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守拙归田园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的诗歌与孤独感

在世人眼中,陶渊明不仅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隐士之一。人们佩服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佩服他淡泊名利,想躲就躲的旷达。他作品中孤立的《桃花源记》成了描写人间仙境的原型,也维系着现代人对平静无忧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之所以选择隐居农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天性。陶渊明《陶渊明集注》中说,陶渊明“自小学经,爱闲静,读善举,怀孤思,爱丘山,志烈异俗”。二十多岁的时候,家境没落的陶渊明,也像很多文人一样,努力在官场谋生。然而,处理社会人员的虚伪和黑暗并不符合他的初衷。在仕途之后,陶渊明更加眷恋农村,辞官回乡,回到官场,在仕途和种地之间游走。四十岁时,他终于厌倦了他的官方生活,退休到农村。

古代文人大多有“穷则独立,达则利天下”的理想抱负,因仕途险恶而退出官场甚至隐居的人不在少数。一方面,“隐士”指的是逃离尘世,不求仕进的人;另一方面,它也涵盖了那些做了一些事情,但因为运气不好或不被世界认可而被埋葬的人。不管怎样,做隐士就是孤独。事实上,孤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写作主题。《诗经》中的孤独,大多来自与亲人分离,独自守着空闺房的女性。在《离骚》中,孤独表现为屈原坚持正道却不被周围环境所包容的苦闷。在《兰亭集序》中,当王羲之叹息呻吟时,孤独就出现了,“欣喜与俯仰之间,已经是旧事了”。

陶渊明的作品也不例外。在《中国文学中的孤独》一书中,日本汉学家龙之介指出,陶渊明作品中的孤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因无法与社会和解而产生的孤独和因悲叹人生无常而产生的孤独。但与前人相比,陶渊明的表达不是被动隐忍或逃避,而是更倾向于自觉自愿地接受。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不怕暴露自己“卑微归园”的笨拙和可怜的生计。相反,他可以在坚持真理的同时与自然产生共鸣,超越个体的孤独。

陶渊明的诗歌与孤独

正文|刘思博郎翻译|刘星李曌于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中期至宋初。到了他中年以后,社会越来越动荡,是一个野心家暗中谋划,充满虚伪的时代。陶渊明生性喜闲,尤其厌恶当时充满虚伪和勾心斗角的社会,常常感到人生无常。

可以说,陶渊明的诗歌基本上源于这样的孤独生活,但这些揭示孤独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主要是因为与社会不能调和而孤独的作品和主要是因为哀叹人生无常而孤独的作品。

首先说一下无法与社会和解带来的孤独感。在《杂诗·其八》中,有:

替代农业是不可预期的,

行业在天桑。

动手永远不会取代,

寒冷常常宠坏我们。

是不是太满了,

我希望我能充满粳米。

御寒脚布,

厚到足以回应杨。

你不能得到它,

悲伤也会受伤。

这里哀叹的是,姚明尽了最大努力养蚕,但还是经常缺吃少穿。孟子和都有“鲁足为其耕”之说,而《礼记》中也有几乎相同的记载。“为他种地”这个词应该就是由此而来的,意思是拿工资。

你为什么过着如此贫穷的生活?诗人接着说:

每个人都适合,

一个人迷失了方向。

理查德也可能是无助的,

这是一件陶器。

我在这里感叹的是,为什么我逃避不了这种可怜的生活?这是因为其他人都做得很好,只有他们笨手笨脚,不能谋生。“笨手笨脚”这个词就是笨手笨脚。此外,这也与《归园》有关:“当你打开南方的旷野,你就回到了花园。”同理,“防御性”的“笨拙”就是简单,表现出对聪明的反对。

所以,这里的“穷活”表面上是指他不善于谋生,这是陶渊明的自省和自嘲,但所谓穷活,其实是站在善于谋利的人的立场上看的。对于陶渊明本人来说,指的是不耍小聪明的态度,单纯,单纯。所以“笨手笨脚的生活”也显示出自身的不聪明,不单纯,不单纯。在自嘲不善于谋生的陶渊明心中,也有一种排斥聪明单纯的自负。

另外,从《一个人迷了路》这首诗来看,诗人生活贫困是很自然的。因为理所当然,没什么可做的。这样就会演变成“反正喝一杯”的心情——这是最后两句话的意思:“与理无关,为道可惜”。

陶渊明就这样自嘲,放下执念,凝视着与世俗无法调和的自己。

东汉张仲伟隐居,断交,擅长文学,擅长诗文,生活清苦幸福。他住在茂盛的杂草中,没有人住在那里。此事可见西晋皇甫谧《高适传》。陶渊明《唱穷人,第六首》的主题是张仲伟。前六句描述张仲伟的孤独生活,然后说:

这个胡曼·杜兰,

现实和稀有人一样。

燕杰的职业生涯,

你喜欢的不是你喜欢的。

这四首诗表达了他们和张仲伟一样的心情,张仲伟与世俗隔绝,不求贫穷。最后,陶渊明用下面的诗句表达了他的心境:

人事很努力,说话也很像。

这句话说的是,要想与时俱进,多才多艺,就要委屈自己,耍花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是要效仿张中伟的一生。

陶渊明自己也承认,这种无法与世界和解的状态是由于他的性格:

性只是笨拙,事情太多。

于是诗人直接说了。至于为什么不能调和,是社会对所有制度的排斥和虚伪。以下诗句说明了这一点:

这条路已经走了几千年了。

长期世俗欺凌。

世界很少恢复。

我们在庄子里经常可以看到“真”。陶渊明虽然经常用,但指的是自然朴素的世界和心境,脱离了一切矫情和克制。说得更极端一点,他指的是断绝私利的世界和心态。

陶渊明塑像图像来源:图片虫

接下来我就来说一下这两种类型中的后一种,即感叹人生无常而产生的孤独感。以九月九日这首诗《你自己》为例:

从古至今,什么都没有,很难读懂。

为什么死亡的思想是“中心焦点”?因为死亡是一个人的永远的灭亡,而一个人的永远的灭亡是指自己与万物的永远的隔绝。此外,在《杂诗·三》中说:

荣耀不能长久,

跌宕起伏无法衡量。

以前是三春,

这是秋莲房。

有严重的霜冻和杂草,

枯萎,疲惫,不着急。

太阳和月亮来回运行,

我再也不会阳光了。

尽快过去,

记住这一点让人心碎。

这里说的是杂草会枯萎,但不会死,春天来了就会变得茂盛。虽然日月轮回,但是一旦死亡,就再也不会复活。想到这里让人感到很孤独,不禁回忆起往事,悲痛欲绝。悲痛欲绝的悲伤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即使倾诉了也不能完全理解。

陶渊明写了一组诗,名为《影与灵》。形体也是身体。形至影,即人类的影子,说“因为人生无常,不如饮酒消愁。”应答:“你要做好事,一生一世。”听完形与影的问答,神,也就是灵,在最后出来教导他们说:“饮酒缩短人的寿命,行善不可称赞。还是大浪淘沙,还是听听缘分吧。”这组诗就是由这样一个结构组成的。下面一节是形式,也就是身体说的。

焦是空的,

爱情不是相思。

但是俞平生物,

抬头觉得难过。

虽然在死后的短时间内,别人会悲伤,会想念他。但是过一段时间,所有人都会忘记他。毕竟只是一个人。就算没有这个人,也没什么大不了。连亲戚朋友都不会再回忆他了。剩下的只是死者用过的物品。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开始变得伤感——这和师父说的一样,“想你的人活着,很快就会死去,只能听到后人的传说。他们怎么会真的伤心和怀念呢?”非常相似。这样的思维方式,有一种你会永远死去的孤独感。

当人们痛苦地感到自己终究要孤独地告别这个世界时,人类对生活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因为人生无常,我希望每一刻都过得尽可能有意义;第二,因为人生无常,所以每时每刻都要尽可能满足本能的快感。前者是积极正面的态度,后者是消极负面的态度。《汉书古诗十九首》等作品所表现的态度属于后者,陶渊明以下两首诗所表现的态度属于前者。

记得小时候,

没有乐趣的时候要庆幸。

全世界都有强烈的野心,

钱敖,思远。

随着岁月流逝,

这颗心有点走了。

值得开心一下,

每次担心。

空气强度逐渐下降,

每天翻身睡觉。

船没什么问题,

我活不下去。

未来会怎样,

未知停留地点。

古人珍惜每一寸阴,

看了这个让人害怕。

“沟船”源于庄子大师。虽然原意是藏在山沟里的船,但这里的意思是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父,西晋赋家。他经常说:

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老百姓,惜阴。

在陶渊明的诗中,“古人惜寸阴”大概就是陶侃的教导。他之所以读到这个警号,是因为他一直有有意义地活着的意识。

生活没有根,

像灰尘一样漂浮。

随风飘散转动,

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

像兄弟一样倒地,

为什么有血有肉?

开心就好,

斗酒聚邻。

生命的巅峰永远不会回来,

早上很难。

及时鼓励,

时间不等人。

后四句以前是中小学课本上公布的。常用在“不要偷懒,学习”之类的说教材料中。但实际上,它的意义并没有那么狭隘和僵化,它包含了更广泛和更丰富的意义。这可以从这首诗前面的那句“以乐为乐,斗酒聚邻”看出。即便如此,它也不是一部轻讴歌快乐的作品,比如“喝酒找乐子”。

说到无常和短暂,不仅仅是指生命的流逝,也意味着每一刻的时间都在一眨眼的功夫过去,再也不会回来。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即使一直乐在其中,也无法轻易摆脱。我想这就是演变成“及时鼓励”这句话的心情。虽然“鼓励”这个词可以马上联想到学习、道德、工作等等,但这里的意思是劝人开心。当然,这不是劝人过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劝世人既然明白了时代的无常,就不要逃避。这首诗有一种严肃的回味。

正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每一个时刻都是既无法挽回也无法改写的,我们才想要过上既无法挽回也无法改写的有意义的生活。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平静地接受这个不断流动的“阶段”。在前面引用的“影子神”中,作者让神,也就是灵魂,说出这样的话:

在纵波放大中,

不喜欢或者害怕。

做你应该做的,

没什么好担心的。

在题为《岁月与常时》的诗中,陶渊明还吟咏道:

穷人忧心忡忡,憔悴的人却被蜕变感动。

这些都是唱这种情绪的,尤其是《饮酒十一首》中下面两首诗:

一个客人养了女儿的尸体,以后他的宝贝就被淘汰了。

久而久之,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老老实实的打算接受最后的死亡。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这种心情。

当人的心境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时,就不是完全与世俗隔绝,成为一个在天堂的人,而是虽在世俗,却呼吸如天人。像天人一样呼吸,不是呼吸来自天堂的空气,而是原封不动地呼吸来自世俗的空气。陶渊明从悲叹无常,到达到了“做自己该做的事”的心境。并不是“感觉没人”的孤独感消失了,也不是完全摆脱了“读书烦恼”的困扰。孤独还是孤独,烦恼还是烦恼。只有欣赏这些东西,超越它们,才能达到豁达地观察自己烦恼的状态。所以即使到了那个层次,他还是会唱出孤独和苦恼的诗句。这绝不是矛盾的。如果既没有孤独,也没有烦恼,那么这个时期真理的概念就无法建立,也没有必要去认识它。

中国文学中的孤独

[日]兴/于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

本文摘要选自《中国文学中的孤独》第十五章,经出版社授权,编者署名。

1.《守拙归田园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的诗歌与孤独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守拙归田园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的诗歌与孤独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48551.html

上一篇

胧月 侍魂胧月传说:攻略一篇就够了!新手完全攻略

下一篇

扭力表 你对扭力单位换算“一无所知”,最全螺栓扭力单位换算表都在这里了

alone和lonely的区别 “孤独”到底用alone还是lonely?

  • alone和lonely的区别 “孤独”到底用alone还是lonely?
  • alone和lonely的区别 “孤独”到底用alone还是lonely?
  • alone和lonely的区别 “孤独”到底用alone还是lonely?

陶渊明别号 垂虹别意:明代江南送别图、别号图与文人生计

  • 陶渊明别号 垂虹别意:明代江南送别图、别号图与文人生计
  • 陶渊明别号 垂虹别意:明代江南送别图、别号图与文人生计
  • 陶渊明别号 垂虹别意:明代江南送别图、别号图与文人生计

孤独等级表 这张国际孤独等级表,十级的孤独,你能承受到几级?

  • 孤独等级表 这张国际孤独等级表,十级的孤独,你能承受到几级?
  • 孤独等级表 这张国际孤独等级表,十级的孤独,你能承受到几级?
  • 孤独等级表 这张国际孤独等级表,十级的孤独,你能承受到几级?

林荷琴 格斗女孩林荷琴:偏见、孤独与世界冠军

  • 林荷琴 格斗女孩林荷琴:偏见、孤独与世界冠军
  • 林荷琴 格斗女孩林荷琴:偏见、孤独与世界冠军
  • 林荷琴 格斗女孩林荷琴:偏见、孤独与世界冠军

园田 朗诵 | 归园田居(陶渊明)

年轻的时候不按习俗办事。你的天性就是热爱自然。 不小心掉进了仕途的陷阱,转眼间就离开农村十几年了。 笼中鸟常依恋过去的山,池中鱼则向往过去的深渊。 我愿意在南荒野开垦荒地,保持回归农村的淳朴。 方圆的房子周围有十多英亩的土地,有89间小屋和棚屋。 榆树柳的树荫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子和李烈满...

陶渊明经典诗句 陶渊明最经典的八首古诗!

  • 陶渊明经典诗句 陶渊明最经典的八首古诗!
  • 陶渊明经典诗句 陶渊明最经典的八首古诗!
  • 陶渊明经典诗句 陶渊明最经典的八首古诗!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什么意思 田园将芜胡不归,返乡过一个陶渊明的生活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什么意思 田园将芜胡不归,返乡过一个陶渊明的生活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什么意思 田园将芜胡不归,返乡过一个陶渊明的生活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什么意思 田园将芜胡不归,返乡过一个陶渊明的生活

田园将芜胡不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返乡过一个陶渊明的生活

  • 田园将芜胡不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返乡过一个陶渊明的生活
  • 田园将芜胡不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返乡过一个陶渊明的生活
  • 田园将芜胡不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返乡过一个陶渊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