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元节。2018年的这一天,公公因为惨烈的交通事故在现场去世了。

在此后的三年里,我几乎每一天都会想起那天的场面,以及办理后事的三个场景。

各种心痛,大哭,接受不了的情绪泛滥,一度摧毁了正常的生活。最伤心的当然是我的婆婆,事故当天,她经历了全过程,也最不能接受这个结果,所有的事情都让儿子处理,我作为儿媳妇,也只能陪着先生去经历他也从未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年了,我们不敢去提起那一天,不敢和孩子说关于爷爷的所有事,避免所有的交流,但每个人内心,都非常痛,都在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对,消减事件带来的冲击。

三年来我的状态

1、最开始是完全接受不了的,不能接受一个活生生的人,如今躺在车轮底下一动不动,再也起不来,直到今天,那个惨烈的场面想起一次哭一次。

2、随着时间的过去,心情慢慢平复下来,就会去想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一开始是把责任全部推到后面撞上来的小轿车司机,如果他不超速撞上来,那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后来也分析,如果车坏了停在高速桥上,要放雪糕桶提示后车,要打电话报交警,要离开现场,不应该叫来另外一辆车,不应该蹲在辆车之间检查。。。很理性地分析之后,心情好了一些。

3、陪着先生处理后事。最先在法医楼辨认遗体,这是平常很少遇到的场景,很痛心的同时,夹杂了恐惧,甚至一点好奇。见到公公遗体之前,旁边还有另外两具遗体,我瞄了一眼,当时就被吓得不轻。一个具是年轻男性,全身赤裸,僵硬,惨白,嘴巴张开;另一具年轻女性,也是全身赤裸,僵硬,惨白,嘴巴倒是没有张开,印象最深的是她长头发像干草一样,明显没了营养的样子,同时闻到了一股不可名状的气味,立马恐惧到不行。后面见到公公的遗体,倒没有恐惧了,他脸显得很安详,像是睡着了,没有全身赤裸,留了一条内裤,红色的。肢体不是惨白色,而是蜡黄色。法医在旁边做检查,用手转了一下他的头,脖子已经全断了,只有一些皮肤连着,看到这一幕,眼泪又止不住了,太惨了...当时得多疼啊...右边肢体也被车轮压得淤青...没两分钟,我们都受不了了,全部退出了法医楼,大哭不止...

4、往后的每一个夜晚,睡前我都想起了法医楼的那一幕,时至今日,只要闭眼,就自动浮现。逐渐的,恐惧占满了生活,我意识到这不行啊,生活还得继续啊,我开始重新思考。

我该怎么办?

我究竟在怕什么?

1、我是害怕银河园法医楼,礼堂,焚化炉吗?

2、我是害怕死亡吗?怕各种遗体吗?

3、我是害怕死后的各种流程和仪式,害怕自己哪一天也躺在相同的位置吗?

面对死亡,我尝试过6种方法缓解自己的情绪

1、大哭

在最开始没法接受这个事实的时候,往往就是大哭度过最初的一周,情绪一上来就哭,基本没法控制。后来想想,也许是心理应激机制吧,遇到无法处理无法接受的悲痛,只能用大哭来宣泄,别无他法。也算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如果压抑着,会抑郁的。

大哭是一种情绪宣泄,也是自我保护

2、生孩子

大概在半年之后,觉得恐惧实在顶不住,也为了缓解婆婆的悲痛,原本不生二胎的我,已经在备孕了,2019年4月底就怀孕了,想着孩子能和我在同一天,似乎有点自恋,呵呵~~另外因为大宝生日和她爸爸同一天。这个方式主要是转移注意力,生命的希望,驱散死亡的绝望。

随之而来的当然是各种时间,精力,金钱的消耗。

但是对生命精彩而灿烂的渴望,已经超过了眼下的困难,就这样义无反顾的,生二胎了。

二宝很可爱

3、看电影《寻梦环游记》

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知道,这电影很温暖,很治愈,骷髅都变得很可爱,里面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生命的逝去并不是真正的逝去,如果世上再没有记得你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死亡。

观看影片的时候很治愈,心情能平静下来。

记住了影片表达的这个观点,可以说让我对死亡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角度。就像有一只温柔的手,轻轻地抹平我内心波涛汹涌的恐惧。

电影寻梦环游记

4、看蔡澜的访谈

偶尔看到蔡澜的一次访谈,说有一次他坐飞机,遇到气流很颠簸,旁边的人都很害怕,有的甚至在写遗书,蔡澜气定神闲,后来被问起为什么不怕,蔡澜说:我不怕死,因为我活过。

蔡澜的这个观点,又给了我一个看待死亡的角度。他说的活过,肯定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生活,而是精彩的,不一样的,有趣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活过。从此,我对死亡的恐惧,就变成了对生命的期待和热爱。

蔡澜

5、学习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有很多的书,课程都能学到,我选择的是北师大刘嘉老师的课程,学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心理学要解决的是人和自己,伴侣,孩子还有世界的关系,让你知道各种为什么,冰找到面对他们的方法。

如何面对死亡,心理学里面有专门的章节去讲。核心观点就是,死和生是两个相伴相生的概念,死就是客观存在,静静在终点等待,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对照“生”,让你知道,生命有限,时间有限,赶紧精彩活一遍。

北师大刘嘉老师

6、看书

蔡崇达《皮囊》。这本书里面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也是书名的由来,就是姥姥过年杀鸡,已经给鸡放血了,鸡奄奄一息,忽然还跳起来蹦跶,姥姥毫不客气,拎起鸡来摔了几下,鸡不动了,嘴里说道:灵魂已经远去,空留这副皮囊有何用,不如痛快离去。

姥姥通透,对生命有着最豁达的理解。

另外还看了一本入殓师写的书,具体书名不记得了。作者父亲和母亲都做入殓师,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城镇生活,作者从小就耳濡目染,长大了也继承父母衣钵。书里讲一个个生命逝去,他的父母以及他自己,终其一生都在给他们留最后的体面。

一开始只是好奇,生命逝去后的样子是什么样的,看到最后发现:逝去的生命,背后也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他们也曾经热烈的,灿烂的精彩过。世界上有70多亿人,每一个都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也许每天看起来都千篇一律,但内心世界都丰富多彩,这本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我试图用各种见闻,见多识广来冲淡我对死亡的恐惧,从而让内心获得平静,以便有力量过好余生。白岩松说:不平静,就不幸福。

试过各种方法之后,我才发现,我害怕的不是上面讲的123,而是害怕我没有好好地,认真地活过,精彩的活过。

对于生命的逝去,如果是自然离去,我可以做到平静的接受,这种惨烈的方式,让我难以接受,内心有一种大大的不甘,惋惜生命没有灿烂绽放也没能平静的度过,我的公公,原是可以慢慢享受那刚刚开始的,休闲的退休生活啊...

所以,我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是源于这突然的,被彻底摧毁希望的感觉。

解决方法就显而易见了:接受死亡这个事实,让心情平复和平静;无需恐惧这副皮囊,灵魂才是重点;知道死亡始终在对岸等待,然后回过头来认真踏实,精彩的生活,无论是生孩子,还是努力工作,一定要焕发出生命的希望,有希望,才能好好活下去。

每年的清明或者各种祭祀的日子,究竟是要做什么?

就是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时间,想起那些已然离去的人,想想和他们的对话,想想曾经一起做的事,让他们在我们的记忆里继续活着,这也是我们能做的唯一的事了。

我们通过这些做法,这些仪式来告诉自己,他们还在,还没有完全的消失,依然活在我们的记忆里,虽然带着深深的无力感,深深的无奈,但总比没有好。生命要进化,文明要延续,这是必然,学会接受。

谢谢你 曾经出现在我生命里

生命的价值,到底该如何体现?

我的工作室是做理财的,里面有寿险这一块,但是没有给公公投,这是相当打脸的漏洞。原因也很简单,公公是医院后勤退休,福利不错,觉得不需要。后来婆婆其实有提起过要投,但是后面忘记了,实实在在再打一次脸。有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意外离我们很远,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到底哪一个先到来。这是生命终了的价值体现。

生命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过程:

我们的工作,给别人创造了什么价值,

我们的生活,有没有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和美好,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热烈、灿烂的,哪怕不知名的在社会某个角落,过我们这一生。

加油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也正式和3年前的我告别了,正式放下悲痛的情绪走下去。原来,我为了面对死亡,把自己拯救出来,已经做了这些努力,希望能帮到有同样经历的朋友。如果你有相似故事和感受,请告诉我,我们一起勇敢面对。

1.《到底怎么死最痛快看这里!如何面对亲人惨烈的离世?时隔三年我总结了6个方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到底怎么死最痛快看这里!如何面对亲人惨烈的离世?时隔三年我总结了6个方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10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