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互联网普及后,依靠这些东西发展起来的企业也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绩,以腾讯为例,目前成为国内互联网巨头之一的名为“微信”的社交软件拥有10多亿用户。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微信中的“个性化推荐”,是否可以放心使用?我们来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让大家想到,若是微信能够像其他APP一样播放开屏广告,那收益一定相当可观,可微信从诞生至今却一直坚守着原始的“眺望地球”的开屏图案。
不同于各个APP使用过程中总是弹出各类广告。微信备受国人欢迎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它页面简洁,可实际上腾讯也需要靠微信来赚钱,当我们免费使用这种社交软件时,其实也为它们贡献了资金,这就需要提醒大家,如果微信经常弹出这类广告就证明微信用户有可能被“监控”了。
在现代社会,广告已经无处不在,像是微博、小红书、豆瓣、知乎各类APP随处可见广告的身影,但对此大家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些软件本身就是给我们无偿使用的,软件的开发者和经营者也需要靠这些广告来获取收益,但广告多了还是难免令人感到厌烦。
在这一点问题上,微信似乎就做得很好,对于微信为何没有设置开屏广告这个问题,作为创始人的张小龙曾解释到:设想一下大家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有多少?和大家花在自己亲密的家人朋友身上的时间又有多少?
如果微信是一个人,那它一定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否则我们也不会愿意在它身上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可如果我们在这个最好的朋友脸上贴上一个广告,每次想要见它的时候都需要看完广告才能说话,这多让人难受。
张小龙用了这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了微信为什么不设置开屏广告的原因,在他看来为了获取流量变现而赚钱,这种道路终究不是不持久的,他们必须在这样混乱的时代守住底线。只是现如今面对利益的诱惑,微信也难以坚守初心,虽然现在微信仍然没有投放开屏广告,但是朋友圈里却出现了插播广告。
而且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微信朋友圈里的广告似乎“看人下菜碟”,不同人有不同的广告内容,离奇的是,它确实能够符合不同用户的真实需求,比如自己刚和朋友说过或者刚上某一平台搜过想要买某款产品,随后刷朋友圈时就能看到类似广告,这也一度令人怀疑,难不成微信“监视”我们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其他平台也存在,媒体还曾报道称某些手机软件有监控用户聊天记录、麦克风、相机等情况,它们在进行大数据处理之后,才能给我们推送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广告,对于外界存在的这些质疑,微信随即作出回应,表示它们推送的广告逻辑都是基于用户群属性的广告主能够自主选择设定目标人群,并没有对用户进行“监控”。
可这广大微信用户身上又有哪些标签呢?其实广告主在提供广告内容的同时可以按照它们的产品对标想出售的用户群体,若是一款游戏广告,它们大多会选择推送给年轻的男性群体,若是化妆品则推送给广大女性群体。可它们又是如何获取我们的信息的呢?对此微信方表示广告主是不能获取并查看用户个人信息,仅能选择大概的群体类型,微信通过人物画像为这些广告主找到符合要求的群体再进行推送。
而至于微信如何了解我们的信息,主要是我们在注册微信时所填的资料以及我们常登录的腾讯相关软件会记录我们的生活轨迹,进而形成标签。
比如有些人爱玩游戏、有些人使用微信时间较长、有些人玩微信都是在非工作日时间,进而确定是上班族等等。那么如何确保我们这种信息和印象标签不会泄露呢?
结语
后续有网友发现这个功能确实可以关闭,但是其位置非常隐蔽,要在微信设置的隐私保护中找到其他内容再找到腾讯隐私政策,继续点有广告提示,找到“个性化推荐广告”后关闭,不过这种设置虽然能够避免“个性化推荐”,可是它却也只能持续半年,而且无法保证完全屏蔽,为此有些人感慨,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社会,我们的隐私越来越不值钱了。
——财经辑录
1.《微信用户注意,经常弹出这种广告,可能已被“监控”,请尽快关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微信用户注意,经常弹出这种广告,可能已被“监控”,请尽快关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137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