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复习考试细节
17国卷二中国逐条分析
点击大图,不要错过每一个问题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分析
6月7日,2017年高考大幕逐渐拉开,语文卷率先揭开神秘面纱。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也是全面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关键一年。
总体评价:与2016年相比,2017年国家新课程标准第一卷语文难度适中,但在考试结构、作业、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有较大变化,既遵循了稳定性和继承性,又体现了创新性。考试材料重视传统文化,关注社会,注重人文;重点是考察学生的基本汉语技能和能力,以突出考生的汉语素养。总之,它的突出特点是“国际视野,稳中求变,关注社会,突出素养”。
1.全球视野,体现大国作用
虽然在试题中采用了新的形式,但它仍然与高中教学密切相关,它考察的是高中语文的主要知识和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论文选择《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定位与策略:从气候正义的视角》一文,既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中的“依法治国”,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正义”,更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崛起的角色。实际文本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并将其与国家地理频道进行了比较,这也体现了中国形象的自身特点。征文题要求考生选择两三个“中国关键词”来展示考生对中国的理解,并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了解中国,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交流的主题。
全卷注重传统文化,更注重学生综合运用母语的能力,更注重学生对社会政治的关注,让语言能力真正强的考生获得高分。同时,它包罗万象,以开放的态度关注世界的变化,气势恢宏,视野深邃,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体现了思想的内涵和人性的光辉,耐嚼。
2.争取稳中求变,注重考查能力
“新鲜感”体现在:取消考试选拔模式,适度增加阅读量,稳定文化常识调查。2017年考试大纲取消了选择性考试模式,将“文学文本阅读”和“实用文本阅读”作为必修考试内容。自2015年起,文化常识考点成为必修考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试内容增加到“读古诗词文学”一节。实用文是往年传记改的。今年选的新闻素材,都是不连续的文本,需要快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时间分配的极大合理化。在新东方的全日制春季试卷设置练习中,看了很多不连续的新闻课文,相信同学们在做题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虽然有新的变化,但是考试的内容在高考中一直存在,所以对于考生来说,除了合理的时间划分和阅读速度的提高之外,更加贴心。
3.回归理性,关注社会生活
近五年来,国卷作文多为新材料作文,命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第二,注重思辨能力;第三,引导个体思维;第四,突出理性的人文色彩;5.注重生活的思考和体验。高考作文越来越创新开放,但再创新,也要在“生活文化”这个圈子里做文章。从选材上看,作曲方向更注重社会生活,体现时代风貌,强调积极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2015年某国卷出现任务型作文,明确要求来信。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生活中培养人;在思想上,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构图。对于漫画中的人来说,试卷上的分数以及“唇印”和“手印”的变化,可以让考生从小中见大,从浅入深,进而欣赏生活和社会,想象现实和未来。2017年的一篇全国高考作文是任务驱动和时间评价素材的结合,再次告诉我们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题目要求考生从十个“中国关键词”中选出两三个来呈现你所了解的中国,写一篇帮助外国青年了解中国的文章,符合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题。写作时注意两三个关键词的有机联系。考生可以按照“单车共享,一带一路”等新东方全日制考试题目出发,难度适中,范围界定明确,立意角度多,写作范围大空,方便考生发挥。
总体而言,2017年课程标准第一卷保留了“一点四个方面”的基本命题,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进行调整,使语文试卷走向大众化、人文化。与往年相比,更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近年来高考语文改革呼声的回应。
1.《2017高考语文试卷 2017高考全国卷1语文逐题解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7高考语文试卷 2017高考全国卷1语文逐题解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6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