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修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儿童禁用”条款。此举使得世界制药史上第一个中药注射剂成为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柴胡注射液诞生于八路军的药材厂。这是中医史上第一次肌肉注射中药。当时也取了“瀑布李成二”的名字。1941年,该药被晋冀鲁豫边区会议授予,正式命名为“柴胡注射液”。

制药厂的建立

1939年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于交通不便,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部队供应药品非常困难。在太行山区鹿城县北村八路军总部,总司令朱德会见了原卫生部部长孙一志,要求建立自己的药品生产基地,以满足部队的需要。

孙一智部长立即将刘、等同志调离卫生部医学培训班,去研制新药。1940年夏,根据生产需要,药学院更名为第18军野战卫生厅卫生材料厂。除了生产中药制剂外,纱布、脱脂棉、急救包等卫生材料也采用土法生产。

在成立犍为药学院的同时,在钱信忠的领导下,八路军129师卫生部也在历城县北坡村建立了制药厂。制药厂利用当地中草药加工制备了几种中草药制剂,因疗效显著而受到伤病员的广泛赞誉。

1940年冬,为响应党中央精简军队管理的号召,孙一智部长主持召开了机构改革会议。决定将八路军野战卫生厅卫生材料厂与129师卫生厅药厂合并。合并后的保健材料厂驻扎在武乡县安勒庄,命名为第十八军野战卫生厅保健材料厂。

1942年1月,第18军野战卫生部决定,卫生材料厂生产的药品不仅要供应给军队,还要供应给地方当局。为了便于军民协调,该厂被命名为丽华制药厂,意为“利国利民”。

“瀑布成力器”的诞生

1939年,许多坚持在太行山根据地英勇杀敌的八路军战士患了流行性感冒、疟疾等疾病。虽然军队首长指示尽一切可能治愈士兵,但由于严密的封锁,奎宁和其他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很难进入根据地。患病人数日益增多,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根据当地中草药资源分布情况,当时的18军129师卫生部长钱信忠同志号召并带领医护人员上山采集柴胡,经采集、清洗、熬制成汤药给病人穿,实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为了方便服用和携带,制药厂的研究人员试图制作柴胡软膏,但没有想到柴胡制成的软膏在临床应用中没有效果。

1940年,钱信忠建议蒸馏柴胡制成注射剂。于是,在韩刚的带领下,柴胡注射液的研发开始了。

做注射剂,首先要提取挥发油。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蒸馏设备,负责试生产的大学生李欣做了很多实验,先用铁皮焊接了一个蒸汽装置,然后把蒸汽接到一个装有柴胡的罐上,再把焊接好的冷却器装置连接起来收集馏出液。刚开始蒸馏的柴胡液是浑浊的,上面浮着一层油。第二次蒸馏后,最终蒸馏出透明的柴胡液。

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生产出成品。但是可靠性和功效呢?韩刚用自己的身体做了实验,证明柴胡注射液没有毒性反应。随后在工作人员和医院扩大临床观察,反复做退热试验,证明该药治疗疟疾和普通发热的镇痛退热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至此,中医史上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肌肉注射用中药注射剂终于研制出来,命名为“瀑布成力器”。

1941年5月1日,该药被晋冀鲁豫边区会议授予,发明人韩刚被八路军卫生部授予“发明人”称号。后来,这种注射剂被正式命名为“柴胡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的诞生,给前方将士和根据地军民带来了福音,在太行山引起了强烈反响。柴胡注射液是从柴胡中提取的,学名为“普李成二”,对原生动物和细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并能抑制它们的生长。它不仅可以治疗流行性感冒、回归热、产褥热和结核病发展过程中的发热,还可以代替奎宁治疗常见疟疾和顽固性疟疾。柴胡注射液的成功创制,打破了中医无注射的历史。

1.《柴胡注射剂说明书 柴胡注射液,八路军发明的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柴胡注射剂说明书 柴胡注射液,八路军发明的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7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