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百姓生活水平如何 人均寿命降到了35岁 (照片)
近些年来,民国被人们渲染成一个美好的时代,真的如此吗?当然不可能,人们只是从民国题材的电视剧中看到了那个时代,但主人公都是上流社会中的,生活能不美好吗?
民国时期,抗日、军阀混战、内战,光是这些就知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多悲惨了。由于连年战争,那时的人均寿命都从清朝前期的55岁降到了35岁,即使城市也不过是40岁。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当时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夫妻阴阳两隔,多少孩子刚出生就成了孤儿。在这乱世中,普通老百姓能活下来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到了民国末期时,由于国民党法币的迅速贬值,物价飞涨到匪夷所思的地步。粮价每依赖你给个小时就要变动一次,房租都是按多少袋面粉算的,甚至老板都直接用面粉发工资了。
那时面额十亿的法币都只价值3400美元,普通面额的比废纸还便宜,很多人已拿到工资就去换银元,甚至还催生了专门帮忙换银元的小贩。
民国时期,实业匮乏,失业人口猛增。就拿当时北京为例,市区的垃圾堆上总有在捡煤核的小孩,有时候能捡到残羹剩饭还能顺便解决了吃饭问题。报纸上也经常出现“由于误食垃圾鱼头一家人惨死”之类的消息。
大部分普通人家都没有床,条件最好的就是拿凳子或是砖块搭个木板当床了。洗澡更是奢望,能烧点水擦擦身子都是幸福的。要是家里出现了病人,医院就别想了,小孩发烧到39度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死去,因为没钱。
大街上到处都是乞丐,其中有种乞丐叫做叫街,走的苦肉计。他们见着有人路过,就当人家面拿砖头砸自己的脑袋,甚至有用刀划破自己脸的,血流满面的跪下乞讨。更有乞丐只能以死相逼,他们在寒冬腊月时就睡到有钱人的家门口,这家人怕乞丐死在自家门口,便只得给他们钱或食物。
我国现代的民国题材影视剧大多是言情剧,剧中主角们光彩照人,不是少爷就是小姐,大多居住在租界之中。那时的确有着这些富家子弟,他们在灯红酒绿之中,过着与大时代毫不相干的风花雪月。
而脏乱差的棚户区,生活悲惨的低层人士从未出现在民国电视居中,就算有也只是丫鬟和“衣着干净、车新人壮”的黄包车夫了。
真实的民国时期,更多的只有破败不堪的农村,贪婪野蛮的军阀和日军,穷人们只能挣在死亡线上。民不聊生,才是民国时代。
西四牌楼;北平西四牌楼是西四的全称,它与皇城以东的东四牌楼相对称,是北京城两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繁华商业街。
北京天坛: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这是重建的。
在北京,很早就有了骆驼队,它们作为载人和运送商家货物的交通工具,已经有千年历史,虽然铁路高速发展,但搬运仍靠骆驼队。
这组记录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的内地与香港和澳门的生活状况,相片所纪录的是民国初年。
北京街道: 1930年的图片说明指来这里只几分钟的黄包车程,这街有肉店、服装店、鞋店和珠宝店,相信是前门大栅栏。
南通口的万里长城:一个人站在长城上眺望远方,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想象!
广州的大街:1930年代的广州人口现已超越100万,高楼都不算高,一般有骑楼底,大街上有黄包车和轿车搀杂,但并非一切路途都可以行车,原因是太狭窄,这里有轿车,但司机多没驾驭经验、没有交通规则。
南京明陵石像:石象腿部、鼻内侧还有四五处涂鸦,刻痕有旧有新,600多年历史的石象遭破坏。
稻田里插秧的农夫 农闲时编苇席的农妇。这一组照片便是其镜头下的中国农民生活百态。
上海,黄埔江,当时已经有超过105万人口,是世界最大的都会,图左浅色圆顶的大楼就是汇丰银行。
1.《民国时期的百姓生活水平如何 人均寿命才35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民国时期的百姓生活水平如何 人均寿命才35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8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