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蒋娟、通讯员李梦云报道,眼底照片不需要散瞳,一分钟即可拍摄,眼底照片的范围是传统照片的5倍以上。昨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推出全球首个“超广域人工智能眼病筛查系统”,自动快速筛查视网膜格子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玻璃体疣、视网膜渗出等7种眼底疾病。这一成果发表在《自然》的副刊《生物通讯》上。
视网膜病的更精确检测
传统的散瞳检查只能在滴入药液半小时后进行,检查是否准确取决于患者的配合程度和医生的经验。散瞳药水3小时甚至几天就能从患者体内代谢掉,费时费力。
另外,眼底是眼球的后段,由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组成。传统眼底摄影只有30-45°视野,只能捕捉眼底的一部分,不能捕捉角度的边缘部分,可能导致漏诊。如果早期视网膜病变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功能不可逆的损害。
“超广域人工智能眼疾筛查系统”采用200-240的超广域眼底成像范围,是传统眼底摄影范围的5倍以上。能有效观察周边视网膜病变,能更早更准确地发现周边视网膜疾病。
检查过程只需要大约1分钟
虽然超广角眼底彩色摄影有足够的视野,但对这种眼底图像的准确判读也需要眼科医生经过专业训练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部以超广域眼底图像为基础,整合了全国近10万家Juck Zhang医院的广域眼底彩色照片数据,并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经验丰富的眼底疾病专家和人工智能专家的强力联合。最后,开发了一套能够准确检测视网膜格子变性、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玻璃体疣、视网膜渗出等7种眼病的智能筛查系统,检测准确率达到96%以上,能够很好地弥补眼底疾病。由于检查过程只需1分钟左右,该系统也可应用于大规模人群的眼病筛查。
该系统不仅可以解读眼底图像,还可以自动标记病变部位,有助于医生有针对性地解读报告。同时,如果视网膜脱离检查结果为阳性,系统会自动给予位置指导,以延缓视网膜脱离的进展,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视觉预后。岗位指导是普通基层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难以提供的服务。
可预防和控制近视引起的并发症
随着青少年近视的高发,该系统可以预防和控制近视引起的并发症。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天教授表示,近视人群,尤其是高度近视人群,存在视网膜晶格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如果这个系统能在校园内普及,就能及时发现高危儿童并进行治疗。
研究小组的理想是系统可以进入社区和街道,市民让仪器扫描眼睛就能自动得到报告。如果他们发现症状或风险,可以及时去医院治疗,可以大大发挥眼疾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的作用。
1.《眼病 一分钟就能筛查7种眼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眼病 一分钟就能筛查7种眼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0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