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1.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一出,有网友担心“有3000多万男性要打一辈子‘光棍’”。人民网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人口学专家。

“多出3000多万男性,他们会不会找不到媳妇?”针对网友的疑惑,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口学系主任杨凡表示,这种直观感受有道理,但具体还要看多出的3000多万男性处于哪个年龄段,是否处于婚育年龄,“需要等普查公布分性别、分年龄组的数据后才能证实。”

杨凡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发现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按照人口规律,总人口中还存在老年女性多于男性的特点,“所以这可能意味着在青年人口、少年儿童人口中,累加多出来的男性会高于3490万。”

对于当前存在的“光棍”现象,她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每年出生的孩子中就出现男孩比例偏高的现象,随着他们陆续进入婚育年龄,确实出现了男性遭遇婚姻市场激烈竞争、甚至找不到配偶的现象。

“但这种现象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杨凡告诉记者,大城市由于流入人口的补充作用,此类现象并不明显,“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就会比较突出。”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则提到了“可婚人口性别比”。“这是法定可以婚配的人口性别比”。他表示,可婚人口性别比有城乡差别,“大城市可婚人口性别比有女性化趋势,由此产生‘大龄剩女’现象;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可婚人口性别比有男性化趋势,由此产生‘草根光棍’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杨凡介绍,性别比通常表达为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是最常使用的、用以描述人口性别结构的人口学指标,可进一步细化为总人口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婚龄人口性别比和年龄别人口性别比等。“其中最基础的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它对总人口性别比和年龄别人口性别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新生婴儿的性别比,反映某时期新生婴儿中每100名活产女婴所对应的活产男婴数量。”杨凡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范围一般在103至107之间,如果该指标长期、持续、大幅地超过107,提示着人为胎儿性别选择现象的存在。”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5月11日答记者问时指出,从性别构成上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杨凡指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处于逐步下降的过程中,但目前的111.3仍高于正常水平107。

对于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杨凡提到了三点,包括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性别偏好、生育空间缩小形成的挤压以及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性别失衡问题,关键在于削弱、消除人们的男孩偏好。具体可体现为在教育政策中体现性别公平,避免教育中性别偏好的传递;促进就业机会平等,保障两性公平的就业待遇;保障女性的财产权、遗产继承权等。”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至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表示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呈现6个特点:

①人口总量: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平稳增长。

②人口质量: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素质不断提升。

③性别构成: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性别结构得到改善。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④年龄构成: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

⑤人口迁徙流动情况: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⑥城乡结构: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1.《第七次人口普查坐实3000万“光棍”?专家回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第七次人口普查坐实3000万“光棍”?专家回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5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