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心目中的年永远只有春节,也就是只有过春节才算是真正的过年。多少年来,过年对中国人来说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中最大的节日,但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过年却有了很多变化。

现在家乡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多了,谁再也不会把鞭拆开来放了,谁再也不会只有等到大年初一那天才穿新衣裳了,谁再也不会眼巴巴地等到过年才能吃到饺子了,但那儿时过年的辛酸和欢乐,儿时生活的困苦,至今仍萦绕于心,怕是永远难以忘记!无论怎样,社会生活如何改变,但永远不变的是,深深植于中国人心里的过年的味道和意义,却是永远不会改变!

下面是长春往事记忆当中家乡有关过年的回忆,总结几个主要特征如下。

一、春节讲究全家团圆

春节之前,无论身在何处、身居何职,都要在春节之前赶回家、赶回父母的身边,好好地和家人过一个欢乐团圆年。春节时会造成公路、铁路交通运输的最高峰,但哪个会不带着老婆孩子、带着大包小裹的年货赶回家去过年呢?让每个人心中最满足和最感动的情境莫过于,除夕之夜全家人团团围坐、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共同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二、春节讲究新字

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就开始全方位地打扫卫生,打扫室内各处的灰尘,把衣服被褥差不多都要清洗一遍。新年到了,当然要有新气象,屋里屋外的墙上要贴上新鲜的年画,挂上新一年的挂历,尤其每个人的衣服从里到外,都要换上新的一套.

三、春节讲究热闹

大年三十的中午,各家各户都会把院子扫干净,要窗明几净才行。开始贴上新的春联、福字。下午全家齐动手包饺子,等到晚上六七点钟开始吃团圆饭。接着全家人团团围坐,一同欣赏新年的联欢晚会。大多都会等到新年钟声敲响那一刻,只听那外面鞭炮齐鸣,然后亲朋好友都互道新年的祝福,这才是除旧迎新最热闹、最关键的重头戏。

四、春节讲究拜年

小孩子惦记着拜年,会从长辈那里得到的一点压岁钱,好可以打算如何用于初一到十五鞭炮的花销。大人们从初一开始走家串户去拜年,手里要提上拜年的礼品,酒、糕点、糖果、水果。本来以前拜年是一种礼敬、亲情,但现在却成了一种过场、一种负担。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拜年可以打个电话、发个邮件,也更可以便利地用手机发个短信,中心都是表达一种祝愿: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传统的样式、形式、程度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全家人的年夜饭由吃包饺子改成去饭店,方便快捷。除夕夜和大年初一的鞭炮由以前的鞭炮和二踢脚变成了现在的礼炮、烟花、礼花,种类繁多。拜年的礼仪由提上几色礼品变成了电话、邮件、短信,科技成分在提高。新年穿新衣裳变得很多人已不在乎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身上的衣服大多都是新的。

无论怎样,社会生活如何改变,但永远不变的是,深深植于中国人心里的过年的味道和意义,却是永远不会改变!

下面是长春往事的家乡三十年前有关过年的回忆细节。那儿时过年的辛酸和欢乐,儿时生活的困苦,至今仍萦绕于心,怕是永远难以忘记!

儿时故乡,正值七八十年代,大多数家庭都生活在贪困之中。

那样的年代,只觉得春节才真正是个节,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给孩子买上一套新衣裳,包上一顿饺子,放一阵鞭炮,来体会一下过年的味道。

儿时过年的回忆虽距今有三十多年了,可现在想起来,好象就在眼前,几多辛酸,几多欢乐!

年底之前,要把屋子收拾干净,把棚顶用新买的纸糊上(那时故乡的屋子都是尖顶的草房,为了保暖,要把屋子吊上棚顶);屋子的四壁也用大张的白纸糊得平整干净;屋里的各件家具都要擦干净,外面的门窗也要擦得光亮透明,好让过年显得崭新整洁。

早在年底之前,妈妈会给我们兄弟三人一人买一套布料,然后领着我们去村里的裁缝那儿量身裁衣,做好之后便先把它们锁在柜子里。因为只能在大年初一的那天才能开始穿。我们便只有眼巴巴地等着过年,才能穿上那件新衣裳。其实那时候我们大概一年只能换这一次新衣裳,等到我们都长到十多岁了,情况才稍好些。

年底之前,父母亲会从集市上买些木耳、猪肉、青菜、白面、花生、糖果等过年的食品,然后锁在家里的大柜子里面,这些只能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我们几个孩子只能天天看着锁头,嘴里吞着津液,心里盼着过年。

过年之前,很多养猪的家会把家里的二三百斤的猪杀掉,还会请家里最近的亲戚全家去他家里吃些猪肉,走的时候还会带回几块猪肉,在儿时的记忆当中,这也许是最快乐、幸福的时候了!因为儿时的记忆当中,一年几乎都吃不到成片的猪肉。

年前的那几天,爸爸也会把早已风干的猪小肠,用温水泡好,再调些肉馅、鸡蛋,灌出肉肠和鸡蛋肠,煮好之后放起来好留过年才能吃。有时还会煮开一大锅油,炸一些黄橙橙的麻花,那可真是很好的过年小吃。

年前的那几天,是我们小伙伴们最快乐原日子,大人们忙着怎样过年,我们就会三五成群地走东串西,口袋里揣一些拆个儿的小鞭炮(就是把买来的一小挂鞭炮,拆散开来。如果整串地放,没几秒就放完了,而这样一串百十来个的小鞭,散开来却可以够我们放上一整天的),我们可以寻着小土坑、小雪洞、小冰缝、小树洞,一会儿就会放上一个,用香点燃,就赶紧捂着耳朵跑开,远远就会听见空中那“砰”地清脆一声,然后弥散着我们小伙伴们那清脆的笑声。

大年三十的中午之前要在自家的门上贴上新鲜的对联,妈妈会做好吃的三四个菜,全家围在一起,吃顿热乎乎的团圆饭,高兴的时候爸爸还会喝一点儿酒。下午全家人就开始忙着包饺子,这时村子里会各处响起切菜、剁菜的菜墩子声,象是一曲快乐的合奏。响声中的欢快也尽透着过年的快乐和味道。

那时一年当中恐怕只有过年才能吃到饺子,所以妈妈这一顿饺子,会多包出一些,一顿煮好之后,没吃完的要用篮子装好挂起来,没煮的可以放在外面的大缸里冻起来,留着过些天再吃。我们几个小孩子,就会天天等着父母离开的时候,好从那挂着的篮子里偷出几个饺子来,跑开去赶快吃掉,要是被父母发现是要挨打的啊。

那时没有电视,当然就没有现在看联欢晚会这道程序啦。除夕之夜,妈妈会炒些花生、瓜子,化几个冻梨让我们吃,然后就会早早睡下。第二天早上妈妈会早早起来煮好饺子,等到饺子开锅时,要先到院子里放上一大串鞭炮,于是在鞭炮声中,新的一年来到了。

吃完饺子,我们这些穿着新衣裳的小孩们,便又会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口袋里揣着拆个儿的小鞭、几粒糖果,满村子地东走西窜,还会给长辈们拜年,幸运的话还会得到几角钱的压岁钱,能得到几角钱的压岁钱也是我们当时最快乐的事儿啦!因为这样过后几天的鞭炮花销就有了着落!

那时过年送礼很简单,大多是两样,一样是两瓶酒,另一样是蛋糕(就是黄草纸包着,上面放一块方正的红纸,然后用纸绳打包得方方正正)。这种糕点大多是被东家传到西家,有时还会被我们这些小淘气们偷偷地拿去一块、两块。在儿时我们的眼中,这些拜年的礼节就成了一种很俗的礼节,有时更成了一种负担。

现在村里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多了,谁再也不会把鞭拆开来放了,谁再也不会只有等到大年初一那天才穿新衣裳了,谁再也不会眼巴巴地等到过年才能吃到饺子了,但那儿时过年的辛酸和欢乐,儿时生活的困苦,至今仍萦绕于心,怕是永远难以忘记!

1.《香肠派对怎么变锁头鬼、香肠派对自瞄锁头透视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香肠派对怎么变锁头鬼、香肠派对自瞄锁头透视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36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