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今天,放下主动,放下充实,放下快乐,放下骄傲,放下成功。直到明天,懒惰,烦恼,后悔,空空虚和不幸都会到来。
-魏书生
时间是一个常数,想要赢得它,就必须挖掘自己的潜力。与珍惜时间的人不同,魏书生总是以高效率为目标,从不简单地挤出休息、娱乐和睡眠时间。
“抓住今天,抓住时机”,这是魏书生对他以前的学生的要求,他亲自实践过。到目前为止,他至少积累了以下操作方法:
首先,以“今天要做明天的事,今天要马上做今天的事”为座右铭
所有重大和预期的事情都纳入计划并严格执行;临时挤进来,需要马上处理,也要马上做。
二是打消追求完美的念头
追求完美是很多人,尤其是很多知识分子的美好愿望:不尖叫,一鸣惊人;如果你不飞,你将穿过天空。如果你做不到完美,你宁愿不做。然而,魏书生认为一切都应该从他不完善的基础上做,并在操作中完善。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努力做到完美,然后永远不会有开始做的时刻。
别人再高,我也要从我的基础做起。与其坐着不动,不如马上写,马上做,马上开始。
三是克服犹豫和拖延
犹豫和拖延是人生的大敌,很多人的人生往往在犹豫和拖延中擦肩而过。魏书生总结说,以前做事情的时候,如果谁先来谁后来不重要,但他犹豫不决,就抛自己的硬币选择:正面的东西A,反面的东西B,把硬币扔向空,哪边上去马上做哪件事。
治愈拖延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数数:如果你不喜欢早上起床,如果你醒来需要再次起床,数数“1-2-3”,数到3马上起床。
我要回信,刚好有时间,但还是想推迟。我也是用这种方法数三个数,马上动手。
写作时,因为接待来访者或处理其他事务,思维中断,想把写作推迟到明天。如果你觉得做不到,数到三,坐下,摊开笔和纸,马上开始工作,思路就通了。
第四,不要放过5分钟
只要不是休息锻炼的时间,不要轻易丢掉5分钟。为了追求高效率,魏书生从不坐在办公室里做指导主任和校长。在他的班级里,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有一张供学生使用的矮桌子,这是他工作和写作的地方。有这样一种情况,魏书生放学后五分钟还在他的书桌前写作。他发现有些学生收拾好书包,开始准备回家。他说:“五分钟,请不要白扔。能背一个字,写一个句子,画一个图,不也是白的吗?”
在魏书生看来,这五分钟不能单独计算,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养成了自觉使用剩余材料的习惯。有了这种好习惯,我们会抓住很多生活中的5分钟、8分钟、10分钟,让生活之火燃烧得更旺。
没有人能决定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活多久,但每一个生命的质量都是由自己决定的。一个健康人的寿命按70岁计算,扣除10年(最低的数字)在生命结束前他不懂事,不能把握自己的时候。剩下的60年,除去吃饭、休息、睡觉的时间,每天工作、学习、娱乐、锻炼、社交等合法必要的活动时间按12小时计算。如果你在扯皮和等待中让5分钟过去,就等于降低了你生活的含金量。
后来,魏书生指导学生利用课堂规则或开展活动,将这一想法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并在整个时间之外抓住每五分钟。比如在开展几个“一”活动的时候,每个人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或者大型聚会之前,都有意识地记住一个英语单词,背诵一首诗等等。
魏书生本人更加珍贵和细心。他愿意去外地讲课上课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但是很多年来,不管哪个级别的领导来单位,他都很少陪饭。近年来,魏书生节俭的家庭安装了电脑和传真机,以节省办公时间。他家的电话还配有自动显示来电号码和来电者姓名的装置,不需要当时简单的不接电话。
第五是马上开动大脑
大脑机器有一个怪癖:如果事情不主动开始,即使它运行良好,也无能为力。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它反映了自然规律。现实生活中,当一包事情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处理的时候,老虎被事情迷住,觉得老虎不可能吃东西,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结果时间在发呆中溜走,留下空空虚、恐慌、烦躁、抑郁、后悔。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魏书生总结出了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每次发生这种情况时,一开始不要做太难的事情,更不要想太深的问题,而是应该先挑出容易做的和较小的事情,重要的是让脑机尽快运转起来。
就难和容易而言,先开始挑容易的;就大事小事而言,先开始挑小事做;就把握程度而言,开始挑自己擅长的;就感情而言,从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开始。
这样大脑活动了,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困难的,大的,不愉快的事情都可以很快完成。大脑一旦启动,绝不会半途而废,只要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魏书生认为大脑启动的原则应该得到尊重。当大脑开始运动时,就要克服静止的原始惯性,甚至克服运动中不好的方面的原始惯性(比如过度的玩乐,沉迷于一些对身体有害的娱乐活动)。这个时候,如果不尊重起步原则,把目标定高,从一开始就加速,可能就不会完全起步。
移动虽然慢一些,但是克服了静态惯性,开始有移动惯性,然后逐渐加速,感觉做同样的事情省力多了。人们往往是习惯的奴隶。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困难的事情就变得容易了。
第六是品尝“生命最后一天”的滋味
那一年,在盘山电机厂,魏书生越来越多地被无休止和不断变化的政治迫害模式所困扰。有一天,他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这可能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了!
这样想想,我的担心却渐渐淡去。感觉天空从来没有这么蓝过,看云看云更有意思。花更红,草更绿,水更清。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过去从来没有带着烦恼仔细观察过,当我们准备离开它的时候!
当然,那时候我更多的是想着为那些在危难中自救的人做点什么,也想抽出时间对我生活的这个世界说点什么。
结果,那天魏书生做了很多实事。被批评后,他还极度疲劳地写了4000多字的信和资料。
风暴过后,回顾那段经历,魏书生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在逆境中,这么大的负荷真的难以承受,但其实是当时承受的,也许是因为做了更多实际的事情,心灵得到了解脱。
后来,魏书生有意识地多次品尝和回味“生命的最后一天”的滋味:假设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应该如何深情地珍惜这个世界?如何才能为他人和世界做更多有形的事情?如何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如何在做有价值的实事中让每一分更有意义?
用实际行动来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天的效率比平时高很多,心情也容易变得豁达快乐。因为今天活着是有意义的,但是活着之后,今天不是最后一天,所以我的心变得更加明亮,第二天我活得更加快乐,更加有意义,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
魏书生称自己为时间乞丐。他说,不想浪费生命,就要从把握今天开始,马上把握。把握今天,马上把握,不仅活得不累,相反,比起那些从明天走到明天的人,一切都浪费了,心理上轻松快乐多了。
信息。
1.《魏书生 魏书生坚持一生的6个时间管理法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魏书生 魏书生坚持一生的6个时间管理法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7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