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喷雾器、GPS定位器、能发出尖锐声音的警报器,佩戴这些器具的并不是警察或保安人员,而是日本众多的中小学生。这一切都是9年前一场造成8名小学生死亡的校园凶杀案的结果。在世界各国,校园不仅是教育的圣地,而且被视为“安全岛”,经常成为大选投票地或自然灾害避难所。但近几年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校园安全越来越成为百姓最揪心的事情。对于这些针对弱小儿童的最可怕暴行,美国人曾争论枪支泛滥是否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的祸首;俄罗斯人痛骂别斯兰事件中恐怖分子毫无人性;还有人反思罪犯心理变态后面的社会原因。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专家立田庆裕说,在每起校园惨案的背后,都折射出这个社会各方面的影子,这也显示出校园安全问题不能仅靠一个社会部门来解决,而需要整个社会来协调和维护。

在东京街头的一间KITTY猫专卖店,《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店内摆放着一些精美的小手机。询问店员后才知道,这是一种带有GPS定位功能的儿童手机。遇到紧急情况时,孩子只要用力拉手机的挂绳,手机警铃就会鸣响,同时会把自己所在位置发送到事先指定的设备上,父母随时可以通过电脑掌握孩子的行踪。在日本,多数学生都携带这样的设备,有些学生还随身带着催泪喷雾器等防身器具,学校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摄像头,每个班级还有紧急呼叫铃和防暴徒的钢叉等,这一切都是9年前一起校园惨案中,8名无辜儿童的生命换来的。

2001年6月8日,一名叫宅间守的男子持刀闯入大阪教育大学附属池田小学,由于学校没有任何防备,结果宅间守如入无人之地,造成了8名小学生死亡,包括两名老师在内的15人受伤。后查明,此人患有精神疾病,对生活不满,只想通过杀人让自己被判处死刑。事发后,日本社会为之震惊。对于没能立即抓到犯人,抢救不及时以及为何没有对可疑人员进行有效监控等问题,媒体纷纷质疑。

在日本,校园的“安全指数”一直是最高的。但从2001年起,日本多个城市接连发生有人在校园持刀行凶事件,造成多人死伤。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专家立田庆裕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以往校园安全事件集中在交通、食品安全等方面,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只是校园盗窃等。而现在校园安全事件发生了质的变化,人身安全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在美国,很多中国留学生对大学校区竟然没有围墙这一点印象深刻。但在美国小学和中学,校舍却是戒备森严:学生入校后,大门立即上锁。校区内除了广布摄像头外,40%的学校还配备有金属探测装置,对包括学生在内的每个入校人员进行安检。要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必须事先预约登记。要是硬闯进去,就会红灯闪烁,警铃大作。学生有事要出门,得向老师申请许可,午餐时间也不得外出。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校园安全问题令人忧心忡忡。美国校园频发的枪击事件令美国政府和民众揪心不已。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韩裔学生赵承熙枪杀32人,是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校园枪击案。此前的2006年,仅当年8月到10月的3个月时间,全美就发生了4起校园血案。据美国媒体统计,近6年来美国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已夺走了221条生命。

在一向被人认为社会安宁的德国,校园安全也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去年3月,一名年仅17岁的学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市附近小镇温嫩登的一所中学射杀了15人,然后开枪自杀。2002年,在艾尔富特的一所学校,凶手打死15名师生和1名警察后自杀。十年来,这样血腥的校园惨剧在德国有7起,特别是艾尔富特和温嫩登血案让德国掀起校园安全的反思高潮。德国为这两起惨案遇难者举行国葬。德国前总统约翰内斯•劳2002年在哀悼时说:“我们茫然无措。我们从来没想到在我们当中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学校的孩子都是社会中最弱势的人群,凶手竟然针对这样人群下手,让许多国家在校园惨案后都陷入反思。每次校园枪击案发生后,美国都会就枪支拥有权问题进行一番热烈大讨论。反对派认为,枪支泛滥是造成校园凶杀案的原因之一,支持派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何况个人可以拥有枪支保护私有财产,是早已写进美国宪法的内容。争论一直没有定论,但是几乎所有学校都规定,不允许带枪进入校园。更多的美国人反思这些惨案背后的社会背景。美国2002年一项调查,71%的校园枪击案犯“在犯案前感到自己受到欺辱、压迫或伤害”。2007年,韩裔学生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制造了32名师生死亡的校园血案后,美国掀起了“他为什么杀人”的反思,认为族群隔阂是造成血案的因素之一,并呼吁“不要因此歧视他的同胞”,以免类似悲剧再度酝酿。

在2009年温嫩登校园血案后,德国前内政部长朔伊布勒接受媒体采访时质疑说:“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我们是不是应当加强价值取向的宣传,是不是必须加强家庭纽带的作用,是不是应当限制媒体对暴力的过度渲染。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所有有关人员最终都会提出这类更为深刻的问题。”德国校园安全事件引发了禁止暴力游戏和电视节目的呼声。德国《每日镜报》去年对10家电视台的调查显示,一个平常的星期二,从早上6点到夜里2点的20个小时内,这10家电视台节目中每个小时都会出现暴力镜头。一位德国媒体人说,在各家电视台争抢收视率的时候,性加上暴力是吸引眼球的最有效途径,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

在日本,造成池田小学惨案的凶手已经被处决多年,但每年6月8日,日本媒体还会刊登相关的回忆或反思文章。有媒体认为,日本校园安全事件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这是日本社会“以强欺弱”现象转移到学校的一种表现。也有分析认为,日本社会进入到“少子化”时代后,人们对孩子更加珍惜,犯罪者为了引起社会更多的瞩目采取这样的行为;还有人认为这些犯罪者心理变态,他们为了对社会进行疯狂报复做出毫无人性的事情。日本教育专家立田庆裕称,实际上在每起校园安全事件背后,这些原因可能同时并存,也可能单项突出,校园安全问题折射的是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影子。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心理学教授阿曼达•林奎斯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从严格意义上讲,那些在校园实施暴力的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校园暴力案件的受害者常常是最无辜的,同时也是社会抗暴能力最弱的人群,把目标瞄准他们,说明凶手心理发生了扭曲———报复对象不确定,但施暴欲望极为强烈,于是校园往往成为这些人的首选目标。

1.《校园惨案 校园安全让多国百姓揪心 血腥惨案频现多国校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校园惨案 校园安全让多国百姓揪心 血腥惨案频现多国校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