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纽约4月23日电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3日在美国纽约共同出版《2015世界能源中国展望》英文版报告。该报告指出,2030年全球将迎来一场影响巨大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过程。基于本国的新能源政策调整趋势,中国将直接推动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能源结构的优化。

该报告采集了大量数据,对世界能源市场的格局、能源安全相关的重大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世界和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趋势作出了判断。报告认为,中国煤炭、石油、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长明显低于国际能源署的展望水平,而天然气明显高于IEA的增长速度,因此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将快于IEA预期,并将直接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

对未来世界能源发展走势,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强调该报告有四个判断。

一是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的共识。人类本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能源界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提供优质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曾兴球介绍,2014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北京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承诺在未来20年内,美中两国共同努力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它不仅是中美两个碳排放大国设定的宏大目标,也标志着中美共同推动全世界其他国家行动起来,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事实上,2014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所有大事件,如国际油价下跌,美国能源独立政策引导下的页岩革命,西亚,乌克兰等地区冲突,无一不和能源有关,低碳发展必将带来一次世界性的能源和环境革命。“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减少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给人类留下一个‘可栖身之地’。”

二是油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将占主导地位。在新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之前,油气作为相对优质的能源仍将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占重要地位。石油在能源市场中的作用不像过去那样强势了,但决不是已经进入“后石油时代”。原因在于,一是新能源开发虽然发展很快,但成为主打能源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发展新能源所面临的挑战因素还很多,如关健技术、生产成本、配套政策等问题,尚未完全得到解决;二是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中,还将以煤、油、气为主;三是资源开发方面,历经多年勘探开发,煤、油、气开发成本相比新能源有较大优势,近50年至100年内,石油和天然气还不可能完全退出市场。近十年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世界油气又有许多新的发现。基于这种趋势,中国作为油气需求大国,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要走出去,积极参与世界油气资源开发,同时要重视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

三是研发新技术已经成为世界潮流。长期以来,世界能源市场围绕着如何“控制资源”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出现过两次大的石油危机。“而今,决定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是,你是否掌握新技术。”曾兴球指出,美国页岩油、页岩气革命成功充分说明,有新技术就有新资源。俄罗斯是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大国,反而因为过度依赖资源优势,在国际油价连连下跌中遭受沉重打击。欧盟并没有因为俄罗斯减少供气而惊慌失措,因为欧盟在研发新能源技术方面,早已走在世界前列,加之世界油气市场,目前总体上是供大于求,欧洲没有因乌克兰动荡,像人们预想的那

当前,国际油价在40-50美元之间徘徊,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油气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导致低油价的原因错综复杂,追踪其根本是新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新技术增强了供应端的能力,新技术降低了消费端的需求,新技术正在改变能源供需结构。展望世界能源市场的未来,要特别关注新技术研发的新动向,比如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煤的清洁利用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等,要关注集成常规技术、完善核心技术、创新前沿技术的情况。能源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技术革命,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标志是技术升级,新技术决定新阶段,新技术展现新格局。未来能源市场如何发展,是由新技术决定的,我国企业在研发新技术方面将面临新的挑战。

四是改革创新是国际能源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国际能源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无论资源国、消费国还是以运输服务为主的过境国,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都在积极推行体制机制改革,调整能源政策,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综合成本,提高能源效率,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权。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改革金融管理体制,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始终如一地贯彻“能源独立”战略目标,开发新能源,研发新技术,提高了能源自主供应的比例;俄罗斯调整国内能源政策,扩大向东开拓市场的力度,已经见到成效;委内瑞拉,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这些传统产油国也在积极推行改革措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实行政企合一76年,依法推行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进展平稳,效果很好。

报告指出,全世界都在改革,中国能源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和高效运作机制,在战略上实行转型和转变,从“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升到“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使政府、产业与国内外的公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对话。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何志平表示,中国迎来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与外部世界需要公开、透明和平等的信息交流与对话。通过《2015世界能源中国展望》英文版报告,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将推动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更深入地研究中国国情、中国的能源数据与政策,从而深入认识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与作用、中国的贡献和发展趋势。

1.《能源的英文 《2015世界能源中国展望》英文版发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能源的英文 《2015世界能源中国展望》英文版发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