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孔润年先生通报,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建设伦理审查》最终成果已通过国家社科规划办组织的专家评审,这部50多万字的作品将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同时,孔先生还寄来了他新出版的《宝鸡地区的中国文化》(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2月版,28万字)。孔老师谦虚的说是导数结果,我觉得不是。这样一部地域色彩浓厚的书,其实体现了孔先生的心血,也体现了孔先生作为一个伦理学者的家国情怀。
《宝鸡地区的中国文化》一书是孔先生伦理文化研究历程的一个缩影。他潜心伦理学研究30多年,心无旁骛,写不完,写得丰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他着眼于关注当代中国社会伦理问题的宏观视野,如基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研究,以及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社会转型期伦理、应用伦理学、伦理学基本问题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贡献。《社会转型期的伦理探索》、《伦理学基本问题新探》、《中国传统道德史纲》、《应用伦理学论纲》、《文化》等相关著作
同时,孔先生在学术活动的初期,以土生土长的宝鸡为重要研究对象,长期坚持不懈,承担着一个学者探索故土文化精神的历史重任。孔先生认为,宝鸡不仅是炎帝的故乡,也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是儒、释、道三教的重要传播区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所以作为一个宝鸡人,承担这个学术责任是责无旁贷的,也是我想做的。孔先生在宝鸡地区文化研究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民族文化概论》(合著)、《炎帝精神的涵义分析》、《炎帝与汉族民族民族文化的形成与特点》、《炎帝研究热的哲学反思》、《宝鸡地区传统文化历史地位简论》、《炎帝的两种观点:科学主义与信仰》、 以及秦州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其价值取向《秦州仁义价值取向的成因及现代启示》、《西周血伦理的形成及历史影响》、《周人伦理文化观的核心、表现及特征》、《秦州伦理文化的内涵、核心及价值》等。 刚刚出版的专著《宝鸡地区的中国文化》,既是对以往研究的系统总结和全面反思,也是对宝鸡地区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新思考。
《宝鸡地区的中华文化》展现了孔先生独特的学术视角。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研究国学和读经热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而时尚的话题。但中国文化如果沦为几经,结果就是教条化中国文化,变成脱离现实、虚无缥缈的东西。孔先生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在宏观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核心和价值取向的同时,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阐述了宝鸡地域文化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的独特本源作用,以及这种地域文化与整个中国文化在文化发展史上的互动与融合。从历史生成论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生产和发展的过程。这种创新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带领我们摆脱了“不知道庐山真面目,只活在这座大山里”的困境,跳出宝鸡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广阔视野中重新定位宝鸡地域文化的文化坐标,阐述宝鸡地域文化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以宝鸡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来把握和研究中国文化,避免大张旗鼓、关在笼子里的中国文化的阐述,使中国文化可亲可敬,真正成为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在灵魂。
我不敢评论老师的作品。我仅根据我的浅阅读和感受来谈谈这本书的几个特点:
首先,考证和理论基础同等重要。在学术研究上,学者们有不同的学术兴趣,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重新审视证据,用证据说话;或者专注于正义的阐发。在我看来,孔先生以前的著作主要侧重于义的阐发和理论论证,而这部著作则是考据与义并重。对正义的阐发是做伦理学者的基础,君子之道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考证的完善,在于孔先生对宝鸡的异乎寻常的熟悉和无限热爱,以及近年来文献资料收集和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孔先生在论证“宝鸡是中华孝文化发祥地”这一命题时,从传说与理论依据、文献与遗址依据、考古与碑刻依据、文化与民俗依据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证,极具说服力。
第二,源与实并重。近年来,孔先生注重伦理文化建设,特别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的关系。他认为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要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追根溯源,从源头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避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宝鸡地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使得宝鸡地域文化的研究,尤其是炎帝和文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但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因此,对这本书的研究并不仅仅停留在追根溯源上,而是应该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当代人构建精神家园。
第三,全面性、系统性、侧重点并重。本书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宝鸡地域文化的主要内容。但它并没有淹没在宝鸡地区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方面都有所描述;在把握宝鸡地域文化价值的主题和核心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巧妙的选择,并从“宝鸡与炎帝文化”、“周元遗址与周文化”、“永城遗址与秦文化”、“延吉、张载与儒家文化”、“法门寺与佛教文化”等方面论述了宝鸡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及儒、道等文化形成中的作用,不仅全面勾勒了宝鸡地域文化的整体形象,而且凸显了其最重要的价值。
第四,学术与大众并重。孔先生在写这本书时强调,“要面向大众普及宝鸡地域历史文化知识,让更多的宝鸡人和外国人了解宝鸡,热爱宝鸡,而不是为少数民族追求纯粹的学术价值。”纵观全书,理论解释清晰,没有一些学术著作晦涩难懂的感觉。然而,对于宝鸡的地域文化,却有许多真知灼见。如对炎帝科学主义和信仰主义两种观点的分析,对炎帝与汉民族文化形成和特征关系的探讨,对周文化道德价值取向的阐释等,都反映了他的学术水平。对于从事宝鸡地域文化乃至其他地域文化研究的学者来说,本书所体现的学术性质和研究方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对于阅读这本书的普通读者来说,似乎已经进入了宝鸡地域文化博物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炎帝文化和秦州文化,犹如璀璨的珍珠,让人应接不暇;大量的史实、文化典故、文化景观,就像历史直播剧的场景一样,展现了历史文化的变迁。“易,”“福建亭头,蜂醉蝶不舞,三洋开国泰,美丽柳林酒”;都让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厚重、沧桑和神奇。字里行间呈现的所有民俗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让人读来觉得亲切。作为一个在周元的“三色堇茶”中长大,现在在大都市流浪的流浪者,老师的这本书让我不时感受到家乡的气息和温暖!
孔先生坐了几十年的冷板凳,现在还在学术全盛时期。衷心希望孔先生能永远保持学术青春,期待更多学术成果的诞生。我和我的许多同学在学术上得到了王先生的鼓励和帮助。王先生的进取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工作,不辜负王先生的爱和期望!
喜欢这篇文章,请赞留言,欢迎转载,谢谢光临!
本微信官方账号提交邮件:2265072551@qq.com
1.《严宁 刘严宁:一位伦理学者的家国情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严宁 刘严宁:一位伦理学者的家国情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9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