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虎简介:

刘虎,古称虎纹石、刘虎石,又叫猫纹石。位于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的源头——南盘江的山麓,曲靖与吕梁交界处,隶属曲靖市麒麟区岳州镇。刘虎湖海拔1860米,面积21.69平方公里。有近2000户,人口7700多。

六胡湖的位置是古代夜郎王国和古代云南王国的交汇处,历史上说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劳动和沉浸。汉唐时期,属西安文化发源地——铜锣县(今吕梁县)。被康有为誉为“官书第一”的《咸宝子碑》,在距胡里奥湖以南3公里的杨七田村出土。唐宋时期,南诏和大理在滇东建立了三十七个部,胡里奥是普墨部的领地之一。元朝建立岳州,明朝建立岳州卫,清朝康熙五年岳州卫“斩回州”。岳州警卫队并入南宁县,南宁县降为乡一级行政区,刘虎仍是岳州的领土。28年(1939年),国民政府建立了胡里奥镇。1950年3月,曲靖县人民政府将胡里奥、岳州合并为曲靖县第四区,区政府仍设在胡里奥。1952年,区人民政府从胡里奥迁至岳州。1983年8月,第四区更名为岳州区,1988年,岳州区更名为岳州镇,胡里奥是岳州镇所辖村的一级行政机构。

历史记录

据清咸丰《南宁县、曲靖地区、曲靖市志》记载,明李咏二年(公元1648年),南宁县毛毛石村(胡里奥、岳州)曾生产陶器。李咏四年(公元1650年),江苏人刘德云到岳州魏大井山(刘虎湖),发现当地的土壤可以用来烧制陶器,即在村南烧制壶、壶、壶等生活用具。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四川一卖碗的人发现,附近的青银杏泥是制作碗的好原料,就是在村北烧大大小小的碗。至此,形成了村北做碗,村南烧锅、锅、罐的局面。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胡里奥成功烧制出瓷碗,成为该省主要的陶瓷生产地。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刘虎古陶加工采用了踏板和手绘坯料技术,并采用了釉上彩花技术。产品技术和工艺日益进步。当时,刘虎不仅是滇东的陶瓷生产中心,也是滇东陶瓷产品的集散地和周边县的专业陶瓷批发市场。以“何苗苗石缸”和“刘虎湖碗”为代表的刘虎古代陶器制品,可以说是当时云贵地区的“名品”。

刘虎是一个“龙”的世界,村里的长街就像最大的长龙,蜿蜒在群山环抱的村庄中央。在村庄西面美丽的丘陵地带,有许多不同年代、不同方位的龙窑,是大大小小的龙,在龙凤山的山麓静静地滚动着。生活贫困的村民世世代代都伴随着这些“龙”。

龙窑是这个古老的陶瓷小镇的灵魂,它依靠陶器繁荣了几千年。宋代烧砖瓦,陶瓷作为一个行业起步。明代烧制陶瓷,清代制作碗,民国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陶瓷厂生产瓷器。明清时期,它发展成为曲靖的一个大型古集镇,被称为“小云南”,是一个以陶器为生的千年陶瓷镇。

龙窑是刘虎自古以来烧制陶瓷的主要窑型,是刘虎的灵魂和刘虎陶瓷文化的根基。龙窑按出资方式不同可分为官窑、公窑、私窑。龙窑的名称是根据窑工的姓氏、窑的建造时间、窑址的地理位置和地形而命名的。比如老窑和新窑都是按照建窑时间命名的;根据窑址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沙沟窑和黄沙塘窑;大多是以姓氏命名的龙窑。每一个龙窑都展现了每一个陶家无尽的手艺和手牵手的温暖。在最繁荣的时期,有20多个龙窑,200多个陶器作坊,3000多名员工。时至今日,刘虎仍保存着明代至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16座龙窑,其中12座一直在使用,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价值,传承了中国陶瓷文化几千年的龙图腾,堪称龙窑博物馆。其中明代新建的窑长110多米,是中国最长的古龙窑,至今仍在使用,可谓中国龙窑的活化石。

刘虎湖有丰富的陶土矿产资源、天然釉土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陶瓷土只有五色土(又称花红壤)、大白土、金刚石泥、沙土、银杏绿泥五种,储量大,埋藏浅,为陶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胡里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陶瓷产品,从古代原始制陶技术到现代高科技陶瓷生产,延续了其辉煌。

古街:诉说岁月的痕迹

古街是最能感受古镇魅力的一条。一条三英里长的古街像一条长龙一样蜿蜒在村庄的中央。两侧有800多栋人口密集的房屋,一排排古民居,蓝瓦泥墙。走在古街上,仿佛穿越百年。感觉安静,简单,悠闲。一条古老的街道,它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它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是当地文化遗产的象征,也是人们怀念和悼念历史的载体。胡里奥古街具有明清两代的魅力。街道两旁一店一店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历史的沧桑镌刻在每个店铺的每个角落。很多建筑几乎是统一的,用粘土夯墙,木制门窗,雕花窗格,精致典雅。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木制的门窗都变白了,木制的屋檐和窗格都刻上了时间的痕迹,越来越质朴,越来越古老。

古桥:打造陶瓷的飞跃

在南盘江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这座石拱桥的修建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陶瓷工业、商品流通和市场贸易的发展。”王启国说。很久以前,南盘江有两座木桥,是人和物质的重要通道。每年夏秋两季,河水上涨时,往往会造成木桥坍塌,并逐年修复和破坏,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制约刘虎陶瓷行业的经营和发展。建造一座坚固的桥梁来确保交通的畅通一直是人们心中的一件大事。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钦差大臣徐万才提出通过立功德碑、在村民中悬挂功德等方式来筹集资金、架桥。积极捐银,主持修建著名石桥——南盘江广济桥。据《古越国志》记载,广济桥始建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完成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它是一座五孔石桥,长100多米,宽10多米,高6米。广济桥是岳州唯一现存的古桥,桥型优美,气势雄伟。当武汉长江大桥即将竣工时,毛泽东写下了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一座桥从北向南飞,一道屏障变成了一条大道”。广济桥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建成后,解决了南盘江对岸村民从陶瓷上取土砍柴的困境。可以说,这座古桥的建成,保证了刘虎陶瓷古镇的顺利运转,促进了刘虎陶瓷产业的发展。古桥旁边是著名的猫猫石码头。据说古代南盘江广济桥下游100米处有一条小溪流入河中。小溪口有一块立如河的虎形巨石,人们称之为“虎石”。虎纹石中间有一个大洞,与地下河相连。夏天涨水时,河水溢出洞穴,流入地下河。当水波经过时,虎石会发出“猫……猫……”的叫声。在暴风雨的日子里,“猫猫”的声音永远不会停止。根据虎石的声音,人们称虎石为“猫石”。

清朝七年(公元1827年)治理南盘江,疏浚河道,因虎石阻碍航运而被炸。虎石消失已久,但猫吸水的传说和猫石的俗名却一直流传下来,“猫石坛子”成了流陶的代名词。

在陆路运输兴起之前,大部分陶瓷都是通过这个码头由水路运到外面的。

“柳絮湖”距曲靖60英里,曲靖是南盘江、姜白石河、潇湘河和武隆河的汇合处。河面很宽,泥沙细腻...船帆如织,有无穷无尽的陶器运输。有两座古老的木桥,每当夏秋之水起,便会落下。祖先们照顾了这个,也照顾了它。到清朝...召集许多擅自占地者讨论石桥的建设...没有距离,大家都开心。”这是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村民李显祥、徐元时所写的《广济桥德铭》的内容,描述了刘虎陶瓷业的繁荣和贸易的频繁。

胡里奥,一座孕育于内室中的千年陶瓷城,以其庄重、素雅的古陶器、山水陶器和古园林陶器,以及种类繁多的五彩缤纷的“云瓷青花”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宗教信仰和丧葬礼仪中;以其大胆的步伐、高昂的斗志和崭新的姿态,展现了千年陶瓷的丰富底蕴和如画的前景。

我期待着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陶艺,从而更好地建设一个陶艺小镇。

以上图片转自微信官方账号的“月洲周边事”

——————————————————————————————

1.《越州 越州潦浒,一座因陶而兴的千年陶瓷古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越州 越州潦浒,一座因陶而兴的千年陶瓷古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6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