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利的日子/ZH

去年12月27日电影《特警队》上映,看看票房就知道到底拍得怎么样了。

其实,无论是特警还是特种兵,一言不合就开打,紧急任务来临了还和没事一样,战斗队形一点战术都不讲,训练的时候脱光上衣直接干,还模仿《红海》里面亮腹肌。特别是特警队员的发型,连《我是特种兵》系列都不如,如此"硬实力" 观众怎么可能买账呢?现在这种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如果不从观众的视角出发,电影肯定是没有市场的。

其实,要"俘获"观众的芳心很简单,看看他们眼中的特种队员就可以了。在普通军迷看来,特种部队是这样的:能打,擅长长兵短刃;飞檐走壁,攀爬索降;射击技术高超,有血有肉,英勇有谋。无论是《湄公河行动》还是《红海行动》,都能看到这些内容。观众并非专业人士,非得要看看CQB战术细节,身上的战术背心配置是否合理。但是,如果连这些动作片的元素都没有,那只能一败涂地。

纵观公开报道,我们的特种部队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射击从之前的一味强调精准,变成了贴近战场,绝对快,相对准。身上再也不是"五花大绑",而是先进的轻量化插板背心(PC);FAST头盔或者是国产新型头盔也成为了标配。战术方面,室内近距离战斗技术(CQB)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各级特种部队都为了能够快0.3秒而突破创新。而索降、直升机机降、潜水、野外生存这些三栖行动能力,是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

以上这些革新改变,都在不断实践中得以积累的。这包括了各种国际性比赛,各种级别的中外联合训练。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国产狙击步枪的进步。想当年,武警的精英拎着88狙参加了世界军警狙击手大赛,在初赛就被淘汰了。在后来的比赛中,武警精英是使用美国雷明顿700才拿到冠军的。正是这样的"刺激",国产新型7.62mm栓动式狙击步枪才得以问世。

但是,与世界一流特种部队相比,我军的特种力量依然存在不足。从公开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特种部队的射击训练还是以固定靶为主,虽然特战队员可以在数秒内完成对靶子的精准射击。但是,实战条件下,靶子不可能是固定的,他们会移动,会隐蔽,会反击,甚至会引爆炸弹。所以,小组之间的对抗训练就非常重要,利用激光交战系统,特种部队可以模拟各种作战环境下的"战损比",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实战化作战能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特种作战先驱SAS就积极模拟实战环境训练,他们利用的是棒球发球机。在复杂的建筑物内,隐蔽的棒球发球机会突然发球,并射向搜索前进的SAS队员,如果他们没有及时把棒球"击毙",就代表任务失败。正是这样的创新,SAS才成为特种作战的"领导者"。另外,我军特种部队使用的95系列步枪威力过大,室内环境或者街头巷尾,子弹很可能贯穿恐怖分子后杀伤路人,如果子弹撞到主梁,还可能发生跳弹,所以城市特种作战,还是冲锋枪比较合适。

我军特种部队的信息化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不仅有软管窥镜,微型侦察机器人,无人机,还拥有穿墙雷达,这些信息化装备可以让特种部队摸清楚"室内情况",从而制定出最佳作战方案。当然,这些装备可以探测到目标设置的诡雷、红外传感器以及摄像头,从而可以秘密接敌。但是,特种部队的远程投送能力还是不足,如果是跨洲际的特种作战行动,我军的秘密介入和远程投送能力还是存在不足,因为我们缺乏远程运输机以及重型直升机。总体来说,我军特种部队达到了《红海行动》中的作战水平。

除却远程投送能力,我军的战场救援能力也值得深思,因为以往的训练都是止血包扎。但是,特种部队深入敌后,遭遇的威胁比正面战场更大。参考红海行动中案例,特种部队还需要学习伤口缝合、气管穿刺、创伤性气胸治疗、骨髓枪使用等技术。伤口缝合可以止血,也可以防止伤口感染,当然这是要在取出弹片的情况下。气管穿刺可以防止呼吸道阻塞。创伤性气胸需要气胸针进行"排气",而骨髓枪可以在静脉输液"断路"后,利用骨髓进行输液。这些技术都能够提高黄金一小时内的"生存几率"!

1.《特战英雄里怎么穿墙?总结很全面速看!中国特种部队战力如何?《红海行动》没夸张 小伙子们就是这么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特战英雄里怎么穿墙?总结很全面速看!中国特种部队战力如何?《红海行动》没夸张 小伙子们就是这么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349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