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隋书 《隋书》专题︱吴玉贵谈《隋书》的编纂、点校与修订

吴玉桂(姜立冬画)

自2005年《二十四史》、《清史稿》修订工程启动以来,《史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魏书》、《南齐书》、《宋书》等修订版相继出版。《隋书》的修订版终于在今年春天见到了读者。

改版后的主持人是吴玉贵先生和孟先生。吴玉贵先生,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文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研究,著有《子同治鉴疑年录》、《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唐书汇编》、《第二突厥汗国汉语史料汇编》等。在这次采访中,他详细介绍了《隋书》的编校和修订情况。

隋书

[唐]等

王与《音法录》校对

吴玉贵孟修订

中华书局

2019年1月出版

六册,380.00元

采访——郑世良

与《二十四史》中的其他史书相比,《隋书》在篇幅和名气上似乎并不那么引人注目。在你看来,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隋书?

吴玉贵:二十四史,尤其是宋以前各朝代的正史,都是中国古代史书整个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要了解历史的哪个阶段,就必须用哪个历史。我认为它们在价值上没有可比性。宋代以前,相关史料相对较少。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每个朝代的正史都有些“独特”。宋以后,更原始的资料,如记录、出发笔记、档案等。,被抛在后面,正史相对不那么重要。比如一个研究明史的学者,如果只使用《明史》中的资料,就不是很专业,因为有记载,有档案,是首选。然而,宋以前的正史所依据的原始史料几乎消失了。要了解某个时代的历史,最重要的是依靠官方的记载。

在人们的印象中,有的名气大,有的好像小一些。其实人气和重要性不是一回事。二十四史远不如前四史有名,是研究某一历史阶段唯一必须依靠的史料。我认为前四史之所以如此出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汉时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时期。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典故,成语,甚至中国文化的核心,你应该在这些书中寻找。与前四部历史相比,了解和理解隋书的人并不多,其名气也不算太大,但却是了解和研究隋代历史最重要和“独一无二”的。知名度低不代表重要性低。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与其他正史相比,隋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而是全面反映多个时代的历史。

说到“综合反映多次的历史”,能否请你详细说说这一点?

吴玉贵:一般来说,断代史记载的是一个特定的时代,但隋书的情况有些复杂。要评价隋书的价值,我们必须从它的修改过程开始。

唐初武德四年(621年),居士令狐德芬向汉高祖提议编撰前代史。第二年,正式上书,分编六朝“正史”,包括北魏、北齐、北周、梁、陈、隋。圣旨上说“萧瑜受命修六代史”,“旧唐书赵弘治传”上也说他在武德初期。所以,《六朝志》是一个具体的名称。《六朝志》中冯德仪、颜师古负责编撰隋史。学了几年历史,“我没有停”,成了一个半成品项目。

唐太宗继位后,贞观三年(629年)重新开始修史工作。北魏时有魏书、魏寿、威廉两部,决定不重修,另“五代”正史重新划分。其中,负责隋史,孔、、许参与修史。贞观十年(636年),包括隋书在内的《五代史》编纂完成,历时八年。贞观三年的历史学习实际上继承了吴德四年的工作,所以一共花了十五年。

而已经完成的《五代史》,只有训诂和传记,没有野心。于是,贞观十五年(641年),余志宁等人继续编撰《五代史》。在公元656年,也就是高宗皇帝庆祝元朝的那一年,用了15年的时间写成了《晋书》。后来,《五代史》把《五代史》附在《隋书》之后,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隋书”的样子。

隋书有八十五卷,其中包括五卷帝姬,五十卷传记和三十卷编年史。其中《纪》、《传》记载了隋朝的历史事件,而《志》则记载了梁、陈、北齐、北周、隋唐五代的历史事件。隋书不同于其他正史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系统地总结和记录了南北朝后期到隋代的法律法规的演变,这也可以说是隋书学术价值的最重要体现。

隋书有十种记录,包括七卷礼仪记录、四卷经典记录、三卷音乐记录、法律记录、田文记录、关白记录、地理记录、两卷五行记录、一卷食物记录和刑法记录。《十志》占隋书近一半,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如《经籍志》在初唐“见存”古籍的基础上,标注了其他书籍和佚书,全面清理了梁潇至隋代的古籍,这是了解韩曙文艺志之后数百年间传统古籍流传的最重要依据。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隋书经记》,就没有办法讲述汉代以后的学术史。特别是《隋书经籍志》所确立的经典四大传统分类,包括经典、历史、书籍、藏书,被后人奉为圭臬,在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再如《地理》,以杨迪大业五年(609年)吐谷浑入关后新设的西海县、河源县、鄯善县、且末县为版图。同时以注释的形式系统梳理了南北朝时期的地理演变。

其他编年史也是如此。有的甚至突破了“五代”的界限。比如《乐记》往往要追溯到宋齐,而《食记》则是从金朝南迁开始的。

总之,《隋书列传》对认识和研究隋代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十录》为研究南北朝至唐代法律法规体系的演变和变迁提供了最基本、最重要的史料。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隋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的受欢迎程度和篇幅不应作为评价隋书价值的标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唐继承隋制,隋制是完全继承的。基本上,唐朝的所有重要制度都是在隋朝形成或确立的,并在唐朝以后继续发展和完善。从溯源的意义上说,要想彻底了解唐朝,必须回到隋朝,在隋书寻找答案。

我认为隋书的重要性至少可以体现在这些方面。

对隋书的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哪些代表性的学者和学术成果?

吴玉贵:这个问题不好说。至少嵇谷格的《》是抄袭宋的《》。清代乾隆时期吴应寺《二十四史》《隋书》卷后的“考证”,应算是对“隋书”的第一次全面整理和考证。

清代有与隋书有关的篇章。如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王明胜《十七史论稿》、钱大昕《二十二史考证》、李慈铭《越桓堂读史札记》等。然而,在这些著作中,对隋书的研究很少,主要集中在地方志上。《二十二史注》三卷《周与北史》中与有关的文章只有五篇;《论十七史》共四卷,研究“北史”、“舒威”、“周树”、“舒淇北部”、“隋书”等内容,其中只有十六卷与“隋书”有关。《二十二史考》分两卷论述,但大多是关于的内容,而《集》、《传》之和只有20篇。《阅岳读史札记》中关于的内容略多,但不是作者自己编的书,而是标在书眉上的读书笔记,多为寺中考证的记载,或摘录其他学者的成果。

与缺乏全面的研究成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隋书的研究成果最多,水平很高。例如,张宗元的《隋书经籍考证》、姚振宗的《隋书经籍考证》、日本学者邢的《隋书经籍详查》、杨守敬的《隋书地理志考证》都是非常重要的著作。

岑钟勉

对隋书的全面整理和研究贡献最大的学者,首先应该提到岑钟勉先生。从传统文献的发掘和整理来看,隋唐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有两个最重要的奠基人,一个是许嵩,一个是岑钟勉。岑先生《向隋书求实》中的研究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向隋书求实》着重于《隋书》中被前人忽略的历史和传记部分。通过对当时所见重要版本的综合考察,采用“纪传体自查”或“纪传体互查”的方法,结合新发现的石刻史料,发现并纠正了纪传体中的许多错误和讹误,尤其是岑先生编著的《府牧守年谱》,对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近年来,也有一些零散的论文对隋书的错误进行了整理和补充。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为20世纪70年代的隋书校勘奠定了学术基础,也是今天校勘的重要参考。

主持修改历史的魏徵,根据历史有“好历史”之称。这对隋书的建成有何影响?

吴玉贵:正如我们上面所说,隋书的建成有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武德四年至贞观二年(621-628年)的《六代史》编纂。冯德钧、颜师古负责隋朝历史,但没有终书;第二阶段是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629-636)的《五代史》编纂。魏徵负责隋书,但只负责纪律和传记,排除了野心;第三阶段是贞观十五年至咸庆元年间(641-656),于志宁等人编辑《五代史记》(即《隋书十记》)。事实上,魏徵只是在第二阶段参与了隋书传记的编纂。具体地说,他为《隋书列传》写了序言(《契尔岳》附各卷)。虽然“隋书”现在署名为“魏徵等人”,但实际上“隋书”是唐朝朝廷的正史,是国家重大工程;而且,魏徵本人死于贞观十七年(643年),离隋书十记最终完成还有十三年。他没有参加第一和第三阶段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魏徵能对隋书的编纂施加多大的个人影响。

《郑伟龚建录》是一部记载魏徵谏,问群臣的史书。第四卷《隋书·大业缘起》一文记录了与之间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

太宗问朝臣:“隋《大业缘起注》里有没有人?”大众说:“人很少。”唐太宗说:“居注无据,何以今为历史?”龚曰:“隋旧史,遗者甚多。和它写的比起来,都是采访,或者儿孙传宗接代,上过学。三传者,从二真。”

唐太宗问的是是否有始注,始注的顺序和时间,记录皇帝的言行,是编纂这一学科的主要史料;魏徵的《家传》是重要的史料来源,它们的来源和用途大相径庭。没有起源笔记,就没有办法写传记笔记。即使你采访了更多的家庭,也与写传记无关。用“家人”的遗骸来回答“开始注意”,这段对话真的无关紧要。

在这张唱片的后半部分,他说-

他又问:“隋朝的居士是谁?”这位官员说:“崔祖卓、杜、蔡云公、于(石)南等。”。每次见于(世)南,都说祖卓居士时,急于求成,隋的想法不在此。每次都要写书写笔,我的部门不给。因为这个原因,我私抄了笔,不仅是通过乱,当时也是。"

在这里,魏徵把隋代遗存史料的缺乏归结为主管机关没有及时提供“书、手、纸、笔”,这更是一个笑话。其实在隋高祖二十五年(581-605年),《高祖纪》有两卷;在杨迪统治的十三年间(605-617),杨迪皇帝的书也占据了两卷。《杨迪记》和《高祖记》篇幅相同,顺序井然有序。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起始笔记或记录等文件可供参考。恐怕魏徵的说法夸大了隋朝史料的缺乏。

说到史料的缺乏,研究隋书历史的时间其实离隋朝灭亡已经很近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吴玉贵:隋朝从建立到灭亡不到40年。武德四年,令狐德芬提出修改前代历史,距隋朝灭亡只有四五年。当时令狐德芬感慨地说“梁、陈、齐仍有文学书,周、隋则多有佚书”,《志》序也说“南征必停,朝廷必播而动,图必注,更必散。今天的存款人是没法详细准备的。”都强调史料不足。

但从相关具体记录分析,情况未必完全如此。例如,王绍负责编纂隋代历史已近20年。据记载,侯白、辛安德宇、刘璇、刘超、王小荠等人都曾帮助他研究隋史。王绍的《隋书》八十卷被唐人讥贬,但保存了非常丰富的隋代史料。此外,在《隋书经籍志》中,也有许多当时存在的关于隋代历史的书籍,如《隋黄凯始末注》60卷、《陈记》20卷、《东宫典》70卷、《隋礼仪》100卷、《隋黄凯令》30卷、《隋大业令》30卷等。

除了丰富的史料外,初唐时期也有一些私人撰写的隋史著作。例如,王绩的哥哥曾在隋朝当过作家,他在伟大事业的最后几年写了传记《隋书》。王绩打算代其兄完成遗志,正如陈写《隋纪》二十卷一样,王绩借用了陈的《隋纪》。这些历史例子说明,初唐时期能看到的史料和参考史书应该还是相当多的。

岑钟勉先生曾批评《隋书列传》中的错误和疏漏,说“离初唐大业很近,不可能同日搜藏,必须比较完整”,认为米切尔的史料收集不到位。其实《集》和《传》的内容是不同的,有些可能是史料来源不同造成的,不一定与史料的多少有关。另一方面,岑先生指出的问题可能确实存在。

例如,隋书的传记有时会暗示一些与大师的故事有关的人,但“史料不足”。如恩、、冯士奇、佘迪英等附于《张传》第四十六卷第八篇,说“此四人皆名于现世,然事不顺,史不能详”。6月4日《石斛传》后,说“时不时有将军陆源、范贵和冯小慈,都是将军,名扬天下。然而,一切都失去了,所以历史学家无话可说。”在这些人中,刘仁恩是刑部尚书兼将军,郭俊、冯士奇是兵部尚书,从狄婴到民政部尚书都是当时的重要人物。可惜“石磨可详”。更令人惊奇的是,近年来,新发现了的恩、、范等被认为是“史漠可详”或“史官无话可说”的人物墓志铭。可见岑先生说当时确实存在着不能“搜罗”史料的情况。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隋朝享受国家的时间很短,隋书的作家离隋朝亡国很近。所谓“耳目尚连,尚有所依”有点类似于“当时的人写了当时的事”。这使得隋书的记载更加“原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了因史料变更而导致的记载不准确的问题。但是,时代的临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些重要的史料可能不会因为时代的临近而出现。比如《新唐书》、《资同治鉴》写得比《旧唐书》晚,但可以参考的史料却比《旧唐书》丰富得多。除了缺乏“极度搜寻史料”的可能性外,恩、和范的例子也可能反映出这种情况。

如何评价《隋书》之前的改版?

吴玉贵:50年代后期,中华书局开始全面整理24部历史,一度被文革打断。的校对工作最初是由王先生完成的。王先生去世后,尹法禄先生承担了全部的审校工作,由邓景元先生主编,1973年正式出版。此后多次印刷,并有改动。

学术界对王先生了解不多。王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是民国四大名医王的独子。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有着良好的传统文化。他是1949年以后体制外比较少见的学者,主要靠整理传统典籍谋生。他校勘的古籍有《太平广记》、《文艺雷剧》、《搜神记》、《搜神跋》等。前几年,中华书局的先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介绍王先生,称他为“古籍整理专家”。王先生在整理之前,曾于20世纪60年代参与校勘工作。殷发禄先生生前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也是中国古代乐舞文化研究的著名专家。学术界公认隋书是二十四史中质量较高的校书家之一。

殷发禄

王、殷、邓的《校勘记》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标点对进行全面校勘的著作。校本阅读为非专业人士阅读隋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赢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可,深受读者的欢迎和信任。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它几乎取代了其他版本,成为最受欢迎、最权威的版本。

在原校本改版的基础上,你做了哪些工作?你认为这些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吴玉贵:隋书的改版完全是在原来学校的基础上进行的。我想补充一点,这次修改是孟先生和我本人共同完成的。我们已经明确分工了。孟先生负责管教《礼记》、《乐记》、《食记》、《刑法》、《关白》和第一至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至第五十条我具体负责李露志、田文志、吴兴志、地理志、经籍志、传记和附录。但在工作中,可以随时互相交流,交换意见,统一看法,这往往被称为“分工不分家”,尽量保持学术观点和整理风格的统一。

《》作品集,点本合照(来自孟微博)

我觉得我们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原来的“无底洞校刊”改成“版本学”。由于历史原因,原校“主要用宋小字和两种元版画互相校对,并参与其他版画”,采用无底子的校刊,没有校刊;在处理不同的语言时,提倡择善而从,少给或不给校勘注释,不要对文字的变化一一说明。当时实际负责的赵守彦先生后来总结说:“版本为学校选了好的,没有学校记录。不同文本的处理不明确,等于是在旧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好的新版本,对于研究者来说非常不方便。”

在这次修订中,我们选取了《百家书》作为底本,选取了宋代二本、元代最适合的书和明末石矛吉谷馆的书作为总校,选取了南、北、庙三部书作为参考校;剧本原文是袁达德的,但张元济是根据剧本抄的,经过润色和修改。所以戴德的也被作为参考学校。此次修订严格遵循以基础文本校对的原则,对基础文本的所有改动都必须一一说明,彻底改变了原校本“不取大师之书”、“从善如流”带来的缺陷。

在版本校勘的基础上,根据隋书的具体情况,还校勘了《北史》、《南史》、《辞赋原规》、《太平天国观》等史书。《北史》、《南史》中关于隋朝的许多内容都是从隋书摘录的,对整理隋书的文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太平御览》所引《隋书隋朝》和《辞赋》元贵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隋书早期版本相似,因此也是一般学派的研究对象。在校勘工作中,在尽可能确认同一史料来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相关正史、类书、选本、墓志铭等资料做其他校勘工作。

我们的改版工作是在原校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充分尊重原学派成果的原则,原学派的切分、标点明显不当或错误的,应酌情修改,其余仍从原书;原校勘笔记如需补充资料或论证,应适当补充;不当或错误,修改或删除;如果你丢了学校,你应该补充整理笔记。原点校本校勘803处,修订校勘2388处,其中删除原校勘83处,新增校勘1666处;保留下来的700多种校勘,大部分都经过了充实和改写。标点变化500多处,纠正了原校断句的一些错误。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为学术界提供一个更可靠、更易用的改版。

你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历史文献学、民族史和中外关系史。你能谈谈这些学术积累对你修改《隋书》的影响吗?

吴玉贵:我不是历史文献学专业的。一开始学的是中外关系专业的中亚史。因为不具备研究中亚史或中外关系的专业素质,我的专业逐渐偏离了中国边疆民族史料的整理研究,进而转向历史文献学领域。

虽然我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北朝与隋唐之间的中国边疆史料,但这一时期的基础文献也是我不断关注的对象。比如我一直对隋唐基础文学表现出兴趣和努力,从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资鉴疑年录》到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唐书汇编》。长期对历史文献的学习和研究,使我对隋唐时期的传统文献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发现和处理文献中的错误和差错也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这些经验对隋书的修订一定会有所帮助。但是,正史的修订毕竟不同于个人研究。二十四史在中国传统学术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公共工具”。与个人研究不同的是,二十四史的整理要尽量避免套用过多的“个人”色彩,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全世界所共享。

事实上,从修订本身来看,也体现了《二十四史》作为“公共工具”的特点。中华书局在推出之初,就起草了《二十四史·清史稿修订通则》,规定了修订原则和详细的具体工作程序,为整体工作定下了框架和基调。在修订过程中,从制定修订计划、提交样本草案、审查修订草案到定稿,国内相关领域的许多专家意见得到了集中和吸收。一些涉及专业知识的内容,如《法纪》、《天纪》,没有相关专家的参与是无法猝不及防的。此外,改版过程中校对引文、审核校对笔记、统一格式、定词等繁琐工作,也渗透着改版办公室专家和责任编辑的心血。所以隋书的修改是我们两个人在形式上做的,但实际上凝聚了所有人的劳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社会产物。

作为一个历史文献的从业者,我一直认为能够参与二十四史的修订是一件幸事。在过去的十年里,为了修改隋书,我们尽了最大努力,鼓励我们去做,并且不敢懈怠。但是,态度好不代表水平高。我们的工作肯定有各种缺陷和不足,希望得到读者朋友和文史工作者的指点。

结束

这篇文章首先发表在《论文上海书评》上。欢迎您下载“论文”应用程序进行订阅。

1.《隋书 《隋书》专题︱吴玉贵谈《隋书》的编纂、点校与修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隋书 《隋书》专题︱吴玉贵谈《隋书》的编纂、点校与修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77709.html

上一篇

为了幸福 艺术到底有什么用?很简单,为了幸福 | 大咖说

下一篇

证券业协会远程培训 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相应业务培训怎么参加?

足坛50大巨星 外媒评体坛历史50大巨星 这些NBA巨星上榜

影响世界的100人 西方人眼中,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位科学家,他们是全人类的“上者”!

  • 影响世界的100人 西方人眼中,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位科学家,他们是全人类的“上者”!
  • 影响世界的100人 西方人眼中,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位科学家,他们是全人类的“上者”!
  • 影响世界的100人 西方人眼中,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位科学家,他们是全人类的“上者”!

模样 三国三个枭雄真实长相之谜:曹操,刘备和孙权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长什么模样?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第一单元:1.分封制旨在巩固国家权力。2.宗法制度,以长子继承制为特征。二、秦朝专制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1、确立“皇帝”称号,建立皇帝制度。2.建立三官九吏的中央官制。3.地方实行县制。三、巩固和统一秦朝的措施:1、秦法的...

江西历史文化 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知道六个算你牛!

  • 江西历史文化 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知道六个算你牛!
  • 江西历史文化 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知道六个算你牛!
  • 江西历史文化 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知道六个算你牛!

宋氏王朝 晚清首富多富贵?家有200佣人,2个女佣很有名,其子女创造历史

  • 宋氏王朝 晚清首富多富贵?家有200佣人,2个女佣很有名,其子女创造历史
  • 宋氏王朝 晚清首富多富贵?家有200佣人,2个女佣很有名,其子女创造历史
  • 宋氏王朝 晚清首富多富贵?家有200佣人,2个女佣很有名,其子女创造历史

南越古国 中国历史上消失的22个神秘古国

  • 南越古国 中国历史上消失的22个神秘古国
  • 南越古国 中国历史上消失的22个神秘古国
  • 南越古国 中国历史上消失的22个神秘古国

霍元甲电视剧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这样的,千万别被电视剧误导了!

  • 霍元甲电视剧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这样的,千万别被电视剧误导了!
  • 霍元甲电视剧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这样的,千万别被电视剧误导了!
  • 霍元甲电视剧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这样的,千万别被电视剧误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