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许嘉杰参加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图为她在讲课过程中。本报记者赵晓霞摄
日前,第二届全国“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峰论坛在浙江绍兴举办。图为论坛现场。曹舒棋摄
“我今天想强调的是,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下面两项最重要的素质:一是要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心;二是肚子里要有实实在在的‘货’。”在日前于浙江绍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语言学家马真的发言主题是从事国际中文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既要有责任心,也要肚子里有“货”
论坛结束,当记者就此话题请马真再次展开详谈时,坐在马真旁边的陆俭明教授先接过了话头,“这是我们共同的看法,也是一直在呼吁的”。
陆俭明和马真同为北京大学教授,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伉俪,也是教学一线的知名教师。早在2014年8月,夫妇二人访问日本樱美林大学,并应邀在该校举办的“中国语教师研修演讲会”上作报告。马真的演讲题目正是“教无定法,重要的是自己肚子里要有东西”,演讲内容强调的便是教师的责任心和所应具备的汉语本体知识和研究能力。陆俭明的报告题目是“中国语教师应有的意识与基本功”,认为“作为一名汉语教师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有国际视野,要正确认识汉语教学。同时,要有较好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心理素质,要有较好的基本功”。
正是由上述两场报告的生发,陆俭明和马真共同撰写了《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于2016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出版定稿已是第22次修改稿。
距离该书的出版已近5年,年逾80的马真坦言:“我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深刻地认识到,教好课的关键在于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就是眼睛里要有学生,心里要有学生。有了这种教育责任心,就会根据经验,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想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她同时强调,光有教育责任心不够,还必须具备另一个重要素质,那就是必须肚子里要有“货”,“这个‘货’就是‘知识’‘能力’和‘功底’”。
●体是基础,研习多长时间都不为过
由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峰论坛举行的同时,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也顺利进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0余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同台竞技,展现了未来国际中文教师的风采。
距离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参赛选手许嘉杰上台讲课还有不到5分钟,她拍着胸口说“紧张、紧张”。其实,从去年开始,许嘉杰便加入了学校的相关项目,在线上为在泰国、越南等国的中文学习者授课,已教过不少学生。
“我选的是《HSK标准课程1》第八课《我想喝茶》,采取的是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讲台上的许嘉杰很快进入角色。
比赛结束当晚,绕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教学楼,脱掉颇为正式的风衣、高跟鞋的许嘉杰,穿着一双球鞋,迎着风说着自己对国际中文教师的理解:“当老师首先要有过硬的汉语本体知识,对当代中国要有足够的了解,并要具备线上教学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喜欢当老师的许嘉杰在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读研二,她坦言自己的汉语本体知识学习还需加强,“因为我本科学的是新闻,研究生才转了专业,所以还需要在本体知识方面多下功夫”。
加强本体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许嘉杰面临的挑战,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总裁判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吴春相教授在该大赛总结发言中提到选手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正包括汉语本体知识的提升。“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胖’与‘越来越胖了’有何区别,有的同学的回答并不到位。在体和用的问题上,体是基础,学习多长时间都不为过。”吴春相说。
●提升有道,不要说“这是语言习惯”
对国际中文教师而言,究竟应该如何提升必备素质?
马真举例说,1985年,她到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研究所访问1年。访问期间,有一位日本教授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别”修饰有的动词时,可以有带“了”、不带“了”两种说法,如:“别吃了!别吃!”而修饰有的动词时,却只有带“了”一种说法,如:“小心,别呛了!”没有不带“了”的说法,不说:“小心,别呛!”这是为什么?
“那我们怎么来回答日本朋友提出的问题呢?首先,千万别说这是汉语的习惯。其次,不能就事论事。也就是说,不能就所提问的那个具体实例来思考,而要善于启动自己的天然‘语料库’,在头脑里思索、寻找相关的语言事实,在此基础上寻求所要的答案。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作为一名称职的汉语教师,必须要有坚实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得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马真说。
陆俭明和马真都表示,国际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注意从书本上去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是从实际的语言生活或者说语言实践中,特别是从汉语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马真说:“这里所说的语言生活或者语言实践,既包括人们正常的言语交际,也包括学生,特别是外国汉语学习者在说话、写作中出现的偏误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许嘉杰参加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图为她在讲课过程中。本报记者赵晓霞摄
日前,第二届全国“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峰论坛在浙江绍兴举办。图为论坛现场。曹舒棋摄
“我今天想强调的是,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下面两项最重要的素质:一是要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心;二是肚子里要有实实在在的‘货’。”在日前于浙江绍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语言学家马真的发言主题是从事国际中文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既要有责任心,也要肚子里有“货”
论坛结束,当记者就此话题请马真再次展开详谈时,坐在马真旁边的陆俭明教授先接过了话头,“这是我们共同的看法,也是一直在呼吁的”。
陆俭明和马真同为北京大学教授,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伉俪,也是教学一线的知名教师。早在2014年8月,夫妇二人访问日本樱美林大学,并应邀在该校举办的“中国语教师研修演讲会”上作报告。马真的演讲题目正是“教无定法,重要的是自己肚子里要有东西”,演讲内容强调的便是教师的责任心和所应具备的汉语本体知识和研究能力。陆俭明的报告题目是“中国语教师应有的意识与基本功”,认为“作为一名汉语教师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有国际视野,要正确认识汉语教学。同时,要有较好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心理素质,要有较好的基本功”。
正是由上述两场报告的生发,陆俭明和马真共同撰写了《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于2016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出版定稿已是第22次修改稿。
距离该书的出版已近5年,年逾80的马真坦言:“我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深刻地认识到,教好课的关键在于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就是眼睛里要有学生,心里要有学生。有了这种教育责任心,就会根据经验,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想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她同时强调,光有教育责任心不够,还必须具备另一个重要素质,那就是必须肚子里要有“货”,“这个‘货’就是‘知识’‘能力’和‘功底’”。
●体是基础,研习多长时间都不为过
由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峰论坛举行的同时,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也顺利进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0余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同台竞技,展现了未来国际中文教师的风采。
距离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参赛选手许嘉杰上台讲课还有不到5分钟,她拍着胸口说“紧张、紧张”。其实,从去年开始,许嘉杰便加入了学校的相关项目,在线上为在泰国、越南等国的中文学习者授课,已教过不少学生。
“我选的是《HSK标准课程1》第八课《我想喝茶》,采取的是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讲台上的许嘉杰很快进入角色。
比赛结束当晚,绕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教学楼,脱掉颇为正式的风衣、高跟鞋的许嘉杰,穿着一双球鞋,迎着风说着自己对国际中文教师的理解:“当老师首先要有过硬的汉语本体知识,对当代中国要有足够的了解,并要具备线上教学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喜欢当老师的许嘉杰在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读研二,她坦言自己的汉语本体知识学习还需加强,“因为我本科学的是新闻,研究生才转了专业,所以还需要在本体知识方面多下功夫”。
加强本体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许嘉杰面临的挑战,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总裁判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吴春相教授在该大赛总结发言中提到选手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正包括汉语本体知识的提升。“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胖’与‘越来越胖了’有何区别,有的同学的回答并不到位。在体和用的问题上,体是基础,学习多长时间都不为过。”吴春相说。
●提升有道,不要说“这是语言习惯”
对国际中文教师而言,究竟应该如何提升必备素质?
马真举例说,1985年,她到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研究所访问1年。访问期间,有一位日本教授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别”修饰有的动词时,可以有带“了”、不带“了”两种说法,如:“别吃了!别吃!”而修饰有的动词时,却只有带“了”一种说法,如:“小心,别呛了!”没有不带“了”的说法,不说:“小心,别呛!”这是为什么?
“那我们怎么来回答日本朋友提出的问题呢?首先,千万别说这是汉语的习惯。其次,不能就事论事。也就是说,不能就所提问的那个具体实例来思考,而要善于启动自己的天然‘语料库’,在头脑里思索、寻找相关的语言事实,在此基础上寻求所要的答案。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作为一名称职的汉语教师,必须要有坚实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得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马真说。
陆俭明和马真都表示,国际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注意从书本上去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是从实际的语言生活或者说语言实践中,特别是从汉语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马真说:“这里所说的语言生活或者语言实践,既包括人们正常的言语交际,也包括学生,特别是外国汉语学习者在说话、写作中出现的偏误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1.《国际中文教师炼成记 具体是啥情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际中文教师炼成记 具体是啥情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60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