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蜀汉名将魏延“脑后天生反骨” 诸葛亮认定他“久后必反”

蜀汉名将魏延“脑后天生反骨” 诸葛亮认定他“久后必反”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关羽带兵攻打长沙,与黄忠大战,长沙太守怀疑黄忠和关羽里通外应,喝令要斩黄忠,幸而魏延挺身解救,杀死韩玄,献了长沙。

这本是大功一件,但是诸葛亮却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认定他“久后必反”,要将他斩首。刘备以魏延功劳太大为由,救了他一命。

从这一回开始,魏延但在读者心中成了反面人物,而佩服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了。

关于魏延其人,其实《三国演义》犯下了两个重大的错误,笔者为您一一解来。

一、魏延并非降将

虽然《三国演义》信誓旦旦地说,魏延是降将,出卖故主。但史实史实却并非如此。

据《三国志·魏延传》说,他是义阳人(今河南信阳市西北),“以部曲随先主,数有战功”。

何谓部曲呢?原来东汉时,带兵的人可以自己招收流散失业的壮丁,归入自己部下,编为队伍,这些人即称之为“部曲”。他们对主人是一种依附的关系,带有半奴隶的性质。魏延自然是刘备的部曲,那自然就不是降将了。

魏延追随刘备日久,刘备对他的本领也是很赞赏的。

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此时的刘备取得汉中不久,急需要人去镇守。关羽在荆州,大家便都以为张飞是唯一的人选。却不料,刘备竟然提拔了魏延,命他督汉中军事,领汉中太守。命令颁布后,“一军皆惊”。

那么魏延有没有辜负这个信任呢?他以后一直镇守汉中,并无军事失误。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又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安八年,他又深入羌中,大破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展示出了非同一般的军事才能。《三国志·杨仪传》说“亮深惜(杨)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从这句史实也可以看到,诸葛亮并没有歧视魏延,更不会认定他久后必反的。

但魏延自恃有功,性情傲慢,这个却也是事实。他同丞相长史杨仪更是不和,势同水火。据《三国志·费祎传》说“军师如魏延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擬仪(拿刀出来对着杨仪威胁恐吓),仪泣涕横集(真是个胆小鬼)”。祎常入其坐间,谏论分别(为他们开解)。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神匡救之力也。”

可惜的是,诸葛亮一死,两人之间便爆发了一场生死搏斗,结果魏延失败,“反叛”的罪名便落到了他的头上。

魏延只是反杨仪,从来也没想过要反诸葛亮,更不会想到要反蜀汉。

二、魏延死的非常冤枉

诸葛亮在军中病逝,魏延和杨仪这对平时本就水火不容的对手的矛盾便彻底爆发,互相火拼起来,最终的结果是魏延被杀。

史书上对此的记载也是矛盾重重。

《三国志》上的说法是,诸葛亮在病危时,秘密同杨仪、费祎、姜维商定退军计划。孔明死后,杨仪等人秘不发丧,派人探听魏延意见。魏延说“丞相虽亡,还有我在,决不退军。如果叫我带兵断后,我也不干。”杨仪于是便不理魏延,自己引军先退。魏延得知后,不由得大怒,抢在杨仪之前先行退兵,而且烧断栈道。杨仪等人从另一路追赶魏延,到了南谷口两军相遇,魏延的部下纷纷散去。魏延与数人南奔汉中,被马岱所杀。

而魏国人所写的《魏略》则说,诸葛亮临终时本来叫魏延代理军事,魏延遵命退兵,到褒口(南谷口)才发丧。杨仪平日与魏延不和,怕被杀害,于是扬言说魏延要率众反叛,起兵突攻魏延,魏延猝不及防,在逃走的过程中被杀。

且不管这两种说法有如何的矛盾,但有一件事却是肯定的,那就是魏延当时是一直向南走的,两种说法都是讲魏延来到了南谷口。而南谷口距离汉中郡不过几十里,却离诸葛亮之死的五丈原足足有几百里。如果魏延果真有心造反,怎会不北走投魏,反而南行几百里到了汉中附近才忽然造反?魏延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并非毛头小伙子,又怎么会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

由于魏延和杨仪不和,孔明一死,蜀汉内部便发生争执,争论不决,于是魏杨两人各自领兵南行,各自向朝廷报告,都说对方有谋反企图。及至南谷口,两军相遇,发生了冲突。魏延所带的是先头部队,人数较少,自然不会是杨仪所部的对手。胜利者说的话总是对的。魏延一死,反叛的帽子便戴到了他的头上。真是冤枉也哉!

魏延可以说是死得冤枉,但胜利者杨仪也没捞到什么好处。诸葛亮的位置最终由蒋琬继承,杨仪十分不满,对费祎说“丞相死的时候,如果我带军投降魏国,不是要比现在好多吗?真是后悔莫及。”(《三国志·杨仪传》)

这就是不打自招,杨仪究竟是个人什么人,也可想而知了。

三、魏延之死,诸葛亮难辞其咎

这样说来,魏延之死的根本原因即是诸葛亮没有协调好魏杨两人的矛盾,而是采取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不是想方设法将其化解,而是任由其一步步的升级,以至于造成一员大将的惨死,实在是令人可叹可惜。

这自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有的姿态。在魏延之死这个问题上,诸葛亮是有责任的。想想在东吴一方,甘宁可是凌统的杀父仇人,孙权都能最终化解他们的矛盾,使他们亲如兄弟,再无隔阂。

但《三国志平话》以及《三国演义》的作者那里,却是一定要维护诸葛亮的形象、将其塑造成神的。这样的一个“污点”是不能写出的。不仅不能写出,反而要加以利用,使其成为反应诸葛亮神通的一个亮点。这样一来,也就只好牺牲魏延了。

《三国演义》中一有机会就埋汰魏延,并但诸葛亮之口说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原作者在写诸葛亮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时候,曾打算将魏延一起烧死。后来毛宗岗评改《三国演义》的时候,觉得这样未免太过不仁不义,就把这个情节给删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三国志·魏延传》在写到诸葛亮死前,魏延梦见自己头上生角,向赵直求解,得到的解答是“麒麟有角而从来不用,这个梦是预兆不须征战敌军就会自己失败”,但赵直出来后却对别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不祥也!”这其实也即意味着魏延死于非命。

而到了《三国演义》,赵直的解释却成了“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而魏延的反应则是“大喜”,说“如应公言,当有重谢!”这样一改写,就证明了魏延确实有造反的野心,诸葛亮当初可真是一点也没冤枉他,真可谓是料事如神啊!

经过这样一改造,历史上忠心耿耿、屡建奇功的魏延就成了《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天生的反贼胚子。那么他的死,就是死有余辜了!这样固然是神化了诸葛亮,但作者面对一片赤胆忠心的魏延,不觉得心中有愧吗?

1.《蜀汉名将魏延“脑后天生反骨” 诸葛亮认定他“久后必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蜀汉名将魏延“脑后天生反骨” 诸葛亮认定他“久后必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82586.html

上一篇

乾隆有几个儿子?乾隆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下一篇

马德里“放牧节” 数千只绵羊逛大街

赤壁之战真实性研究:《三国演义》如何颠覆了历史的真相

赤壁之战真实性研究:《三国演义》如何颠覆了历史的真相?很多人认为曹操此时南下顺便要进攻孙权,其实未必。一是曹操本人也没想到拿荆州那么容易,毕竟荆州在三国里面的战略地位非凡,他本来的打算是一场血战。二是如果曹操真的提前想到消灭孙权,那就会从淮南进军,这样就可以发挥出曹军擅长的野战与陆战,避免...

《三国演义》二十四名将都有谁

  • 《三国演义》二十四名将都有谁
  • 《三国演义》二十四名将都有谁
  • 《三国演义》二十四名将都有谁

《三国演义》10名将领:三国演义十大名将是谁?

《三国演义》10名将领:三国演义十大名将是谁?第一名:吕布他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纵马挺戟,号称“飞将”。他,嚣张,霸道,充满杀气,无比嗜血,南征北讨,攻无不取,战无不克,它的光芒一度使中原大地战粟,使...

联通销户 我们试下了联通的在线销户功能,但遇到了一个坑

联通销户要50元 我们试下了联通的在线销户功能,但遇到了一个坑

《封神演义》柏鉴是怎么死的 蚩尤手里怎么会有火器呢

《封神演义》柏鉴是怎么死的 蚩尤手里怎么会有火器呢?《封神演义》中有很多法宝,也有很多厉害的兵器。但是有一样东西,却是最不该出现在封神之战里的!话说姜子牙上昆仑山向元始天尊求助,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游魂。这个游魂是谁呢?他自己介绍道:“游魂乃轩辕黄帝总兵官柏鉴也。因大破蚩尤,被火器打入...

卢伟冰微博 小米10被通稿黑,剧情再度反转,卢伟冰斥责友商却收到了律师函

  • 卢伟冰微博 小米10被通稿黑,剧情再度反转,卢伟冰斥责友商却收到了律师函
  • 卢伟冰微博 小米10被通稿黑,剧情再度反转,卢伟冰斥责友商却收到了律师函
  • 卢伟冰微博 小米10被通稿黑,剧情再度反转,卢伟冰斥责友商却收到了律师函
赵云 完美武将,《三国演义》赵云单挑全纪录

赵云 完美武将,《三国演义》赵云单挑全纪录

赵云五六十平文丑 文丑直入公孙瓒后,望谷而逃。文丑突然尖叫大叫:“下马投降!”弓箭尽落,头盔落地;上马,奔到山坡上;丢了马,赞翻身,跌下山坡。文丑扭枪欲刺。突然,一个年轻的将军出现在草坡的左侧。飞马全副武装,直奔文丑。公孙瓒上山看那少年:生来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