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攻略专题 > 游戏问答

微群管家登陆不了怎么回事看这里!10个故事,告诉你上海援鄂医疗队的生活真相!看完我的眼泪止也止不住

“有什么拯救天使

拯救世界的英雄,

但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

学习前辈的样子,

治病救人,死亡只会夺人。

疫情就是命令,上海全力以赴。

1月24日除夕夜,13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首批医疗队出征,紧急驰援武汉;27日晚,增补的50名护理人员出发;28日,又一批148名队员告别亲友,出征前线……

从第一批队员抵达武汉至今

已经过去了十个日日夜夜

我们心疼

他们脸颊被口罩压出的印痕

也为他们治愈两例患者而欣喜

他们在前方有哪些故事,海岸君今天挑选了10张来自武汉一线的照片,透过这些“逆行者”的身影,来了解这场“阻击战”的艰辛,也相信被一缕缕微光点亮的江城,终将胜利!

01

上海市胸科医院护士长 冯亮

话别亲人 相信春天终将到来

△上海市胸科医院护士 冯亮(拿“佑”字)

“我会平安回来的,外婆侬伐要哭哦,妈妈在的……”冯亮弯腰站在床前,轻声对外婆说。那本是举家欢庆的除夕夜,但在那天,“团圆”二字,并不属于冯亮和其他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和家人道完别,冯亮心里充满了愧疚,但她知道哪里更需要她。

冯亮是上海胸科医院的一名护士长,家里的亲人中,学医的有不少。“看到召集通知时,我先生就在身边,和他一商量,他很支持,我就报名了。父母也很支持我。”93岁的外婆曾经是华山医院的一名药剂师,明白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却也知道孙女此行面临的挑战。在与冯亮话别时,还是留下了不舍的眼泪。冯亮家和外婆家离得很近,与外婆感情也很深,几乎每周都会去探望。“我向外婆保证,一定努力救治更多的人,也会把自己安全地带回家。”

冯亮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读六年级、一个三年级。弟弟还不太明白妈妈此行的意义,可哥哥已经将武汉与危险划上了等号。怕自己说太多会有更多眷恋,冯亮只是安慰孩子们,妈妈去那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很快就会回来的。

鼠年第一天的凌晨,冯亮和医疗队员们来到了一个陌生,却会让他们铭记一生的城市。大街上虽然空荡,但还是相当有序。当地市民听说是来自上海的医务人员,都非常友善。到达的头两天,医疗队开展了严格的培训,为了更好地救治,也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1月27日零时,冯亮正式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承担了首个夜班护理工作。“我们是有信心的,特别是经历了非典等各种疾病,始终心怀一个信念,科学的防控和治疗能战胜一切病魔,我也相信春天终将到来。”

02

曙光医院护士

诸玫琳

全副武装 成为病人温暖依靠

这是武汉前线护士的手,戴了8小时防护手套的手。

干皱,却美丽。

手的主人,叫诸玫琳,曙光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

“要去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和爸爸妈妈商量过吗?”90后的诸玫琳,是曙光医院首批援鄂团队里年龄最小的。当护理部同事这样问她时,她哽咽了,“父母虽然不舍,但还是支持我去。爸爸说,你是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年纪又轻,也没结婚,就应该去报名。”

新年,就在与病毒抗争的战役中来临。

曙光医院诸玫琳(中间蓝色防护服)

诸玫琳所要工作的地方,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三楼重症病房。在疫情的战场上,时间等于声明。1月26日中午,刚刚结束防护操作的她就与同事上岗,接过了武汉同行移交的“阵地”。

所有医护人员都要将自己全副武装。把厚重的防护服一层层包裹在身上,平均就要20分钟。穿着防护服,体感闷热,稍稍走动就浑身湿透,体力消耗也远超平常。“卸装更是关键,耗时也更久。由于周围都是被病毒污染的物资,顺序稍有不对,就可能把自己暴露。”诸玫琳说。结束工作后,每脱下一样就要洗手消毒,她和不少队友的手也因反复消毒过敏红肿。

为了避免增加感染几率,也为了节约防护装备,诸玫琳和其他护士在上岗前不吃不喝。“装备穿脱太过麻烦,而且一上厕所,整套防护服就废了。”由于病房里的病人多是用无创呼吸机,或是用高流量氧气治疗的重症病人,病情严重多数无法生活自理,没有护工及家属,一切都得自己扛。“除了常规监测病情、静脉补液、呼吸机导管护理等医护工作,我们还要解决病人的生活护理,包括更换床单、病人饮食,呕吐、排泄物的清理。”诸玫琳说,“理解病人的惶恐、不安和无助,我们才能成为他们患病期间最温暖的依靠。”

首日工作,诸玫琳一直工作到凌晨1时与夜班护士交接好。期间,她里层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下半时脱下面罩,脸上尽是压疮;脱下口罩,己经全部湿透;脱下手套,手被汗水浸皱……

03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倪溦

微信里报喜不报忧,妈妈不哭

照片里这双手的主人,叫冯金娟,是巴士三公司740路调度员,下个月退休。

照片里的白衣天使,叫倪溦,24岁,是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上海援鄂医疗队的成员,也是冯金娟最牵肠挂肚的宝贝女儿。

倪溦是主动报名的,没和家人说。大年初一在外公家拜年,她接到通知,随时准备出发,才悄悄向父母坦白。

冯金娟很崩溃,她知道现在去武汉的风险,更何况是支援医院。“我当然不舍得,女儿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就是去疫区,哪个母亲会放心。老公很支持,我说你也真是胆子大。”冯金娟没敢告诉83岁的老父亲,编了个理由,提前回家帮忙收拾行李——硬塞给女儿两套从来不穿的棉毛衫裤,“否则我心不定”;买了一大堆巧克力,外加善存片和泡腾片;听说穿防护服不方便上厕所,还准备了成人尿不湿。说到这个细节,冯金娟哭了。

年初三深夜,倪溦突然问:“可能明晚走,妈妈请假送我去机场吧?”因为太晚不方便换班,冯金娟没答应,有些后悔。她本打算第二天下了早班去送机,却听到了女儿提前出发的消息。“她是好小囡,我也只能支持。这件事总要有人做,但我真的舍不得。”

和母亲的万般纠结相比,倪溦特别乐观,每天和家里发微信报平安,只报喜不报忧:“一切都好。”“我会保护好自己的,妈妈放心。”“这段时间是有生以来最懂保养的,天天吃善存片和泡腾片。”昨天,为了方便穿防护服,她剪短了头发,轻松地给母亲发消息:“ICU老师真牛,既会急救,也懂剃头。”冯金娟立刻更新朋友圈:“宝宝,你的新发型最美。”

每次问到具体工作,倪溦都用“挺好”回应。女儿出征6天,冯金娟一个电话都没打过,只发微信文字。“怕影响她和室友休息;而且,反正听不到实话。”直到昨天,她才听朋友说,女儿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危重救治组,要接触不少重症病人。她再次哽咽,泣不成声。

冯金娟天天盼着女儿平安归家,她知道回来也可能要先集中隔离。“随便去哪个偏僻角落都行,只要能快点回上海。”

有一次实在太想女儿,冯金娟主动要她发点照片。倪溦身穿防护服,乖乖地比了个心。她的表情被完全挡住了,但可以想象,那一定是个灿烂的笑容。

04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护师 郭孙升

看一眼20天的儿子,倒头就睡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师郭孙升,大年夜随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发,正坚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抗疫一线。出发时,他的儿子刚满15天,“半月奶爸”主动报名驰援武汉,同为护士的妻子薛桐万般不舍,仍默默支持。

到武汉后的第一天晚上,郭孙升慎重地写下了一封入党申请书。他说,自小在部队长大,从父亲和许多解放军叔叔身上学会了一句话: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申请书最后一段,他这样写道:“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一定恪尽职守,不忘医者初心,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他人。在阻击疫情战役的火线上,请党组织考验我。”

连日来,上海援鄂医疗队数十名队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严松娟,东方医院的徐筠、许诗琨、蔡小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史文丽、顾羚耀,龙华医院的甄暐、张怡青,奉贤区中心医院的王海红……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年初二,郭孙升开始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北二楼病区轻症组值中班。16时,他第一次走入病房。“一进门,寒风彻骨,好冷!走廊和房间的窗户全开,也不能开暖气,以防病毒循环。”他说,练习穿脱防护服时,是在空调房间,突然进入2-3℃的低温环境,很不适应。“大家相互加油鼓劲,克服困难,特别是病人们的连声感谢,给我们增添了暖意。”裹着臃肿的防护服连续作战,全身很快湿透,寒风再一吹,黏在皮肤上,又潮又冷。

年初四,值完一个漫长的夜班,郭孙升脱去防护装备后看到,由于连续9个多小时佩戴N95口罩,鼻梁出现了一处深深的压痕。“一觉醒来,变成了一个水泡。”

年初六,下班回到驻地,他洗完澡又发现,鼻梁上的水泡破了,疮口清晰可见。他赶紧拿碘伏棉签消毒预防感染。用手机视频和家里报平安,看一眼20天的儿子,倒头就睡。

05

东方医院护士

许诗琨

家书珍贵 汲取无穷精神力量

“你不舍但坚定地对我们说接到了通知,要立刻集合出发赶往武汉……空气顿时凝固了,爸爸妈妈还想说点什么,但是下一秒你已经回房间收拾东西了……”“你走后我开始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多跟你讲讲话,多嘱咐你注意安全,还有我多么为你自豪……我总不承认你说我慢热,这次,是赖不掉了。”这是夏江临1月31日写给在武汉前线丈夫许诗琨的家书。

1988年出生的许诗琨,是东方医院急危重症护士,也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成员,参加过2015中俄地震灾害卫生应急联合演练,历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

28日0时到8时,许诗琨上夜班,一起值班的还有3名医生和8名护士。“那夜,两名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到四五十,非常危险。医生给他们用了一些静脉注射的增强呼吸药物后,情况才有所缓解。”话虽平静,可还原当时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凶险和急迫。

给病人的生活护理、照顾吃喝拉撒占了大部分时间。“倒扁马桶、换床单,平时这些工作大多是护工协助护士一起完成,但现在只能由我们来做。”次日,许诗琨给一位69岁的阿姨喂早饭,她只能喝粥,刚喂了三口就要喘,必须戴上呼吸机。“我把鸡蛋黄碾碎了放进粥里,让她能多补充点营养。她吃几口就得戴一会呼吸机,一碗粥断断续续差不多喂了半个小时,从热粥变成凉粥,最后还是没有吃完。”

从医11年,这是许诗琨头一次全副武装地穿防护服。用他的话来说,整个人包裹地严严实实,刚穿完就要晕倒了。可投入工作后,那种紧张感让他很快忘记了穿上防护服的不适。“病人和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他负责的几个病人总是说,能自己做的,尽量不麻烦医护人员,减轻你们的负担。

家人的支持成了许诗琨最坚强的后盾。3岁的儿子发来一段短视频,笑着对镜头说:“爸爸去武汉打怪物了,爸爸真勇敢!”

“你放心吧,你好,家就好;你好,前方的病人就好。”看到妻子信里的这句话,这个大小伙子的眼睛,湿润了。

06

奉贤区中心医院护师 蒋惠佳

一天连过两次生日,回到1岁

2月1日,在晴朗的武汉,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蒋惠佳过了两次32岁生日。

第一次是下午,借助手机三方视频“云庆祝”。丈夫和3岁的女儿豆花在家,同事们在奉贤区中心医院ICU病房,同唱一首生日歌。上海特制的蛋糕上写着“等到黑夜翻面之后,会是新的白昼”,寓意武汉抗疫之行必胜。

看着手机屏幕上的妈妈,小豆花皱着眉,不说话,也不唱歌。她太想妈妈了,唱不出来。这次报名,除了丈夫,蒋惠佳没告诉任何人,包括女儿。丈夫一直是她的坚强后盾,支持她的任何决定,临别时送上安慰“家里有我,放心”。

出门前,她险些被小豆花稚嫩的呼唤声打败“妈妈,妈妈,你要去哪里啊?”

“妈妈要去很远的地方上班,你在家里要乖乖的好不好?”她没敢多说话,短暂拥抱后扭头离开。

告别那天,是大年夜。蒋惠佳在微信朋友圈留言:“愿前方的武汉同胞早日远离疫情,愿逆行的我们平安回来”。

第二次是晚上,医疗队的战友们帮她庆生。蒋惠佳笑盈盈地切开生日蛋糕——蛋糕很小,只够每人吃一口,但形状别致,是美丽的爱心。

“过了这个生日,其实我不是32岁,而是1岁,有重生的感觉。打赢这场仗,医疗队所有人都像重生了一样。”吃完蛋糕,蒋惠佳说出了之前许下的愿望,“送给全国人民,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大家快点恢复正常生活。这是最重要的。”

她是年初二中午第一次走进金银潭医院病房的,临时接到任务,午饭也来不及吃。穿戴防护服后,机体消耗大增,疲劳感迅速袭来。“工作6小时,饿得胃痛3次,差点站不住,靠意志力撑了下来。”她要负责照顾病人生活起居,包括吃喝拉撒等脏活累活。傍晚交班后,一层层脱下防护服,她发现眼罩里的水珠汇成了“小河”,毛衣和第二层工作服都已湿透……

生日这天,蒋惠佳还对着镜子,把一头短发剪得更短,为了穿防护服更方便些。“现在哪怕再难看,我也觉得自己是最好看的。”她笑着说。

07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护师 许虹

短筒靴被汗水浸湿,浑然不觉

这是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许虹的短筒靴,她自己也很意外,汗水几乎把厚厚的鞋子全部浸湿。脱下防护服那一刻,就像脱下一件雨衣,只不过水是从内侧流淌下来。天气很冷,更衣室没有空调,她打着哆嗦换上便服,留下一张特别的自拍照。

39岁的许虹来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有丰富的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护理经验。2月1日,上海医疗队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三楼的第6天,责任组长许虹第二次进入监护病房。如果说武汉的医院是前线,那么监护病房就是前线拼刺刀的地方。

从清晨7时到下午3时,许虹没喝过一口水、吃过一口饭、上过一次厕所。既为了节约物资,不想脱下防护服,也是因为忙起来根本不觉得渴和饿,体内水分则早已化成汗水。

许虹说,进病区没多久,衬里的护士服全部湿透,浑身粘乎乎的,护目镜上一层雾气。雾气很麻烦,护士会看不清血管。遇到抽不出的血气、打不进的留置针,就得责任组长上。许虹笑言:“今天运气好,都是‘一针见血’。”

进病房后,她需要主动安慰清醒的病人,问他们想不想吃东西,要不要喝水,还有什么需要。遇到难懂的方言、听不清的话,几乎零距离凑近聆听。“你用自信、饱满的话语去鼓励患者,就会提升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许虹说,当天北三楼有两名患者出院,队友们的好心情简直无法形容。

由于疫情特殊,许虹需身兼多职,除了护理和治疗,还要拖地、擦拭、准备生活用品、铺床换尿布,遇到哪个房间忙不过来,就去帮忙,并要负责和病区外围医生沟通,“一转眼就到了下班时间”。

拿下防护罩、脱下防护服,满脸满手都是压痕,任由汗水流淌。许虹这才发现,短筒靴的鞋筒和大半鞋面已浸湿,只有紧包着鞋套的鞋尖是干的。由于长时间闷热潮湿,小腿肚上发出了一块湿疹。

她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回驻地洗热水澡,和读五年级的女儿视频报平安,再迎接第二天的战斗。

08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护士长 黄波黎

减少风险 为报家国剪青丝

“我这辈子没有剪过短发,我今天鼓足了勇气,把长发剪了。”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第九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黄波黎利用休息时间,剪去了心爱的长发。

2月2日,有理发师来到了医疗队的驻地,黄波黎头一个报名。“头发长了不方便,还有可能细菌感染。大家都是能剪短发的剪短发。”她故作轻松地说,“安全第一,为了让病毒沾染的机会更少一点,还是值得的!”

不为人知的是,黄波黎去年刚刚完成半年的援滇任务。“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个朴素的想法,是她援滇的动力,也是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的初心。

1月31日中午12时,黄波黎进入武汉第三医院隔离病房与当地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她原本想着,前一批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队员一个班要8小时,自己4个小时一班,时间会过的相对快些,可现实很快打破了她的猜想。“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第一小时就有了缺氧、头痛的感觉。4个小时下来,疲劳程度和平常不穿防护服在自己医院工作12小时差不多。”她说。

第一天上班,她只吃了两顿饭,上班前只吃了个半饱,还要尽量少喝水,避免上厕所。隔离病房里没有护工,病人所有的护理都要靠护士完成。“4个小时我们几乎没有坐下过,为了确保及时监护,我们不停巡视。”因为反复酒精消毒和长时间戴着橡胶手套,他们的双手已经发白、起皱。脱下防护服和口罩,耳朵和面颊早已被勒出深深的印痕。

有个刚下了夜班的姑娘,也在等着理发,她哭了。从机场的告别开始,想要流泪的时刻很多,黄波黎告诉自己,“要坚强!”

09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师 张明明

当好管家 让战友安心坚守前线

张明明(右)在帮队友在驻地过生日

“2003年非典,我正在念初中,当时是别人保护我,现在是我回报他们的时候了。我希望我的家人都能支持我、理解我。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我应该做的选择。”

在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护师张明明的任务有些“另类”——此行援鄂他将放下自己的护理专业,去挑战自己专业以外的医疗队助理工作。“我们的团队由52家医院的136人组成,大到医疗物资保障、分配以及人员管理安排,小到队员的生活用品、健康问题,都需要我尽最大的努力去统筹调配,以强而有力的后方支撑让我的‘战友们’能安心在‘前线’坚守。”

时间倒退回除夕,正在准备年夜饭的张明明接到了紧急通知,上海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当晚九时即将出发。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怀有8个月身孕的妻子,解释为何突然要前往“第一线作战”。

张明明的老家在安徽,今年由于妻子怀有身孕,两人特意留在上海过年。年三十当晚,接到电话通知那会儿,年夜饭还未煮完。仓促间,他将自己即将驰援武汉的消息告诉了妻子。“前三分钟她是懵的。”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明明仍对妻子心存愧疚,“她无条件地支持了我的决定,我却因支援‘前线’无法在她身边时刻守候。”临行前,妻子生怕他饿着启程,赶紧给他包了10个饺子当做年夜饭。

今天已经是首批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十天了,高强度、高密度工作造成的”时差”让他每天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用微信向已熟睡的妻子报一声“平安,勿念”。

张明明告诉海岸君,他还临时充当起了队员们的心理辅导师:“说不苦是假的。不少护士姑娘因为压力太大跑来向我哭诉、发泄情绪,即使嘴巴上叫苦,可是第二天仍然毅然决然的迎头而上,我想这就是我最可爱的‘战友们’。”张明明说,他还要抓紧时间为队员准备蛋糕。“虽然比不上‘家里’,但这一定是一个难忘的生日。”

10

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 李晓静

脱下军装 她也是战士

今天是李晓静到达武汉抗疫一线的第七天。

李晓静防护服里的衣服,湿了又干。长时间戴口罩,脸上溃烂的伤痕渐渐复原。

下午1时吃上第一口饭,她不敢懈怠,因为这是在和时间赛跑。

大年初三,50名护理人员组成的上海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李晓静是这支医疗队的队长,此前,她曾是一名军人。

出征后不久,李晓静将微信头像换成了海岸君为她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她,向着车窗外敬了一个军礼。

是战友,也是携手战斗的人

“作为一名军人,就该上战场;作为一名护士,就该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党员,就该冲锋在前!虽然我此刻已经不是军人,但是依然希望以医务人员的身份参战。”请战书中,她写道,“对于军队退役的人来讲,名和利,以及进步都不是那么重要了,关键是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

脱下的军装,似乎刻在了李晓静挺直的身板上。她践行了退役时许下的“若有战,召必回。”

来到当地后,李晓静曾通过媒体和战友们短暂连线。“我曾经是你们当中的一员。”说到这里,李晓静开始哽咽。“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我还是以医务人员的身份继续和你们站在一起。所以我也希望我们能一起,不管以什么身份,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可以携手共同战斗。”

李晓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许多退役军人成为了她的坚强后盾。“看她的朋友圈,得知她的脸已经有些溃烂。我们战友非常心痛,组群为战友购买物资。”时刻关注着战友的动态,近300名退役军人“闻风而动”。他们成立了爱心微信群,每次募捐“拼手速”,一群满了开二群,陆续为前方提供了多种急需物资。

“守望相助,本就是作为战友最该做的事情。”做了这么多,战友们只有这淡淡一句。谈到战友们的支持,李晓静哽咽了:战友们身在天南海北,有的素未谋面,但情同兄弟姐妹。再多的语言都无法表达我对战友们的感激。

是同事,也是那个关心自己的人

李晓静出征前夕,有个人在车窗前和她不停挥手。这个人是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主任郭智慧,也是李晓静在请战书中提到的郭主任。

在郭智慧看来,李晓静有着军人的爱国心和职业的使命感。“我和她共事了两个月,她特别敬业。”除此之外,李晓静也是那个特别贴心的同事。“我自己因为工作强度大,身上有湿疹。有次我在医院涂药,被她看到了自己满手满脚的湿疹。第二天她就回家拿了一罐针对湿疹非常有效的药膏,让我试一试。”

前天,护士团队员张言生日,李晓静和团队的医护人员一起为她庆祝。“现在订蛋糕非常难,盒马生鲜和其他渠道根本就没有原材料。虽然条件有限,但是我们都非常开心。”战友们为她准备的水胶体敷料被她分给了队员。“希望能够为它们减轻一点皮肤损伤,都是女孩子,爱美。”李晓静说。

是妻子,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在春节前夕,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听说要组建医疗队,李晓静的内心开始沸腾:“我有17年前支援北京‘小汤山’的工作经验,也有在四川抗震救灾的经验,更有近20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我愿意作为浦南人再次出征援鄂!”汶川地震时,吻别女儿,李晓静匆匆出发。“从小汤山开始,我每一次出征都是把孩子扔给他,其实他为家庭也做了很多的牺牲。”李晓静十分感谢丈夫的牺牲。这一回,她决定征求丈夫的意见。

“她非常喜欢穿军装,骨子里有着磨灭不掉的军人情结。”当李晓静提出要去武汉的那一刻,爱人老许表示理解。去年11月,李晓静的母亲过世,按照当地风俗,逝者去世百日之际要举行仪式。为了去一线,他们退掉了机票。老许和两个孩子留守上海,还替她给家中老人做起思想工作。昨天,是她母亲的百日。李晓静在朋友圈发了一首诗。“凝望母慈颜, 骤然心惊骇。何堪母已去, 泣祈是梦哉。梦醒母安在, 见儿笑颜开。问从何处来,亲自置饭菜。黄昏榻上坐, 沐足水已开。欲孝亲不在, 悲伤溢满怀。”

1月30日,李晓静的小女儿生日。这回李晓静也没能和小女儿一起过,视频连线老许和女儿后,她开了一个自嗨锅庆祝。

用李晓静自己的话来说,“脱下白衣,我们是女儿、是母亲、是儿子、是父亲,是你们身边再平凡不过的朋友;穿上白衣,我们就要面对病魔,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特殊情况下,我们被称为英雄,其实,平时我们每天都在这么做。”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郜 阳 曹 刚 张泽兮

图 片 | 采访对象提供 姜绿燕

黄罗成 萧君玮

编 辑| 陆佳慧 唐梦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微群管家登陆不了怎么回事看这里!10个故事,告诉你上海援鄂医疗队的生活真相!看完我的眼泪止也止不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微群管家登陆不了怎么回事看这里!10个故事,告诉你上海援鄂医疗队的生活真相!看完我的眼泪止也止不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131945.html

上一篇

微群管家登陆不了怎么办?总结很全面速看!微信多群运营问题如何解决?必不可少的群管理助手记得用起来!

微群管家登陆不了怎么回事?总结很全面速看!你的微信被风控了吗?运营人如何险中求生?

  • 微群管家登陆不了怎么回事?总结很全面速看!你的微信被风控了吗?运营人如何险中求生?
  • 微群管家登陆不了怎么回事?总结很全面速看!你的微信被风控了吗?运营人如何险中求生?
  • 微群管家登陆不了怎么回事?总结很全面速看!你的微信被风控了吗?运营人如何险中求生?
微群管家登陆不了怎么回事?我来告诉你答案用APP信用卡智能还款 小心贷款陷阱

微群管家登陆不了怎么回事?我来告诉你答案用APP信用卡智能还款 小心贷款陷阱

微群管家登陆不了怎么回事相关介绍,预订500元的额度能偿还10000元的信用卡账单吗?和朋友分享可以获得各种收益,躺着赚钱吗?从去年开始,智能还款应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由于方便,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 然而,近日“农业银行信用卡”官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