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商场和街道充满了节日的气氛;随着今天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小,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但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民间节日受到了冲击。

现在即使是春节,年味也淡了。有人吐槽说,现在的中国民俗好像只给晚辈发红包,以前的庙会、观花灯笼都慢慢消失了。

龙符寺庙会

其实消失的不仅仅是民俗。最重要的是它属于中国人,人情味浓,烟火气。冯骥才先生曾说:“我们从来没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民间文化,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中国人的民族气质不是体现在颐和园和故宫,而是深深地、生动地体现在春节的民俗中。”幸运的是,一百年前,一位民国画家把中国的传统民俗都画了出来。包含这些民间传统的书是一本叫做《北京风俗图》的书。老舍、陈平原、冯骥才、杨志水等。都被阅读并给予高度评价。比如杨志水老师说“这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以地图的形式详细介绍北京风俗的”。

北京海关地图集

书中100多幅彩图广泛反映了传统民俗活动、婚礼和葬礼仪式、日常用品、服装和食物、娱乐、戏剧、技能等民俗。这些习俗中有许多是我们今天的长辈所不知道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不寻常”的习俗是什么。

100年前,一种不同的“夜总会”

当时北京有一个“夜店”——但不像今天的“夜店”这个概念,当时的夜店是市民饭后散步时停下来参观的地方。夜总会连成一个夜市。许多小贩举着灯笼,一边举着蜡烛,一边卖折扇、镜子、手帕等日常用品。,比普通商店便宜一点。不过要小心,因为晚上光线昏暗,人难免会被蒙蔽。

《北京风情图》在夜市有卖

书里也介绍过,白天经常有小贩沿街叫卖,卖精品花,玩货,卖鸡毛掸子,切蛋糕,卖乱,等等。这种流动摊点的形式最早出现在宋朝打破方时的限制之后,后来不同朝代的画家对“小贩画像”的不同版本证明了这一点。

《北京风情图》卖莲花灯

其他运动

滑冰是北京最受欢迎的运动。每年冬天,什刹海都会充满滑冰者的欢声笑语。然而,《阿特拉斯》引入了滑冰流行之前的一项运动:滑冰。

《北京风情图》拖床打冰

书中有记载:“简单的冰床是在床脚钉一根横杆,然后在横杆底部钉一个铁板,再绑一根结实的绳子,由追踪者拉动。滑上来之后,追踪者跳起来坐在床上。当它要停下来不滑的时候,追踪器跳下来再拉。贵族们在宫殿的冰床上玩耍。”在清代故宫的“冰玩画卷”中,出现了皇帝“坐骑”的冰床。可以看出,冰上运动在当时是一项全国性的运动,但现在,连滑冰都是一项不可多得的技能。

金坤,程志道,傅隆安,《冰玩画卷》

不同的节日习俗

《地图集》还详细介绍了许多失落的节日和习俗。比如到了端午节,我们只记得吃粽子,赛龙舟,屈原,对挂艾草更了解。

北京海关地图集的彩色丝绸是一只老虎

其实当时是有很多关注的。比如男人要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王”字,以避五毒,女人要把老虎或葫芦或碎布做的樱桃挂在发卡头上或绑在孩子的胸前。“七彩丝是老虎”的画面是一个胸前带着老虎的男孩,春光乍泄的画面里小贩的架子上也出现过这个功能的老虎。

明代匿名《春景推销员图》

例如,在谈到七夕节时,阿特拉斯提到了“扔针”的传统活动:妇女把水倒进碗里,放在窗户旁边,把针扔进水里。如果针浮在水面上,反映在水底的影子像花一样蔓延,就证明这个女人是个好女人。

《北京海关地图》,女孩丢了针

明清时期,这种活动在宫廷和民间都很流行。梅在故宫的《岳游》和任伯年的《乔奇图册》都有相关的场景。

清人一《乔奇地图集》

在清代的流行剧《颜夕宫物语》中,女主角魏英洛和一群宫女玩这样的游戏。女主角作为一个绣花妈妈,因为没有丢针,被很多丫鬟取笑。因此,有必要了解清剧,并从这本书中学到一些传统习俗。

《颜夕宫物语》第25集,魏巍正在失去他的针

别阳服装

此外,地图集还描述了清末民初人们的着装。男女,满汉,巢父,便服,鞋帽……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北京风俗图》与晚清老照片中的中国女性对比

比如说在谈到女性的发型时,书中提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不同风格,圆头、架头、两盘头、鹊尾头、抓髻头、苏州尾、扇头、平三套、双圆头、蒙古旗头、旗座。而他所描绘的西装革履的汉族女性,在老照片中得到了印证。

书籍背后的故事

那么这本书为什么现在出版呢?这背后有一个曲折的故事。书中的地图集是北京画家刘延年于1925年至1926年间绘制的,委托他创作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该书的编辑、日本著名汉学家青木昌弘。

1925年,青木昌子在北京求学

青木昌子作为汉学家,广泛研究中国文学、戏曲、民俗、饮食文化,与王国维、鲁迅等人有着广泛的交往。当时年轻的青木正儿来北京游学,看到受西学东渐影响的中国已经逐渐消失,于是想到用地图的形式记录这一切。画家们完成这些作品后,由于工作繁忙,这些作品首先在日本东北大学保存了几十年,然后单色版和彩色版先后由日本普通学会出版。

日本普通学会出版的北京海关地图

2015年,东方出版社获得了平凡社和日本东北大学的联合授权,历时近四年,终于在国内首次推出并出版了彩色版的北京海关地图。

青木正弘的研究专家张晓刚教授应邀担任本书的翻译。翻译完这本书后,张晓刚教授曾表达过如下感想:“北京海关地图是青木博士于1925年规划的,今年翻译成中文。历经93年沧桑,终于在北京出版,颇有回家的感觉。”

与日文版相比,这本书还包含了青木昌子关于图集绘制的相关信件,对读者了解这本书的来龙去脉很有帮助。为了提高阅读的快乐度,这本书采用了锁线空回的手法,使地图集可以180°均匀阅读。同时还特别定制了书箱保护图。

空背面装订

杨志水老师看到中文彩色版后称赞“印刷精美,超越原版”。

正如张晓刚教授所说,《京俗图》已经回归故里,但我们更希望的是这本书所启发的中国民俗文化和习俗的真正回归。

这本书的快递会停止出版,但会在1月31日正常发货!

1.《北京风俗 北京风俗图谱:你可曾记得,中国有过这样的风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风俗 北京风俗图谱:你可曾记得,中国有过这样的风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4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