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它的恐怖政治。这个恐怖政治的发言人是由锦衣卫、东厂、西厂、对内行工厂组成的“工厂”。
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机构,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我们从电影《侠女》、《龙门客栈》到《龙门飞甲》中可见,中国武侠电影塑造的许多经典大反派的原型,大多都是明朝东、西厂的太监和锦衣卫。
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厂卫的权利不受约束,他们对体质的腐蚀和人权的践踏,不仅自掘坟墓,而且还亲手为明朝提早敲响了丧钟。正如《左传》所云:“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可以说,明朝厂卫的设置与兴衰就印证了这句话。
一、关于厂卫的设立
1、锦衣卫的产生
朱元璋出身贫寒,靠起兵夺取天下,基于这种出身的特殊性,他对皇权的维护有着强烈的欲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分权于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又设置了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作为全国的最高军事机构。
朱元璋
为了维护统治和镇压人民,朱元璋在公元1382年设立了锦衣卫,但它最初的名字叫仪銮司,起初是作为亲军侍卫,掌管皇帝出入仪仗的机构。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被平定,朱元璋取消了仪銮司。设置了锦衣卫,朱元璋把明朝约200万人的军队都编制在卫所之中,创立了卫所军事制度,如《明史》有载:
“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
朱元璋在京师附近有48卫,军士有26万多人,这些卫当中有一部分由皇帝亲自统帅,叫亲军各卫,也叫上十二卫,是专门负责保卫皇宫和皇城的禁军,而锦衣卫就是皇帝最贴身的一卫,负责保卫皇宫。但后来发展为侦缉、处罚、掌管刑狱、审判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特殊组织,如《明史.职官五》: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
可以说,锦衣卫自洪武十五年设立,一直延续到了明王朝灭亡,其存在时间大约有263年之久,与明王朝相始终。
2、东厂的产生
东厂的建立者是朱棣,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一直担心帝位不稳,一是因为他侄子建文帝还活着的流言时常出现,二是因为朝中很多大臣对他不是很支持。所以呢,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不够用,他需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专制机构,来用于巩固皇权统治和防范一些支持建文帝的旧臣,于是1420年,朱棣在京师东安门北设东厂,用于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的事情,与锦衣卫均权势”。
朱棣
由于他在夺取侄子建文帝皇位的过程中,是宦官打开紫禁城大门,他才得以篡位成功,因此他觉得宦官比较可靠,再加上宦官深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他任用宦官为提督,又称厂主或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从事特务活动,如《明史·刑法志》有载:
“东厂之设,始于成祖......初,成祖起北平,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故即位后专倚宦官,立东厂于东安门北,令嬖暱者提督之,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
3、西厂的产生
明宪宗朱见深在公元1477年,在旧灰厂增设西厂,内部设置效仿东厂,但人数比东厂多了近一倍。侦缉范围更加广泛,一开始西厂的首领是宦官汪直,为了升官发财,他拼命购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它造成了许多官吏无辜受屈,甚至连民间的鸡狗的小事情,也加以重罚。随着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利,引起了皇帝的警觉,最终汪直为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我就纳闷,一个宦官咋这么爱钱呢?没有后代,钱多能有啥卵用。)
4、内行厂的建立
内行厂的建立是为了制约锦衣卫和东、西厂,是在明朝武总年间正德初年(公元1506),由明武宗朱厚照的宠信刘瑾建立的。刘瑾权利极大,朝中内外许多大事都由刘瑾来替皇帝操作,但内行厂于公元1510年,因刘瑾被杀害而停办了。
综上可见,锦衣卫和东西厂等都是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和巩固专制统治而建立的,它们是特刑机构,都可以从事侦缉、审讯、监视官员等活动。而关于锦衣卫与东西厂等的关系,《明史.刑法志》是这样说的:
“然厂卫未有不相结者,狱情轻重厂能得于内,而外廷有扦格者,卫则东西两司房访辑之,北司拷问之。锻炼周纳,始送法司。即东厂所获亦必移镇抚再鞫,而后刑部得拟其罪。故厂势强则卫附之,厂势稍弱则卫反气凌其上。”
其实,锦衣卫、东、西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他们互相依靠,又互相对抗、牵制,有时是厂权大于卫权,有时候是卫权大于厂权。
二、关于厂卫的职权
厂卫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司法侦查,范围包括政治案件、官员思想倾向及藩王活动。在对百姓与官员的侦缉中,东厂在打探的秘事后,可急率番子至所犯之家进行处置,官府民众在严密监视下,皇帝可知宫外一切细事。
政治性及重大刑事案件均是由厂卫系统侦缉,在侦缉之后多是自行审判,外人不可插手,因而就形成了罪犯由厂卫系统进行审讯的机制。虽然厂卫系统审讯人贩之后,要交由刑部拟罪,但迫于锦衣卫施加的压力,以及对锦衣卫的惧怕,审判结果往往由锦衣卫的指示所决定。如《明史》载:
“东厂锦衣卫所获得盗、先严刑具成案,然后送法司,法司不敢平反。”
而对于三司会审案件时,东厂却能参与审判监督,三司法也是惧怕厂卫,大多都是依附厂卫的指示重审,如有不同意见,皇帝最后也多是支持厂卫,拟最终的旨意结果,甚至还会处罚三法司官员。
基于皇权的庇护与纵容,厂卫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地干涉司法活动,起初,人贩在经锦衣卫审讯后,要将人贩和人贩的招供移交法司拟罪,但没有参语权。但是在成化元年后,锦衣卫还获得了参语权,逐渐形成了准拟罪的权利,三法司在拟罪权方面逐渐被消弱,权利被架空。
可见,厂卫具有侦查缉访权、审判裁决权、监督权和准拟罪权等重要权利。
二、关于厂卫的暴行
1、惨无人道的酷刑和数不胜数的冤案
对于大案要案,皇帝就诏命锦衣卫狱审讯犯人。锦衣卫审讯大都是使用刑讯,很多官员在诏狱中受刑备至。诏狱中有各种各样的刑法,如抽肠、剥皮、钩背、刺心等,另外还有一种全刑,让犯人遍受械、镣、棍、夹棍等几种刑具轮番用在犯人身上,这种全刑残忍至极、非人道,使得受刑之人惨不堪言。如《明季北略》中记载的”杨涟冤案“:
“忠贤知上意叵测,送匿涟疏不进.......竟送该科,削涟等为民。时值苦署,钮锁铁铛,惨如炮烙。都城士民数万拥道攀号,争欲碎官旗而夺公。公四向叩头,告以君臣大义,始得解散。及至都城,竟下镇抚...........许显纯密承珰意,异刑酷拷,肉绽骨裂,坐赃二万,五日一比,髓血飞溅,死而复苏。许显纯竟将头面乱打,齿颊尽脱,钢针作刷,遍体扫门都丝。公骂不绝口。复以铜锤击胸,胁骨寸断,仍加铁钉贯顶,立刻致死........三岁幼弟惊死,亲戚朋友填满囹圄,家赀产业席卷扫卖完赃。至崇祯元年始得赠谥,子荫国子监生,子名之易。”
可见,锦衣卫用刑残酷至极,拷讯行为令人发指。可以说,只要官员一被逮捕入狱就无处伸冤,在狱中他们必会遭受酷刑的折磨,因而被虐待致死的人不计其数。
2、利用监理廷杖之便打击异己
廷杖本来并不是死罪,但后来受刑者却多因其而死。主要是因为经过专门训练的锦衣卫校尉在宦官指挥下施刑,称为监杖。宦官多利用监杖的权利,为打击异己,通过暗示指示锦衣卫用刑的轻重,导致很多罪不至死的大臣当场杖毙身亡。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在行刑过程中,如果指挥使的两脚呈现“人”字形张开,表示可以留被杖之人一条活命;如果指挥使的脚尖向内靠拢,表示被杖之人只有死路一条。由于廷杖的肉体惩罚和人格侮辱性,使得士大夫阶层对于皇权的忠诚度大大降低。
总之,厂卫肆意滥用特权臭名昭著、恶迹斑斑,他们为了种种目的,或邀功升赏,或打击异己政敌、或敲诈勒索、或公报私仇,不惜损坏司法的程序与公正,诬告陷害了很多无辜之人。最终导致全国上下恐慌不安,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厂卫系统的横行和残酷统治,使得官民对当朝统治稍有不满,便可引来杀身之祸,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不敢妄谈时事,官民被禁锢在封建枷锁中,加剧了社会矛盾。可以说厂卫非但没有维护好统治秩序,反而加速了大明封建王朝的崩溃。
总结
厂卫系统作为君权专制的极端工具,有着很强大的严密的组织功能。虽然它最初的设置本意是为了监察百官、侦缉天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代的社会治安,加强了大明王朝皇权的专制,但是在皇权权威之下,厂卫系统逐渐被玩弄权势之人掌握,再加上社会风气日下,厂卫之害日益凸显,人们对此苦不堪言,厂卫制度利不及弊,最终导致盛极一时的大明王朝迅速走向了灭亡的深渊。
1.《大明怎么快速西化看这里!导致大明王朝快速灭亡的原因,不是流寇,而是恐怖的“厂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明怎么快速西化看这里!导致大明王朝快速灭亡的原因,不是流寇,而是恐怖的“厂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169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