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中,杜用乔擅长油画和水彩,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他融合了法国印象主义、俄罗斯旅行画派和中国写意绘画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西结合的绘画语言。他致力于塑造西方绘画艺术的表现力和东方艺术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并在光影和色彩造型方面表现出敏锐的天赋。他继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表现出强烈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感。杜用乔以其精湛的色彩艺术被誉为“东方色彩大师”,对整个巴蜀地区乃至中国美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庞茂坤接受胡博采访

杜用乔,四川省岳池县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1年考入成都艺术学院绘画系。1953年,全国高校和院系进行了调整。成都艺术学院绘画系、艺术系迁至重庆并并入西南艺术学院,绘画系继续深造;1956年毕业,一直当老师,直到退休。1957年加入四川省美术家协会,198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此期间,他的作品《高级制作人的表演》、《河畔》、《夜》、《静物》等在国内外获得了无数奖项,并被各大美术馆收藏。2007年死于成都。出版有杜用乔绘画、杜用乔油画、杜用乔中国画等专著,在港澳台、日、新、美、加等地广为收藏。

:庞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杜用乔先生是四川美术学院的老教授,也是影响中国画坛的重要画家。你能告诉我们他的生活故事吗?

庞茂坤:老师是一位具有时代意义的画家。20世纪30年代,杜用乔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大自然给了他敏锐的美感,父亲则给他启蒙和熏陶中国古典文化。杜用乔一生经历了或大或小的波折,比如下乡和文革,但他从未放弃对艺术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可以说,在四川美术学院就读并留校任教,为他开辟了一条系统的艺术实践和发展道路。杜用乔先生融合了法国印象主义、俄罗斯旅行画派和中国写意绘画的精髓,在油画语言和色彩造诣上享有盛誉,被誉为“东方色彩大师”。代表作有《水乡雨》、《山城组画》、《小城系列》等。他发表了许多个人绘画,他的一些作品被前苏联博物馆和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1952年,他在成都艺术学院学习

2007年杜用乔病逝时,四川美术学院展出了他20世纪50年代至2006年间的70多幅作品,代表了杜用乔在中国油画和水彩画创作上的杰出成就。杜用乔是四川美术学院的骄傲。川美教了几十年,弟子很多。现代画家、何多苓、、程、秦明、、、、等都是他的大弟子。在我看来,杜用乔不仅是中国艺术创作的杰出人物,也是中国艺术教育的典范。

1960年,他与母亲和妹妹在重庆黄桷坪合影

胡:你认为艺术成就的主要方面是什么?

庞:我认为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深刻的艺术创作技巧,集中在用笔和色彩处理上。在他的油画和水粉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敏锐的色彩感所表现出的对图像细腻而震撼的理解和技巧处理。其次,他开拓了一个充满审美魅力的艺术境界。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自由,以及艺术上的纯粹。在杜用乔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情感、他的内心、复杂性和坦率,并发展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个人语言和历史风格。在我看来,这种艺术表现与创作精神的高度融合,恰恰是他作品中最有才华的部分。比如他的《山居》、《月光》等作品,瑰丽的构图下隐藏着丰富的精神和情感。三是他在中国油画民族化和艺术教育过程中的突出成就。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杜用乔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画家存在,而且通过自己对艺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艺术发展。

1963年制作版画

1977年,他创作了一幅油画《去延安》

胡:刚才你提到的中西合璧,杜的油画和水彩画很出名。他在艺术风格上的创新与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和西方绘画技巧有什么关系?

庞:的艺术风格是中西结合的。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文人情怀和写意精神,还可以看到法国印象主义对光和色的表现力,以及苏俄油画中严谨的造型艺术。也就是说,杜用乔在创造性地融合了西方油画技法和中国绘画之后,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和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品,结合了西方绘画的技法来实现表现力,结合了东方绘画的意境来表达情感。至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力,他在《谈我的油画》中说:“对于写实绘画来说,它的色彩、线条、形状或者空感兴趣等。,首先决定了绘画的基本品质,因为技巧或表现永远是艺术存在的基石。”杜用乔对绘画表现力的培养,正是从法国印象主义和俄罗斯旅行画派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寻求个性化艺术语言的过程。至于绘画艺术的内在精神意蕴,杜用乔一直热爱东方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谈我的油画》中,杜用乔老师说:“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画家,他只能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找到更丰富的表现手段。”因此,当我们谈论杜用乔老师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谈到东方绘画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在我看来,中西艺术创作的结合是多元文化融合时代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西艺术表达和创作技巧的融合与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个重要的任务自然是杜用乔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我们应该继续用前人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去思考和探索。

1980年,他在湖南长沙观看了瑞典艺术展

1992年2月,他在都江堰郊外写生

胡: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我们如何看待杜用乔在油画民族化过程中的地位?

庞:民族化就是把外国的艺术形式变成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油画民族化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我们充分学习和掌握西方油画技法,油画艺术的历史渊源、文化和独特表现力,以及它的造型艺术、线条色彩、空布局等。,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它要求我们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加入中国民族元素,使油画真正被视为反映中国人世俗习俗、民族气质和精神世界的民族化艺术。这两点恰恰反映在杜用乔的油画中。首先,毫无疑问,杜用乔在油画基本功方面表现突出。他的作品《故乡的河》、《回家》等作品充满了俄罗斯风情,它们在图式和色彩上的表现力完全表现了俄罗斯油画创作的表现情调,纯粹而真实。在杜用乔的作品中,扎实的油画基本功和对西方油画技法的深刻把握,为他进一步的油画创作奠定了基础。其次,杜用乔的作品包含着不可忽视的中国意象和意境。例如,上述作品《故乡的河》和《回家》借鉴了俄罗斯油画的一些创作技巧,但它们的中国文人冥想和诗意是中国文人画的共同情感,是西方油画艺术中国化和民族化后的新事物。作为中国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杜用乔的许多作品是中国油画民族化进程中的基础作品。

1995年10月,他和女儿在四川美术学院的家里

1998年2月,四川美术学院

胡:老师作品的题材特点是什么?与重庆巴渝巷风景的表现关系如何?

庞:老师是一位喜欢画环境和气氛的画家。甚至在他的肖像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环境是杜用乔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他描绘了月光、黄浦江、水乡雨、小城镇、洞穴等。这些作品在构图上是开放而自然的,或者说是被噪音包围而相对封闭的,但无论是开放还是封闭的小巷都给人一种平静祥和的心情。在杜用乔的作品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线条、不同的布局、不同的色彩都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情感,但都与作者宁静自然的世界观和情趣相吻合。以《树林》为例,林荫大道上茂密的树林中巨大的树冠,仿佛有无数昆虫的声音,令人放松而安静,不同深浅的蓝绿色色调表现出明暗的区别,粉色和粉紫色的一点点延伸,让读者的眼睛更深邃、更温暖。重庆巴渝巷的景观也是这样的环境,也是杜用乔最熟悉的生活环境。比如在他的《街角》、《城南老街》、《静巷》、《庭院》、《我的童年家园》、《古镇系列》等作品中,他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变化都融入到了《巷巷》描写的线条和色彩中,窄而崎岖,或者说古老。

照片摄于2002年8月莫斯科特雷·迪亚科夫画廊前

2007年5月,在个人画展开幕式后,他与程、、秦明等弟子在一起

胡:老师的作品在“灰调”的运用上很有特色。为什么画家更喜欢用这种色调来处理艺术品?

庞:“灰调”属于俄罗斯油画中的色彩体系,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欧洲古典绘画的共同传统。然而,杜用乔的作品以独特的方式处理“灰色调”。如上所述,杜用乔被称为“东方色彩大师”,“灰色调”也是一种颜色。因此,杜用乔作品中一些“灰色调”的运用和处理,让人感受到画家对色彩的敏锐和表现天赋。他对重庆老街小巷的景观描写,包括老街和夹竹桃的再现,显示了他的色彩才华,细腻的灰度,优美的笔,空与实,充满了流畅性和流畅性。杜用乔老师认为:“能够自如地驾驭各种灰色,也是一个优秀画家的要求。”绘画是画家表达创作意识和情感,张扬个性,确立自我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画家们寻找的是极其个性化、明显不同于他人的表现形式。就像“灰调”提供了自由创作空和无限可能的色彩选择,让作者在色彩的分化与和谐中找到自己最想表达的思想。时至今日,“灰调”仍然是中国油画创作中经常出现的艺术特征,细微的色彩差异带来丰富细腻的情感变化,这正是追求个性和自我提升的画家所追求的。

1991年,杜用乔的女童布在阳光下的颜色是61.5×50厘米

1962年杜用乔的天蓝色和地球水的颜色27.5×39.5厘米

杜用乔农家水彩27×40厘米1967

胡:据我所知,先生的作品和风格从一开始就没有受到重视,甚至受到质疑。那么,你认为杜用乔作品中最有争议和价值的部分是什么?

庞:先生的作品长期以来被低估了。当时国内重要的艺术展和活动都没能及时展示他的作品。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时代的局限性,虽然时代的曲折给了画家更多的训练和提升,但也制约了大众对油画创作的认知,以及对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的探索,从而导致杜用乔及其作品被忽视和埋没。另一方面,地域和观念的选择,《艺术观察》于2000年出版了张颖川的《杜用乔老师访谈录》。在这次采访中,杜用乔曾经说过:“除了画画,我从来没有关心过别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艺术界涌现出各种思潮,但对杜用乔来说,如果他迷失在时代的洪流中,最好坚持自己的艺术和风格。所以他在创作道路上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艺术理念,这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时期。回顾今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对艺术创作的超前认知和对艺术风格的执着坚持。对我来说,杜用乔作品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这种坚持,以及油画创作中色彩的敏感、中西技法的融合、环境的独特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杜用乔有趣的图片,布料和油画颜料,53×79.5厘米,1967年

杜用乔街头布艺油画27×22厘米1984

胡:如何看待作品中的苏联风格?

庞:老师的作品始终坚持苏联风格,这是他对油画创作的理解和选择。杜虽然师从苏派,但经过自身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苏学派是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最标准的文体典范。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苏画派是我国画坛最正宗的画派。但80年代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开始反感苏派的画风,很多人用欧洲古典主义来抵制苏派。但时至今日,各种画风已经开始和平共处,甚至相互融合。例如,翁凯旋先生也回到了苏联学校。所以艺术没有错,也没有过时,任何艺术形式都是艺术领域的一部分。我之前也排斥过苏派,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相比,感觉苏派太粗糙了。但是现在看多了,心态又变了:有它的价值,很难。这是艺术领域健康发展的结果,也就是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一种艺术都是被客观对待的,每一个艺术家都有选择和追求的自由,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有他的价值。

杜用乔阳台上的餐桌是70×85厘米的油画,1991年

杜用乔水乡雨布油画颜料30.5×40.5 1996

胡:老师生在巴蜀,长在巴蜀。他也在四川和美国任教多年。他的艺术创作和教学对四川的审美生产有何影响?

庞:先生1953年在川美的前身学校学画,三年后留校任教。可以说,杜用乔先生和川美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感情纽带。他也是川美的骄傲,学生们尊敬的老师,绘画界的前辈。他的弟子,如、何多苓、、程、秦明等。,都是现代画坛的重要人物。高小华曾感慨地说:“川美77学油画的同学很幸运。”这显示了杜用乔在艺术教育方面的成功。可以说,杜用乔老师之后的一代又一代四川美女都是听着她们的传说长大的。

杜用乔的微风轻轻拂过73×92厘米2000布上的油画颜料

杜用乔是一位性格直爽的瘦瘦的老师,他对谈论和评论别人的画很有信心。他的画是那一代老师中最正宗的苏联风格,无论是色彩、色调还是笔法,他对苏联风格的品味都是最强烈的。他的人生经历,他的艺术创作,他的教学生涯,都给川美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比如我们川美副总裁侯宝川教授,他在川美读书的时候,杜用乔先生是他创作的指导老师,他念念不忘。“杜老师是个教学高手,教我们画水粉蛋,先画两步换一种颜色,然后用刷子增加颜色,再画明暗交界线,然后用清水洗净。最后用刷子抹上白色,加高光。如果他不示范,他感觉不到,但是他示范之后,你就感觉到了。这就是教学大师。”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也是我们不断提倡学生接近、理解、向大师学习的原因。

大约在1976年,杜用乔用70×43的颜色舔了舔小牛皮

中国美术要发展,画坛要繁荣,就必须致力于搞好美术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作素材和后起之秀。杜用乔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不仅在自己的创作中力求完美,还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的启发,让学生从他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艺术的忍耐力,学习艺术创作中蓬勃的激情。此外,作为一个巴蜀人,杜用乔及其作品表现出精湛正宗的油画技法、纯净敏锐的色彩艺术和独特的意境与情感表达,对整个巴蜀地区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用乔独特的纸张色彩设计69×60 2001

胡:的创作实践如何指导中国油画创作的发展?今天我们还能从杜用乔老师身上学到什么?

庞:中国油画的中国化和民族化还在进行中。我们应该继续走杜用乔的道路,在中西绘画技巧的交融中继续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艺术空,以促进我们绘画艺术的成长,提高中国油画创作的整体水平。说到今天我们能从杜用乔老师身上学到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集中注意力。纵观杜用乔先生作为一名画家的一生经历,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是专注,这不仅体现在他的创作上,也体现在他对各种艺术思想和观点的吸收上。这个重点一定要传下去,重在学习和创造,技能不足就练技能,表现不足就重在表现,情绪不足就反思情绪表达。至于外界的创作理念和观点,要善于辨别和思考,找出真正有助于我们艺术成长的部分。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胡博教授

这篇文章的版权属于这本杂志。请勿转载。侵权将被追究。

如需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QQ号:526891471

1.《樵 【时代人物】杜泳樵:作为教育家的中国油画色彩大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樵 【时代人物】杜泳樵:作为教育家的中国油画色彩大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79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