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1981年春天,在大石桥市建立一个镇子之前,在松村出土。
铁质,长30厘米、宽14厘米。镢上的銎似穿,椭圆形,下部平直,直径8.0厘米、宽5.0厘米。镢刃部使用磨蚀较重,边角已无,呈椭圆形。铁斧
1980年,盖州市杨运镇头道沟村村民郭韩忠捐献在当地出土的铁斧一件。铁质,长16.5厘米、高7.8厘米、厚4.0厘米,重1671克。三级文物。
铁犁镜
2004春,王姓老者在盖州市万福镇柞树店村一石缝中得。铁质,面呈不规则形,一钮为乳钉,另外两个为半圆形钮。高25厘米、宽24厘米,重1770克。
铁蹚头
绑在铧子上把土翻开的犁具。2004春,王姓老者在盖州市万福镇柞树店村一石缝中得。铁质,扇形,一面有3个铁钮,一钮为乳钉,另两为半圆形。高19.2厘米,重1465克。
铁蹚头
1996年5月,石忠孝之子在盖州市九寨镇三道河村平房北挖土得一铁蹚头,高17厘米,重2185克。
铁犁铧
1981年春,在盖州市万福镇杨木林村出土一件铁犁铧。铁犁铧为铸制,整体前部为三角形,中部有一梯形孔,两边后部带尖。长40厘米、宽23.5厘米,重3600克。
铁犁铧
2004年春,王姓老者在盖州市万福镇柞树店村一石缝中得一铁犁铧,呈三角形,在一角有铭文,字迹不清。长34.5厘米、宽30厘米,重3465克。
金双环柄铁铲
1980年,在盖州市九寨镇采集一把金双环柄铁铲。一面铲,口烂掉,铲裤残存,腐蚀严重。长34厘米、宽19.3厘米、柄长8.4厘米。
铁铡刀
1990年,王维汉在盖州市九寨镇三道河平房北得一铁铡刀,刀头一圆孔,刀身长方形,刀背弧形。高53厘米、最宽处14厘米、把长10.5厘米,重1205克。
铁镰刀
1990年,王维汉在盖州市九寨镇三道河平房北得。月牙形,手柄处渐细。长33.5厘米、最宽处6.2厘米,重255克。
铁凿
1990年,王维汉在盖州市九寨镇三道河平房北得。长24.3厘米,重610克。
铁锹
1990年,王维汉在盖州市九寨镇三道河平房北得。长32.8厘米、宽22厘米、把高9厘米,重870克。
魏耕云
金政权统治辽宁期间,是当地社会经济取得较大发展的一个时期。当时,辽宁地区人口剧增,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加上金代辽东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环境安定,金朝统治者又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今辽宁南部,气候宜人,是汉族和汉化水平较高的渤海人、曷苏馆人的聚居区,农业、手工业都有了快速发展,成为东北富庶的地区之一。
辽宁地区在契丹占领期间,农业就比较发达。金朝时期,各族农民辛勤耕作,进一步开发了辽宁,在长期的耕作过程中总结出“凡地、除种麦外,并宜秋耕。至来春地气透时,待日高,复摆四五遍。不能尽秋耕者,除种粟地外,其余黍豆等地春耕亦可”等经验。为了秧苗能够更好地生长,则需要做好“犁一摆六。摆功不到,土赢不实,……摆功到,土细又实。”这说明金代农业技术水平比前朝进步较多,与同时期的宋朝相比也不逊色。辽东地区许多州县盛产水稻,土地被大量开垦变为良田,生产出大批粮食。据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尚书省奏:“辽东、北京路米粟素饶,……若山东、河北荒歉,即可运以相济制可。”(《金史·食货志》)反映了辽宁地区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金朝统治者历来十分珍视农具,在金朝开国元年(1115年),“阿离合懑与宗翰以耕具九为献”,表明在对辽、宋战争中,女真统治者也常常把缴获的农具分给猛安谋克(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得其耕具数千以给诸军”,反映出农具在女真人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金代,广泛使用铁农具。以下几款金代铁农具,均为营口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从营口地区出土的金代农业生产工具中不难看出,当时整地、耕作和收割等各种工具都较为齐全,可以适应不同作业的需要,农民已经加强了田间管理。这说明了当时女真民族政权下的农业已开始实现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达到较高水平。
(作者系市博物馆馆员)
来源 营口日报
1.《【巨型铁斧】营口金代的农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巨型铁斧】营口金代的农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18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