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银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公告。相较于此前再贷款质押品范围仅仅为国债、央票、政策性金融债、银行承兑汇票,此次新规明确将评级结果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列入了合格质押品的范围。

业界普遍认为,这种合格质押品范围的扩展,有助于弥补地方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的不足,引导其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有利于再贷款促信贷结构调整的政策能够落到实处。这也是在外汇占款减少成为趋势的背景下,人民银行在前瞻性地为未来货币发行渠道的转换做出安排。

令业界始料不及的是,这一正常的动作,却从发布之日就被一些人士换了传播角度,一些人甚至将其与“中国版QE本站”、“7万亿大放水”画上了等号。将人民银行一项政策与量化宽松政策捆绑在一起,这样的解读此前并不少见,但今时今日,中国是否真的存在推出“7万亿元QE”的可能?

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看来,“7万亿元QE”的解读和对流动性影响的估计没有根据。人民银行宣布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的合格质押品选择范围,不会对流动性总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也不可能是“中国版QE”。

人民银行为什么要扩大可作为再贷款质押品的范围?对此马骏表示,近年来,随着外汇形势的变化,基础货币的外汇占款供给渠道减弱,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等主动供给基础货币的渠道加强。从国际经验看,为保障央行资产安全,防范道德风险,央行通过债权方式提供流动性都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合格质押品。在过去,人民银行所接受的合格质押品只包括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和高等级企业债券等高等级债券。

资料显示,高等级债券虽然总体充裕且分布不平衡,大银行的先天优势自不必说,但对于那些天天要和“三农”、小微企业打交道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来讲,它们持有这些高等级债券的数量较少,在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支小再贷款等流动性支持时,手里能够作为质押物的筹码也很有限。这次将优质信贷资产纳入央行质押品范围,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质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消除央行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障碍。

通俗来讲,与其认为扩大质押再贷款试点是人民银行在选择性地释放流动性,不如说这是人民银行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获得更多流动性、精准发力支农、支小提供了便利,进而助力实体经济。

另一个问题是,今时今日,我们是否需要“7万亿元中国版QE”?

不能否认,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以及每年四季度“三农”、小微企业惯性存在的融资压力,人民银行采取各种方式定向释放流动性是必然,但从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贯的精准发力、定向宽松政策可知,其采取“大水漫灌”式注入流动性的可能微乎其微。

“今年全国人大确定的M2增速的预期目标是12%,这个目标并没有改变。”马俊这样说。用他的话说,合格质押品范围的扩大不影响人民银行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的把握,更不意味着央行将大规模投放流动性。

“如果只是弥补正常货币发行渠道的不足,那么就不意味货币政策的转向。同时,与英国央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流动性换贷款的政策相比,我国再贷款期限明显偏短本站,因此,将其比喻为西方央行的QE并不恰当,换言之将释放所谓7万亿贷款则更是无稽之谈。”谈及上述话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这样说。

1.《中国版qe 究竟有没有“7万亿元中国版QE”?》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版qe 究竟有没有“7万亿元中国版QE”?》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