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举止怪异的老人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附近的一家银行,她神色慌张,进入银行就要给一位神秘人转账50万,无论银行柜员如何劝阻,老人就是不听,坚持要汇款。

老人的异常举动立刻引起了银行大堂经理的注意。不过,面对询问,老人只是一再强调急需用钱购买理财产品,所以坚持要把账户内的50万元存款全部取出来。

据了解,老人在银行的50万元存款是定期,如果提前取出,7万多元的利息也就没有了。面对这么大的损失,老人似乎并不在乎,依旧坚持先取出定金,然后把钱转到另一个账户。

劝说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发现,老人在整个全款过程中,手机一直在保持通话状态。根据经验判断,老人很可能正在遭遇电信诈骗。

由于涉及金额较大,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将情况反映给了朝阳公安分局麦子店派出所,接到报警后,民警邢宏印赶到了现场。

民警调查发现,老人姓赵,今年66岁,事发前一天,赵大妈接到一个自称是天津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说她卷入一起违法犯罪案件,名下的银行卡也涉嫌违法,所以让她将个人账户中的所有资金全部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因涉及国家机密,所以自称民警的人让赵大妈不能告诉家人和亲戚,另外,还要求她购买一部新手机。

即便真的民警站在面前,但赵大妈依旧不听劝,执意取款转账。随后,民警邢宏印接过了赵大妈手中的电话。

听到民警的声音,电话那头的人立刻挂断了。根据遭遇,民警向赵大妈详细讲述了冒充公检法类电信诈骗的话术和伎俩,此时赵大妈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赵大妈说,50万元存款是她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下来准备养老用,幸好银行工作人员和民警及时发现并拦截,否则一旦被骗走,自己的生活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不露面”“不接触”,一向是电信诈骗的惯用套路,可最近海淀检察院办理的几起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案件中,“警察”纷纷现身,亲自上门“取钱”,令很多被害人信以为真,经济损失数额巨大。检察机关提醒市民,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

检察官介绍,升级后的诈骗,主要采用“线上诈骗+线下取钱”模式。首先,犯罪嫌疑人冒充公安机关办案人员拨打诈骗目标电话,谎称其银行账户涉嫌洗钱或其他犯罪行为,要求对该账户进行清查,在过程中筛选出被害人——通常是家中有存款、警惕性不强的独居老人。当被害人深信不疑时,随即指挥“线下取钱人”前往被害人家中获取银行卡和密码。最后,继续组织“线下取钱人”把被害人卡内资金全部转走。

此外,检察官还发现,“线下取钱人”最初往往是诈骗目标对象,后被“策反”。“这是此类电信诈骗案件的突出特点。”检察官介绍,“线下取钱人”往往是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年轻人,他们起初是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诈骗对象,后被一套诈骗说辞“洗脑”后,轻信了犯罪分子的“公检法”身份,并听从犯罪分子的操纵指使,持有伪造身份证件“调查”被害人银行账户,最终帮助幕后犯罪分子取得被害人钱财。案发后,“线下取钱人”均声称自己是受骗者。

另外,犯罪中,虚假、伪造的公检法机关文书成为重要“道具”。犯罪分子为了增强其身份的可信度和调查事由的真实性,往往会伪造、虚构所谓“警官证”“通缉令”“资产协查函”等材料,适时安排在诈骗话术的各个环节,最终成功取得对方信任,为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铺平道路。

检察官总结道,新型电信诈骗案件,一改过去“不露面”“不接触”的套路,而是直接与被害人面对面、直接拿走被害人银行卡、直接去银行转账,迷惑性增大。检察官提醒大家,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以办案为由索要银行卡和银行卡密码,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拨打“110”报警。

1.《北京女子跑去银行一次性取50万 7万利息不要了 工作人员吓得报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女子跑去银行一次性取50万 7万利息不要了 工作人员吓得报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5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