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执法人员18日开始在“占中”者聚集地之一金钟地区清场,持续52天的“占中”运动终于到了收尾阶段。当天的清场有两点出乎外界意料,一是清场主力不是警察,而是法院派来的“执达主任”,大批警员只是在旁待命,并未介入;二是清场过程中虽也遇到一些小阻碍,但总体可以用“和平”形容,未出现外界预测的激烈冲突场面。18日的金钟,终于向世界重新呈现出香港理性和文明的一面,同时印证了17日香港中文大学所做的最新民调结果:高达2/3的香港被调查者认为“占中”者应该回家,清场成为民意所向。有评论认为,不仅多数市民希望学生全面撤退,甚至学生们也希望政府出手清场作为他们撤退的台阶。从今天开始,清场目标将转向旺角,分析认为,由于旺角占据点人员身份复杂,不仅有学生,还有激进政治团体成员,预料清障行动将会“相当困难”。

法院出马震慑“占中”者

18日,金钟中信大厦正式执行高等法院颁发的临时禁制令。这是应中信大厦的业主要求,请法院颁令禁止示威者占据大厦附近的马路。早上8时许,逾百名警员进驻中信大厦一带戒备巡逻,并架起摄录机准备拍摄清场过程。

约一小时后,穿着印有“执达主任”黑色背心的20多名执达主任抵达中信大厦,连同代表律师,先后在现场宣读法庭颁布的临时禁制令。执达主任表示,将清除及移走阻塞中信大厦出入口及附近道路的障碍物,并要求在有关范围内的人士收拾财物离开。如果有人妨碍清障,将要求警方协助,逮捕相关人士,并以藐视法庭罪起诉。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执达主任在3个被占地点向“占中”者宣读法庭颁布的禁制令内容后,整个清理行动在“和平”气氛中进行,大批便衣警员站在工作人员后戒备,“过程中没有拘捕行动”。

在行动期间,双方曾经发生争辩,一名执达主任被“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及一批“占中”人士包围,要求交待之后的清拆行动,一度引起混乱。之后经了解禁制令内容后,清拆行动继续至中午后完成,历时约3小时。

英国《卫报》18日引述一些学生代表的话说,对于警方就部分地区道路及停车场进行清理,他们“没有异议”。路透社18日说,当天一些示威者将帐篷内的枕头、毛毯和其他物品打包,转往其他示威区域,他们表示,“我们的计划是不采取任何行动,静观其变。”

《华尔街日报》网18日发表评论称,当天的清场使政府达到了在不出现警方和示威者激烈冲突的难看场面前提下平息示威的目的。不像之前在旺角警察试图清障时与占领者发生了严重冲突。文章评价说,这次香港用法院执行官而不是警察去清场,使整个过程显得“文明”,但真正的挑战“可能出现在旺角清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印红标18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金钟地区实现平静清场,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有消息说海外“民运”给香港“占中”分子出了主意,别起冲突,准备长期斗争。另外,“占中”分子也意识到“占中”已是强弩之末、大势已去。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次出面清场的是法院人员。在香港司法是独立的,法院跟政府是分开的。法院的“执达主任”代表的是香港法律,如果“占中”分子进行抵抗,就是赤裸裸的违法。

清场的时间到了

香港《信报》称,法院禁制令正式生效,民意对占领的容忍耐性尽失。“学生哥真的不宜磨烂席,长赌必输,若输干输净倒无人可怜!”

清场时间到了,这点已成为大部分香港人的共识。香港终审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国能17日称,“占中”行动不能凌驾于法治之上,并称明白学生要求,但认为学生现时应先撤退。他认为,“占中”行动持续已一段日子,但法院颁布的禁制令未受尊重,认为正削弱香港法治。

“清场前夜支持香港占中者人数已萎缩”,路透社17日的标题这样写道。一份香港中文大学17日公布的最新民调被路透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外国媒体纷纷引用,这份针对1030名讲粤语的香港居民的电话调查显示,有2/3的被调查者称,“占中”者应该“撤离街头”,同时支持“占中”运动的人数也在减少,有43.5%的被访者说他们反对这场运动,表示支持的只有33.9%。民调显示,在30岁以下的居民中,支持“占中”的比率仍然比较高,他们表示,住房成本提高和工作机会的减少让他们感觉自己被边缘化了。

香港《东方日报》18日评论称,“占中”运动已进入倒数阶段,也是泛民阵营内部的共识,虽然未有宣诸于口。学联诸子闯关失败之后,一直在研究退场方案及“后占领”计划,社会上的舆论氛围也与何时撤离结连。当然,民意走势就更见明显。中大最新民调显示,“占中”已走进死胡同,殆无疑问。

《信报》18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央似在运用“三支箭”策略应付香港的“雨伞运动”及抗争者。“第一支箭”用得最多,用的时间也最长,就是“劝退”,动员多位社会贤达、名人劝退占领发起人及示威者。“第二支箭”是用法院、法治制度向学生及抗争团体施压,令他们进退维谷。“第三支箭”就是民意民情。本月反对“占中”的意见大幅上升,表明“占中”时间愈长,愈多市民反感,愈希望运动快点结束。对开口闭口宣称代表市民争取真普选的学生及抗争者来说,“这支箭杀伤力最大,最难对付”。

清场行动仍不容乐观

尽管第一天的清场行动很顺利,但对于接下来的行动,舆论仍有诸多担心。代表公共小巴公司的律师行,18日在报章刊登高等法院颁发针对旺角的禁制令。据悉,部分旺角占领人士已同意配合清除障碍物,称违反禁制令被捕“不值得”。但台湾“中央社”18日称,由于旺角占据点人员身份复杂,清障行动将会相当困难。

香港《经济日报》18日称,即使清理了金钟和旺角的路障,旺角的占领者也可能有“野猫式”的占领,令警方不得不进行多次清路。香港《文汇报》18日称,有激进反对派的立法会议员不甘心旺角即将被“清障”,正在弥敦道靠近佐敦等地策划新的“占领”,导致“占中”行动陷入没完没了的混乱局面。

香港《太阳报》18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占中”行动坚持不撤,唯一解释是仍得到外国势力呼应,尤其APEC“派对”落幕后,西方遏制中国可能再度活跃,香港的“占中”行动是可利用的支点,烟火不能熄灭。

美国颇具权威的《外交政策》杂志18日评选年度“引领全球的思想者”,竟公然将“占中”发起者戴耀廷与黄之锋列在其中,原因是他们“勇于挑战北京当局”,“让中共政权吓出汗”。而与他们同时入选“思想者”的,还有苏格兰公投中引领“独立”思潮的苏格兰前首席部长萨蒙德和泰国反对派领袖素贴。

报道显示,“占中”者也在调整策略。据香港《明报》18日报道,“占中”发起人陈健民建议“有条件撤退”,提出两点建议,包括可否以泛民立法会议员辞职变相“公投”换取退场,或者缩小占领区域。陈健民认为,在面对民意逆转时,应转为争取民意,设法减低对民生的干扰。

印红标18日对《环球时报》说,对于“占中”清场第一天的平静,我们还是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被清场并不代表“占中”者就此偃旗息鼓了,很可能他们会在立法会再次闹起来,这会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这种平静还能走多远我们还要再看。不过总体而言,“占中”被清场还是说明激进派逐渐失去了香港民众的支持,已经被孤立了。

“占中”残局有待处理

香港《东方日报》18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占中”善后是个大问题:无论是政府清场或示威者退场之后。第一是怎样消解“占中”引发香港社会内部的撕裂、分化以至相互仇视。作为移民城市,香港本无族群之分,而现在的“占中”与反“占中”之争,甚至盖过原来的政制改革的不同主张,且变成支持政府和反对政府之争。第二是怎样重建社会的法治精神与制度。

《明报》18日评论称,学生成为街头运动主体、要求脱离现实且分散,反映出拥有较高教育水平和稳定收入的中产阶层尚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意识,而“中产政治”恰恰被认为是一个地区民主平稳发展的关键。以政改议题而始的运动演变为占领道路的“嘉年华”,实则暴露出香港民主政治尚不完善,更需稳步发展。法治权威如何重塑、政制讨论平台如何搭建、社会撕裂如何弥合等等,可谓“占中”运动遗留的残局,“占中”结束之后,政改之争想必仍会持续,如何妥善处理关乎香港的未来。

香港《文汇报》18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无人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欧美不行,中国内地不行,香港也不行。民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而不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恳吁“占领者”们回归理性,重返务实,停止任何非法行为。莫让港人辛苦经营了上百年铸就的基业付诸东流,勿将香港来之不易的繁荣稳定和价值圭臬化为乌有。

18日是沪港通第二个交易日,截至下午15时,沪股通每日额度130亿元人民币还剩81亿元,仅消耗38%,港股通每日额度105亿元还剩99亿元,消耗仅6%。两天来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的“冷淡”,出乎各方预期。法新社18日称,这可能是由于内地股民普遍年龄偏大,散户又多,不愿意投资不熟悉的市场。印红标对《环球时报》说,内地股民对香港股市的冷淡,很可能也受到“占中”影响,但只能说是其中一个因素,影响股市的因素很多。从另一个角度说,沪港通并未因“占中”而暂停开通,显示了中央把握香港大局的信心。

1.《香港内部马料 香港“占中”清场正式开始 社会撕裂有待艰难缝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香港内部马料 香港“占中”清场正式开始 社会撕裂有待艰难缝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