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6日电巴勃罗·罗维塔喜欢别人称呼他为“老罗”。已年过花甲的“老罗”不仅亲历了中国与乌拉圭建交32年来的深厚情谊,更见证了中国横跨半个世纪的改革与发展。 两代人的中国情缘 上个世纪60年代,巴勃罗的父亲、乌拉圭共产党员比森特·罗维塔先生 在乌拉圭创办 “原生书店”,进口中国国际书店出版的西语书籍,包括毛泽东著作以及其他有关中国国情、政治、文化等类的图书,并将其逐步推广发行到拉丁美洲国家。后来,比森特·罗维塔来华工作,还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67年,毛主席与周总理接见比森特·罗维塔 巴勃罗回忆道,小时候对中国的了解来源于父亲书房里有关中国的儿童读物。“那时候我还看了很多杂志,里面有中国的风景,毛主席的照片......” 但他感叹,站在万里长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是看照片永远无法体会到的。“来到这儿我才意识到自己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 年少的巴勃罗在十几岁时跟随父亲来到中国开始新生活。在遥远陌生的国家开启新生活无疑是一个挑战。 采访中,巴勃罗说,在清华大学度过的青春时光是他最宝贵的回忆。“那时我每天吃中餐,在学校里踢足球,到了夏天的晚上看露天电影。最难的还是学业,所有课和考试都要用中文。”巴勃罗感慨好在自己有个中国室友,所以中文进步很大,在清华过得非常愉快。 1986年,巴勃罗的父母返回了祖国,而他却选择了留在中国。“当时我获得了在西班牙艾菲社工作的机会,需要撰写与中国相关的稿件。我不想切断自己与中国多年的联系,我还想继续见证这里发生的一切。”巴勃罗说。 减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今天的中国与自己初来乍到时所见到的国家已截然不同。” 在接受人民网采访,谈及对中国社会印象最深的改变,巴勃罗说,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城市风貌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现在中国人也喝咖啡和红酒了,如果我用70年代中国人说话的方式跟现在的年轻人聊天,他们会觉得不习惯……” 巴勃罗目睹了中国许多历史性时刻。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也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他认为,这样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就像改革开放的标志性语言‘摸着石头过河’说的一样,新政策先是小范围试验、总结经验、最后推广开来。在我看来,循序渐进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也是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巴勃罗说。 谈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巴勃罗提到,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都有了很大进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和基础设施发展迅猛。”巴勃罗还强调:“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显著,没有国家可以否认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我看来,扶贫减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他还谈到了改革开放为世界带来的好处:“一方面,世界其他国家的居民可以买到质量更优、更有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产品,例如智能手机;此外,一些中国企业还推进了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原材料、食品和消费品出口市场。近几年,中国游客还为多国旅游产业带来了红利。” 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成就引发了巴勃罗的两点思考。首先他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使上亿人成功脱贫,这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巴勃罗回忆道:“70年代人们经常用‘吃了吗’、‘吃饱了吗’这样的方式互相问候,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物质紧缺。北京冬天的大白菜是城市里唯一的‘一抹绿’。如今中国享有现代化的物流系统,人们可以买到来自全球的果蔬和肉类。”巴勃罗认为:“最重要的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需要有直面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决心。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近些年来习近平主席的决心和领导密不可分。” 巴勃罗也表示,贫困与不平等还广泛存在于拉丁美洲。巴勃罗说:“乌拉圭与中国国情不同,许多中国的举措可能并不适用于我的祖国。但值得我们从中国学习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要坚信贫困可以被战胜。这个过程需要一系列符合现实的正确决策和长远目光。” 中乌两国文化交流的“一粒沙”
巴勃罗·罗维塔 作为中国与乌拉圭文化交流的最初见证者,巴勃罗感到很骄傲。“70年代,我们家是当时生活在中国的唯一乌拉圭家庭。今天我致力于向西语世界分享我的中国经历,虽然有局限性,但也尽可能地展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他的见闻被收录在《两个世界的相遇:中拉文化交流口述史》一书中,巴勃罗还在计划出版一本名为《70年代在中国》的书,为西语读者提供参考。此外,巴勃罗还提到了两国使馆和文学翻译家在促进双方文化交流中付出的努力。“我只是中国这些壮举中的小小一粒沙。”他谦虚地说。 今天的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极化世界中,其影响力也日益彰显,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拉丁美洲、中国、西班牙的长期生活经历,使巴勃罗对国际关系有不少独到见解。“乌拉圭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利,如今,乌拉圭可以对华出口产品,这在20年前还无法实现。中国的发展不仅为拉丁美洲国家,也为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 巴勃罗谈到,西方国家的教育依旧是“欧洲中心主义”,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了解甚少。总的来说,中国依旧是一个“遥远”和“未知”的国家。巴勃罗建议:“媒体讲故事可以更‘接地气’,从简单的小人物与家庭讲起,老百姓很愿意了解中国小家庭脱贫的故事。” 谈到联合抗击新冠疫情,巴勃罗感慨:“患难见真情——疫情爆发后,乌拉圭驻华使领馆表达了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全力支持。今年3月疫情蔓延到乌拉圭后,中国也通过驻乌拉圭使馆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 自建交以来,中国与乌拉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伙伴关系,巴勃罗一家两代人与中国半个世纪的渊源也成为了中乌乃至中拉关系的时代缩影。他坚信经历过新冠疫情,两国关系会进一步深化,合作前景十分光明。
1.《中国改革 我与中国的半世渊源:见证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巨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改革 我与中国的半世渊源:见证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巨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