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前,突然传出了一则消息说我国圆珠笔的笔头居然要进口,而且每年进口的数量还不少。然后舆论被迅速引爆,大家都在质问又不解:为什么中国制造业能生产高铁、大飞机,能造核弹,宇宙飞船,却不能生产圆珠笔头?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当要人们谈起中国到底是工业大国还是工业强国的时候,就屡屡有人拿着一支圆珠笔头当口头禅,常见的嘲讽是:“连一个圆珠笔头都造不好,你也好意思说自己是工业强国”。

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我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却需要进口。

说实话,我国人们司空见惯,甚至天天使用的圆珠笔,它小小的笔头居然一直依靠进口,这一点令许多人感到吃惊,也让许多人目瞪口呆,同时也激起了我国科研人员不服输的劲头。

于是2016年9月,太钢集团通过历时5年的研究,终于取得成功,一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的写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用来造笔头的)。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后,国产的圆珠笔头有望全面取代进口产品。所以说,我国现在完全可以造出圆珠笔头。随便一提世界上能大规模制造圆珠笔头的国家只有瑞士和日本,不过现在还要加上中国了。(走别人的让别人无路可走,兔子还是碉堡了)

至于说圆珠笔头难造,对于地球大部分的国家来说可以用这句话。而对于中国来说,就是想不想造和值不值得造的问题了。

说圆珠笔头难造,它的难度体现在哪里呢?在圆珠笔头小小的“球珠”里面,还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为了保证笔头书写的流畅度和使用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的搭配,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成人的头发丝大约0.07毫米)。这种“世界级别”的难度,难倒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

至于对于中国来说这就是一个要不想要的造的问题,要知道现在中国正在进行制造业转型,将原来的“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对于圆珠笔这个行业来说,成本才是人们考虑的主要问题。

现在中国占领了全球80%的圆珠笔市场,一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换算一下,说明世界圆珠笔年销量顶天475亿支,看起来这个数值很唬人是吧!而事实上,就算全球五百亿支的圆珠笔产业规模,整个球珠的销售额撑死不超过2亿。而具体到每个球珠的利润,估计只能以“毫”(1分=100毫)作为单位计算了。所以对于国内许多生产制造圆珠笔的厂家而言,即便垄断全国圆珠笔的球珠生产,年利润才3000万左右。而圆珠笔尖这个东西进口又比自己研制便宜的多,所以就没什么人去研制了。

同样的,对于圆珠笔头这么小小的一块肉,许多钢铁企业并不是太过关注。据了解,国内对于笔头不锈钢材料的需求大概在1000多吨,进口价格大概是在12万元/吨左右。1000多吨的需求量,与开发出国产笔尖的太钢那数以百万吨计的不锈钢产量相比,这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生产和销售的人都不是太关注这一块,所以以前我国那个圆珠笔头就直接进口了事。

其实这个行业早在5年前就已经步入价格战了,主要是因为韩国、法国等国厂商的介入。他们其实是通过笔的革命作为蛮荒者强行杀入这个领域了,后起的水性笔/中性笔对笔尖、笔座体的工艺要求远远低于传统油性圆珠笔,一些水性笔的笔尖甚至就是普通的杆形钢芯,光滑度要求较低,有的厂商甚至都不需要用钢材就做出水性笔的笔尖了,门槛越拉越低,此后几年大批厂商涌进水性笔芯领域(包括中国厂商),后起厂商一下子掀起了水落石出式的粉碎性革命。(讽刺的是,中性笔的理论概念最早居然是日本人自己提出来的,真是自己埋葬自己的利润,别跟我扯三菱的水笔,这和扯NEC的镀膜是一回事,说白了都是情怀)

韩系厂商发动的这次产业革命得涉及到圆珠笔的定义:

传统狭义上的圆珠笔其实就是指的油性笔,这种笔对圆珠、圆珠的座体的光滑程度要求极高(其实细小的钢珠制造并没有什么难度,难度在于光滑度、钢珠曲面变化率的工艺控制)。敢问现在还有多少人用油性圆珠笔?现在已经是改良水性笔和中性笔的时代了,圆珠笔在各方面属性上都已经沦为鸡肋,可能就剩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保守国家还在大量使用圆珠笔。也就是说水性笔的笔尖厂商已经通过新事物进行了毁灭性地弯道超车。这是对传统瑞士、日本厂商的高利润的粉碎。

实际上圆珠笔产业的产值即便像行业协会吹嘘的有600亿人民币,也赶不上IT行业下属细分类别的一个零头,更别说和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相比了。至于笔的钢芯生产商的各家全年利润加起来连 台积电一个季度的利润都不如。至于其中对圆珠工艺要求较高的油性圆珠笔钢珠生产领域,全年总利润加起来估计连台积电买的一台ASML光刻机的单价都不如。

就算不提圆珠笔的圆珠已经被水性笔革命杀成了鸡蛋水饺产业。整个笔的上下游产业链都已经是夕阳行业了,先不谈产能过剩,敢问今天你是用笔多还是用键盘/触屏多,笔的行业产值的增长幅度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无论是产值、利润还是成长率,这和今天的成长性新兴产业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果非要说“笔”还有什么高利润率的例子,那就只有少数几个奢侈品牌了,一年卖不了多少支,比如万宝龙的笔,镶它个一堆黄金宝石的,谁还看你的钢珠啊。

笔者写这些,也是因为心中的一个质疑,当时这笔专项研发巨款完全可以划拨到芯片光刻机领域、射频芯片领域、先进半导体制程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可是立项的时候,资源被某些传统钢铁行业的院士给抢到了。这一大笔钱原本应该有更好的回报的,可惜现在看来回本都够呛。(新兴领域在中国国家工程院有几个话语者?而传统行业,哪怕再夕阳的产能过剩行业,在中国工程院和发改委都有不少话语权)

日本所擅长的产业大多已是传统夕阳行业,就靠冗长的日吹PPT误导舆论,这类夕阳行业即便产值还不低,利润却是少得可怜或者是负利润,所有的日本冶金、材料、电器企业的利润加起来还不如三星电子(投行预计三星电子2017年第2季度利润将超过116亿美元,直逼工商银行),大把的日企靠做假账 骗可转债成为不死僵尸(资不抵债的东芝集团面临退市的概率不小,诚信危机太严重,恐怕连僵尸企业都做不成)。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集中精力抓住主导未来经济的新兴产业,多向美帝硅谷学习,才有弯道超车的机遇。然而在一个已经杀得很成熟的传统产业拼命往往是事倍功半,一个国家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笔者不反对在任何科研领域拼资源,但是应该集中资源按优先次序进行攻关,这是新兴国家在经济人力物力资源配置领域的一个基本原则。

(资料来源:制造业强国)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转载文章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但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

1.《中国现在可以造出圆珠笔头吗?圆珠笔头就那么难研发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现在可以造出圆珠笔头吗?圆珠笔头就那么难研发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