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与影像和谐——摄影的真相
拍照很简单:将光圈速度设为自动档,对准目标,按下快门。
廉价的摄影技术带来了其应用的普及,使摄影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需求和文化现象。“19世纪最合乎逻辑的美学家马拉美说,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于一本书的结尾。今天,一切都以一张照片结束。”(桑塔格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但是摄影的普及降低了它的地位,让摄影更难成为一门艺术。
摄影如果是一门艺术,就必须超越自我。
摄影是工具性的,原本只是一种复制记录的工具。只有超越工具性,摄影才能超越自我。因为摄影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为了记录和临摹,而是为了讲述;即使是被记录或复制,也仍然是为了讲述。
罗申科在20世纪20年代拍摄的照片
摄影是选择的艺术。
F.费里尼说,“艺术家是什么?是那些大陆人突然觉得自己在物理现实和形而上学现实之间。”这个大陆人想穿越两个现实之间的未知地带,达成新的身份,新的确定,新的现实。为此,画家把主观的东西(或主观过滤后的真实的东西)再创造出来,呈现在画布或纸上;摄影师做出选择,选择那些想要的物体,复制它们,并把它们呈现在相纸上。
这种摄影的客观性导致了摄影作为艺术和绘画的审美标准的差异。“绘画的审美评价标准取决于真实性(和赝品)和技巧的标准——这些标准对于摄影来说要么过于放纵,要么根本不存在。”(桑塔格的摄影信条)
照片没有笔墨或质感可以批判或赞美,削弱了照片的形式美,迫使摄影追求更复杂的审美意义。摄影一度剥夺了绘画的文学价值,反过来,绘画又迫使摄影只能通过一扇狭窄的门找到自己的艺术价值。
曼·雷1922年的照片实验“embrasant kiki”
摄影作为艺术的价值取决于选择的能力。
摄影师必须正确、熟练、创造性地进行选择,选择好位置、角度、位置和景深;选择颜色、层次、背景、光线,更重要的是选择对象和主题。“在摄影中,它总是以主题为导向,”桑塔格写道。“喜欢一张照片而不喜欢另一张照片很少意味着这张照片在形式上更优越;几乎总是意味着观众更喜欢照片中的心情,尊重照片中的意图或人物。”
选择决定了照片是有趣还是无聊,重还是轻,淡还是动;更重要的是,它决定了照片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意义的。
Maplethorpe的大小调整
选择的能力取决于艺术人格的存在和丰富程度。
艺术人格是基于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理解,是一种兴趣,一种态度,一种修养,一种眼光;是一种气质,是一种风度,是一种能感动别人也能感动自己的能力。一个不能被感动的人,绝对不是真正的艺术家。现实中我们很容易找到摄影师,却很少能找到一个充满艺术个性的。
艺术人格的丰满与否,决定了选择的效果和成败。虽然艺术个性在所有艺术形式的价值构成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但对于摄影来说尤其重要,它构成了摄影艺术价值的核心和主体。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美国生活方式,1937
摄影的灵魂是照片中填充的艺术人格,照片所引发的共鸣其实就是艺术人格的共鸣。就像我们看萨尔加多的作品一样,我们不仅被照片的精致或构图的完美所感动,也被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同情所感动。“世界上有什么艺术?只有一个艺人!”(列夫·托尔斯泰)
“所谓心之意。”(董仲舒《春秋天道》)艺术人格是摄影之心,摄影之心在此。缺乏艺术个性的照片就像拿走了骨头和娇弱的身体,让它们失去了生命,散发出腐烂和死亡的气息。
摄影的过程,本质上是在上帝和事物之间旅行的过程,是为摄影寻找一个地方的过程。找到了,就融进去,让它明亮生动。
桑德尔的摄影作品《时代的面孔》
内源融合是起源于原物的融合,是基因搅在一起“砸进骨头”的这样一种状态和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达到神与物、心与地、玄学与玄学融为一体的状态,正如佛经所说:“此有其理,此生有其命,此生无其理,此生有其理。”(慧思《大乘停观》)。照片是照片,不是照片。镜子里的东西在强光下闪闪发光。在无尘的大海里,它们时而巡航,时而漂浮,就像《冷艳惊》里的“来看水,来看风,来看火,自然是和谐的,你住的都是法界,湛然经常住。”
这种由内心和谐而生,又很好融合的状态,就是形象。影像和谐是摄影的真理和追求。
本哈特树哥。钓鱼,1938年
第一单元摄影之初1826-1856
1826年窗外的风景
1826年的一天,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格拉斯镇阳光明媚,这一天对涅普斯(1765-1833)来说是个好日子,因为他的实验取决于太阳是否按时出现,以及太阳是否足够强大。他的实验室是一栋老房子的阁楼,从窗户往外看,面对着一个谷仓的坡屋顶,左边是一个鸽笼,右边是大楼的外墙。
他把涂有白色沥青的铅锡合金板放在一个黑匣子里。这块用木头和金属条做成的大块,是他的朋友,一个叫Chevalier的巴黎机械制造商专门做的。黑匣子由大小两个盒子组成,较小的可以伸缩,可以增加光线投射的面积,不用的时候可以像抽屉一样缩回到大盒子里。黑盒正面有一个由多个金属页面组成的圆孔,可以加宽或缩小,直到完全闭合。尼普斯把盒子放在一个结实的架子上,圆孔对着窗户。然后他打开圆孔,让光线从那里照在黑暗盒子里的金属板上。然后,他走了。
六十一岁时,聂普斯喜欢隐居在农村。他出生在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拥有一小笔财产。这份财产既能为他提供隐居之所,又能维持他对石版画绘画的兴趣;他年轻时曾当过兵,但一直保持着对绘画的热情。也许他觉得自己缺乏绘画天赋。他想通过技术发明找到一条捷径:将风景图像固定在石板或金属板上,然后用当时流行的平版印刷术进行复制。
他尝试了很多金属板上的涂层(他是第一个用金属银做感光涂层的人,可惜没有坚持下来);各种感光涂料都能在金属板上留下清晰或模糊的图像,但用不了多久,图像就会随风飘散。
尼普斯的肖像
一年前,他用一个涂有油溶性白色沥青的黑色铅锡合金板作为感光材料,给一幅十七世纪荷兰版画上了油,涂在太阳上;阳光透过打印纸表面照射在沥青上,曝光量大的部分变硬,曝光量小的部分较软;然后他用薰衣草油洗,软的部分溶解洗掉,硬的部分留下,白色的沥青印在黑色的金属板上,得到了相反的图像(“儿童牵马”)。
Nieps。《有马的孩子》,1825年
不像一年前的制作,这次尼普斯决定拍窗外的真实风景,他用的是黑匣子。他想把这一幕留在摄影底片上。
大约过了七八个小时,天色暗淡下来。他回来了,打开黑匣子的背面,拿出金属板。没有消散,形象终于活了下来!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诞生了,它被称为“窗外的风景”。
Nieps。窗外的风景,1826
作者简介
钟,四川省平面设计师协会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著有专著、摄影作品集、论文《摄影的真相》《商业摄影》《一路感觉》《心游系列》等。
1.《风景的图片 【连载】《摄影的道理》:窗外的风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风景的图片 【连载】《摄影的道理》:窗外的风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07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