实是个困难的挑战。


所以,当孩子眼睛盯在手机屏幕上,我们想跟孩子说话时,就感到了隔阂,感觉到被忽视了、没有被尊重,而且很有可能会产生不良情绪。这都让我们觉得孩子玩手机玩得太多了。当我们试图帮助孩子解决玩手机的问题时,首先要自我反省,反思在这个问题上自己是否发挥了示范作用。父母使用手机有一百万个理由,比如查看邮件、日程、购物、发信息、查地图,以及偶尔打几次电话。手机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可以帮我们实现那么多的便利。人们根本无法想象没有手机的生活。对于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手机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手机可以帮他们建立与朋友的联系,查看作业、任务、运动日程、社交媒体、看视频。手机可以帮他们保持与时代同步、连接他们的社交世界。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希望随时随地在线。这方面我有切身体会。我在中国开设工作坊上课的时候,有些父母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没有放下手机,经常看微信,刷朋友圈。作为老师的我,还有其他正在分享的学员,都有一种没被尊重的感觉。我知道玩手机并不是有意的。手机仿佛在召唤他们一样,他们一有时间就看,生怕错过了什么。这种情况导致成年人没有很好的专注力,不能建立很好的联系。所以,孩子也是一样:他们注意力被分散,无法聚精会神,很难有创造力,跟不上正在进行的活动,不能在家里做出贡献。哪怕片刻,他们也很难静下来心来去思考。现在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给他玩手机,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吃更多的饭。

这是我最近在中国听到的一件事。父母除非给孩子看视频,否则孩子就不好好吃饭。iPad与吃饭建立了联想关系。当父母感觉到厌烦或者想要把iPad拿走时,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崩溃,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不知道在饭桌上好好吃饭是什么样子。我知道父母从实用主义的角度,会以爱的名义让孩子看着屏幕吃饭。认为如果孩子不看屏幕,就吃不好饭。这样一来,拿走iPad必然会更加艰难。这种行为不仅发生在家里,甚至在餐馆中也这样。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父母想要谈话不被打,就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iPad,让他们安安静静地看屏幕。父母把屏幕当作了孩子的“保姆”。这对孩子、对父母、对当下发生的事情来说都是不尊重的,而且培养孩子耐心,让他们学会沟通,或者是培养创造力。作为父母,你必须考虑使用屏幕来安抚孩子带来的长期不良影响。

在美国,孩子一般在12岁时获得人生的第一部手机。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父母在给孩子手机前,一般不会与孩子坐下来谈谈关于手机使用用途、什么时间使用、使用多长时间等方面的协议、期望或者制定这方面的规则。家长会认为这些不是父母的职责,认为这也太像正式协议了。或者孩子根本无法参与规则制定,毫无发言权,无法与父母合作。实际上,我们得让孩子参与进来,当孩子有参与感时,他们有种主人翁意识,有种受尊重、被聆听的感觉。当孩子想要在家里更多地玩手机时,父母要做到既和善又坚定。你要提出来一种协议,让孩子和父母双赢。双赢也是一个工具。如果玩手机太多,这就是孩子赢了,父母输了;如果父母厌烦了,没收手机作为惩罚,这就是孩子输了,父母赢了。然而父母很可能感到内疚,最终出于内疚的心理而将手机还回去了。这样一来,你就与我遇到的那些父母没有什么差别了。但是这是一个与孩子建立双赢的机会,达成一种双方都满意的协议。


另外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头脑风暴孩子的停机时间以什么形式度过。游戏还是看视频?要平衡好,尊重他们的环境、学习、成长和发展。作为父母,要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每天花多少时间玩游戏、看视频,做没有意义的事情等?怎样才能健康地平衡?每天花在这些事情上的时间是多少才是健康的?你是否认可这样的时间量?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看到父母做什么,他们就会跟着学习。如果你花更多的时间学习、阅读、做家务等,孩子就会跟着学习,并做同样的东西。当我提到“上瘾”时,讲的就是科学研究的多巴胺效应。当你接受一个新消息、新微博或者任何小的提示时,神经元就会传递脉冲到大脑中负责激发快乐的区域,会瞬间点燃多巴胺,你就收到了反馈,这是一种瞬间的快乐。这与尼古丁、赌博、毒品的情况有些相似。研究证明,这个过程中多巴胺会瞬间飙升,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健康的。


回想一下,你上一次几个小时没有使用手机的情形。你肯定有点烦躁不安,紧张焦虑,你会出于习惯不自觉地去寻找它。所以当的你孩子拥有了这么一个很容易上瘾的工具时,你一定要与他们商量使用的次数和时间,避免孩子养成玩手机的习惯。因为这样不仅对孩子产生长远不利影响,对你自己同样如此。所以你要言行合一,自己寻找好平衡。当然,你的限制使用时间不必与孩子的相同。事实是,你必须自己愿意这样做,自己下定决心。


还有一点你要知道,当孩子处在青春期时,手机是他们和外界联系的最重要手段,是他们与同伴联系的主要方式。在美国,青少年更擅长使用文字信息交流,而不是通过电话沟通。有些父母很难理解这种行为,也难以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时候我们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当他们说“我想我需要与朋友交流一小时”的时候,耐心地倾听他们。因为距离原因,很多青少年居住的地方彼此离得很远,他们没法通过在院子里共同玩耍等方式保持联系,只能通过电话、信息和社交媒体保持联系。理解这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聚焦达成协议,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方式就是召开家庭会议。我们会在另外一个课程中专门讨论。家庭会议非常简单,你需要有个目标任务,然后聚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可。当找到的解决方法相关性高、富含理性、充满尊敬、有所帮助时,说明你的方法对了。再次强调,必须是双赢,如果是你赢了或者输了,都不会有所帮助。

另外一个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个类似停车位一样的手机存放篮或者手机车库。不管叫什么,目的是找到一个能够拥有几次不看屏幕时间的解决之道。所有人都不看屏幕,所有人都不用手机。吃饭的时候,你也可以做出规定“大家吃饭时都不准再玩手机了”。我们要坐下来好好谈谈,哪怕只有十分钟、十五分钟,你要教会他们好的习惯和好的技巧。我们不希望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养成不好的习惯。为孩子做出榜样,与他们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受到鼓励和与父母的联系。说到联系,在不看屏幕时间与孩子共度特殊时光也是很重要的。在这十五分钟一对一的特殊时光里,你要完全进入他们的世界,完全投入到孩子想做的事情中,这会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做出榜样、共度特殊时光、聚焦解决问题、达成协议、理解手机是上瘾的、理解不玩手机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很困难的。你要认可他们的感情,可以说:“我知道这非常困难。我爱你、非常关心你。所以要给你一个健康的环境,帮你度过这个很不舒服的过程。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生气,你可能会烦躁。我都可以接受。当我不用手机时,我也会烦躁。甚至当我把手机忘在家里时我有时也会发脾气。你一定会支撑过去。我也会支撑过去,我会一直支持你。”同时,一定要让他们参与进来,这很重要。因为你回到家就带来了新的规则和协议,当他们听到“规则、协议”这些字眼时,都不会感到舒服。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尊敬的。


要聚焦解决问题,让孩子参与进来,做出表率。记住“断奶对孩子和母亲都不容易”。这是我在断奶时,我听我妈妈讲的。的确,断奶对孩子很痛苦,对我也很痛苦。这可能也适用于手机的使用问题,因为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言行合一,想要看到孩子做出改变,自己就要做出改变。


我一直很喜欢与你分享正面管教工具以及我自己的经历。我的孩子现在12岁了,特别希望拥有一部手机。我还没有给他买,因为我知道一旦买了,他这一辈子就会一直使用手机了,并且永远离不开手机。这是他不用手机的最后几个月了。让他这几年在不受手机干扰的情况下聚焦参与人际交流和关系,是母亲的职责。我会再坚持一会,珍惜这段时间。到了给他配备手机的时间,我也会给他买的。


再次感谢你的聆听。我一直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以及一些有用的工具。下节课我们讨论关于生气的问题。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该怎么做?


1.《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玩怎么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玩怎么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09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