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铮,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主任,广州建筑设计跨越创意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

他是一名80后设计师,专注于品牌体验研究和设计

他从小热爱艺术和设计,并在国外学习。

获得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

产品设计荣誉学士学位,

他是广州有代表性的年轻设计师。

2016年,参加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年轻设计师举办演讲比赛,获得全国冠军。

两个设计作品被授予

2017年第20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银奖,

在他看来,设计是美好的,理性的,有趣的。

设计就像一次旅行,一路上看到的和得到的都是收获。

他价值高,口才强,设计好。

看看他是怎么看待设计的。

郑铮设计作品

项目名称:义山门TFD×BANKSIA餐厅

项目地址:世界广州购物中心

设计单位:产品设计

参与设计:姚定凌谢伟真黄陈洁宁常

项目面积:150平方米

摄影:黄早辉

项目是在广州知名原创服装设计师买家收藏店为全新的餐饮业态打造一个健康的零食咖啡空房间;空房间的设计既要延续和强调买家店铺的时尚属性,又要提供餐厅主要消费群体所需的独特用餐体验。从构思阶段到最终设计阶段,再到店面的完成,都没有偏离最初的设计理念,这是这个项目非常有意思的一部分。

黑、白、点、线、面游戏——服装设计大师的启示

不同于流行咖啡店里的旧墙、水泥等复古工业风格元素,设计从时装设计师对黑白、点、线的偏爱中汲取灵感,希望打造出一个具有隐藏细节、值得探索的先锋、极简、时尚、有趣的餐厅空。

餐厅狭长的立面被黑色轮廓线清晰分割,大LOGO招牌“门”的开合以光栅立体绘画的形式动态变化,与品牌名称“尚易门”相呼应。黑白块之间整齐的边界完成了对空之间的划分。白色空房间点缀着黑色的点状元素作为点缀:球形吊灯,排列整齐的挂线,纯白色墙面上的黑色细铁丝弯成有趣的时尚格言文。另一方面,黑色折叠面用于加强结构感,而白色网格状的吧台椅和餐桌也是在黑色背景上用线条和面孔编织而成的元素。

装置:荒诞却有治愈力——《严谨》空中的人格隐喻

角落区域的安装成为了严谨空房间里的一个个性隐喻:大大小小的球体从门缝里飘出来喷出来,让周围规则的空房间在逐渐融入墙上黑白方块的同时扭曲变形,从而探索出个体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这扇门的背后,在黑白的表象下,是一个平行的世界;鸡蛋作为食材的主角,似乎蕴含着无穷的能量,很快就要成为中餐,上演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逃亡。

设备作为视觉点和记忆点,吸引消费者在自发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与空互动,感受荒诞却治愈的惊喜。

《人物·郑铮》访谈

第一部分

设计之门,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到中央圣马丁学院

谢英凯:你很早就出国留学了。请分享你的设计经验。

郑铮:

我高中在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美术专业。当时想进广州美术学院,但是在学习期间接触到了设计,对设计产生了兴趣。后来了解到英国在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好,有幸申请到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学习。可以说,在圣马丁中心学习为我打开了设计世界的大门。

在英国留学期间,接触到很多与国内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观点。班上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他们一起学习。有很多老师讲课,接触过很多展览,从中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当时学的是产品设计,但是对设计家具和电子产品也很感兴趣。毕业后在伦敦工作了两年多,然后回国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他成立了现在的设计公司。

谢英凯:在中国学习设计、艺术和建筑时,我们往往更注重技术,而思维的发展主要靠自己,老师只是给出大致的方向。你来英国的时候美术基础大概还不错吧?

郑铮:

比较好。

谢英凯:在英国,对你影响最大的设计思维是什么?

郑铮:

影响相当明显。当时在国内,特别是在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的时候,对设计的理解更多的是做漂亮的效果图和手稿;在中央圣马丁学院,更强调的是思维方法和方式的改变,设计不是工具,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培养。所以在英国留学的过程打开了我对思维方法的认识。

谢英凯:在他们的定义中,美国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漂亮而醒目的设计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是我们为了什么目的制造这个东西,这往往是最需要的部分,对吗?

郑铮:是的。

▲MGS曼居因店面

第二部分

注重品牌体验,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优化升级

谢英凯:从在中国学习艺术到出国留学,然后以海归的身份回国,你的设计活动有哪些不同?更直接一点,你一定会遇到很多只想要一个视觉的东西的业主,那么你会怎么沟通让他们明白呢?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让客户认可你的东西?

郑铮:

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当然,我很想复制欧洲的设计方法,系统严谨的做这些事情,但是会遇到客户的商业模式和设计要求匹配的问题。很多时候,国内客户并不看重你在设计过程中所做的,而是更看重你最后给他的作品。所以我自己做了很多调整。

刚回国的时候想从专业继续做产品设计公司,后来转到品牌设计和室内设计方向。重要的原因是,一方面我们的设计思维越来越多元化,另一方面是受到市场的推动。

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你只为客户提供一个简单的视觉解决方案,是没有办法完全帮他们解决品牌问题的。希望能从更前沿或者更原创的角度梳理出一些品牌问题,然后通过平面、产品或者空来解决这些问题。

谢英凯:你的研究方向一直是“品牌体验设计”。如何解读「品牌体验」?

郑铮:

“品牌体验”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设计因为一些商业合作的原因被细分为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安装设计等等,但是这些点并没有从品牌的角度有效的串联起来。我们对“品牌体验”的理解是,消费者或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每一个接触点和联系,都构成了品牌的一个体验过程。在这些体验的过程中,很多点可以通过设计进行优化升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点,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去改进。

谢英凯:最近,你设计了一家极简主义的黑白咖啡店,还有奥西生命概念博物馆的广州和上海店。每个季节都有很多窗户是你设计的。我发现那些设计不仅仅是在讲课空房间和灯光上,从VI设计,从人还没进店的时候的橱窗,到进店后的服装陈列,以及家居用品的展览空房间或者空房间,都不是从常规的室内设计角度来设计的。比如在一家咖啡店,有一个关于鸡蛋出逃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能否从这两个案例中更深入的谈一谈「品牌设计」?

郑铮:

OCE是一个有趣的项目。从品牌命名阶段开始,客户就已经表示要做出与北欧生活审美相关的大型集合店概念。一开始我们也不急着设计LOGO之类的。而是和客户一起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梳理北欧审美到底是什么,中国消费者理解北欧审美的重点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设计理念或者店铺理念来打动和吸引消费者。

从最初的命名到LOGO和包装设计,是一个相当流畅的过程。“北欧生活美学”的概念一旦界定,就会发现大量的材料,包括北欧经典和当代设计,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它的理解,以及思考如何结合顾客的商品,从商店里发货。OCE店占地面积大,面积3000平方米。我们在产品展示上花了很多精力。

▲OCE生活体验馆上海分公司

第三部分

思考设计,用设计传递生活方式和生活经验

谢英凯:很多时候,设计是为了传达一种生活理念或态度。人生观的感受不仅体现在设计表面,还体现在商店展示的颜色和产品上,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生活的态度。未来,包括所谓的新兴中产阶级,他们往往不仅认同自己便宜划算,还认同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是奢侈的。戴森的吹风机可能会被使用,不仅是因为他的许多设计诠释了“不仅仅是高科技”,也反映了一种生活态度。曾经听过阿玛尼设计师谈服装设计,他说我不仅仅是设计服装,而是认为能穿阿玛尼服装的人一定愿意控制自己,锻炼自己,控制自己的体重,所以这个品牌的受众界定明确,是社会精英。从某种角度来说,服装不仅仅是服装本身,而是传达了一种生活理念。以上两个案例的设计过程中有没有类似的想法?

郑铮:

肯定有。但是我们不会把它理论化,而是把它变成一个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我们还将基于这样的假设,即我们的设计想要传达的生活方式或生活体验受到特定受众的喜欢。我们会围绕这个消费群体做一个画像,就像你说的“新中产阶级”,然后再考虑这个群体希望在店里看到什么产品。基于此,发散思维会增加一些综合的业态,包括咖啡店、家居用品区或者读书区。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问题,通过服装、材料和展示来传达一种统一的风格。因为随着目标群体认知清晰度的提高,与命题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清晰了,所以你只需要找到这些内容,填写空。

谢英凯:至于你设计的那家咖啡店,应该是新开张区的“一山门”设计师做的概念咖啡店。其实我觉得,不要把设计师当成一个伟大的职业。只要每个人对生活或品质的向往都在不断提高,比如看很多好的展览,就会有更高的审美要求。作为设计师,应该提升人们对生活审美的品味。所以我觉得“鸡蛋出逃”这个故事特别有意思。其实那个设备区是没有功能的。一扇半开的门吸引着人们去看天上飞着的彩蛋。有一个小窗,可以看到手和刀叉准备吃它。大多数餐厅还在考虑如何评价效果,放多少桌,很少考虑这些空问题以外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人的生活不能一直平淡下去。虽然现在看来“鸡蛋出逃”呈现的是一个轻松的结果,但是业主给你的要求可能会比较繁琐,那么你的切入点是什么呢?

郑铮:

当咖啡馆很有趣。“一个商务门”的主人对时尚、美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他希望在原有买家店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商业业态,增加一个面积约200平米的咖啡早午餐餐厅。我们认识很久了。基于我们的相互理解,他希望我能脱离以往咖啡馆的做法,符合原设计师的时尚气质,他的买家收藏店卖的是先锋状态。从设计开始,我们就紧紧跟随他展现时尚态度的欲望,从这一点切入。他的服装价格不便宜,店铺的位置也不是特别好找,但是城市里有那么多人维持着这家店铺的生存。他们很欣赏这种态度,愿意付出比快时尚品牌多几倍的价格,购买看起来更为标新立异的原创设计师服装,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时尚的独特理解。

我们回到消费者的画像,推断他的服装的消费者和餐厅的目标群体应该是同一批人。回到时尚的起源,我在中央圣马丁学院读书的时候,最有名的学校是服装设计系。还听了很多时装设计师的讲座,看了一些包括麦昆在内的展览。我觉得时尚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但归根结底还是和建筑、室内或者产品一样,就是点、线、面以及光影、黑白、质感的处理。所以整个餐厅设计的出发点是用最纯粹、最简单的材料和比例,做出一个空黑白分明、姿态清晰、质感时尚的房间,而不是一味的沿袭现在的主流咖啡馆,或者温馨、怀旧或者工业风格。方案出来后,业主内部讨论出现了一些争议,担心太冷,难以吸引目标客户。但是因为和老板认识很久,有一定的默契,所以很认可这个方向,没有提出太多的修改,这也是很难得的。

鸡蛋逃出来的密室装置空在最初的构思中就已经存在:首先,从整体的设计理念来看,我们认为即使很酷很离经叛道,但在人们的态度之下,人的内心一定有幽默或柔软的一面,希望通过设计来表达;其次,为了增加空的乐趣,你可以在传统咖啡馆喝咖啡的同时看一些书籍、图片,或者营造一种空的特殊氛围,但我们希望空保持在最干净、最简单的状态。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走来走去找到它,你可以在一个隐藏的地方找到它。所以,与其像以前一样把窗户放在门面上最显眼的位置来吸引乘客,不如把它放在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这个地方需要一个似乎被必须积极追求的人无意中发现的点,从而产生一种共鸣。

谢英凯:半开的门给人一种好奇的感觉,挺好玩的。而且在门的外墙上画的网格线,似乎所有的点都聚集在那里,让人自动,尤其是那些年轻时尚的人,愿意去找这个地方。媒体发来的第一批现场图片,很多都在这个地方。

刚才你讲了品牌体验和产品设计的体验和学习过程,导致你在设计上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室内设计上采取不同的方向,包括你为爱马仕设计的窗户和理柏广场的圣诞树安装,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跨界的表达方式,会直接与大众互动。你希望在这个表达过程中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郑铮:

这件事有一些前因后果。当时因为产品设计的业务不好做,设计了大量的设备,而我们正处于创业阶段,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空,刚好及时接触到窗口和设备设计。目前我们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限制。这个设计没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实用功能或者消防规定。是一种比较纯粹的视觉互动展示和体验,可以自由表达,非常适合我们。我们很喜欢这个切入点,所以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尽可能的找到了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设计出了一种和大家之前看到的不一样的东西,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表达设计师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

▲休帕森斯店面

第4部分

设计和生活,购物是我的爱好

谢英凯:设计行业和其他行业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一直跟年轻设计师说,设计行业是死路一条,他们会害怕。我不把设计当成工作,但它可能是一种与美和生活的联系。所以我觉得做设计是好事,至少我们一直保持着美好的状态。那么,你的爱好是什么,或者说你的生活和设计的关系是什么?

郑铮:

确实,我当初进入设计行业是因为喜欢好看的东西,想做好看的东西。之后更喜欢欣赏美好的事物,去美好的地方。这甚至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成为了一种可怕的职业病。在任何地方旅游,景点都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你能体验到什么特色的酒店,有什么好的商店和餐厅,有什么好的展览你能去参观并从中找到很多乐趣。

特别是现在我们关注的是品牌的线下店铺形象和体验,所以购物成了我的爱好之一。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仅自己买东西,还观察当前的消费趋势和品牌设计趋势。很多时候,这样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我特别喜欢任何设计好的产品,特别是最小化设计和有机设计的。

另外,从某个角度来说,我和现在的一些设计师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喜欢复古或者怀旧的东西,但我可能因为学习工业设计而喜欢工业极简风格,很多人觉得是没有多余装饰的冷东西。合适的时候我会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尝试做一些组合。

谢英凯:你说的“极简主义”有点像佐藤大所谓的性冷淡。

郑铮:

我觉得不是性冷淡。如果你知道,那就是高潮。

谢英凯:我曾经听过一位冥想老师的讲座,他说如果一个人练习和学习一些东西,或者在一个地方呆很长时间,他就会完全沉浸在那个环境中,就像我们已经设计了很长时间,也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设计好的。很多时候,取得突破并不在于在一件事情上低头。当你最初做产品设计,然后转向室内设计的时候,你会在过程中更清晰的看到这个问题。当你真正进入这个角色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比如工艺、材料或者防火要求等,往往会成为阻碍,让你或多或少形成一种固定的做事方式。所以,做设计师最可爱的一点就是,除了设计,还可以给自己一些“自留地”,可以让自己的思想不断发酵。我们都很忙,不常见面。这段忙碌的时间很容易导致“心死”。你不仅是一个设计师,也是一个有自己生活的独立个体。如何思考,如何让设计保持新鲜感?

郑铮:

说到新鲜感,我还没有强烈的感受到这个问题。可能我没有你说的那么忙。我现在状态比较好,今年是公司成立的第七年。最近,《品牌》杂志给我们做了一个独家采访,谈论我们将在公司的第七年用什么样的表达来迎接新年。我觉得永远是期待的表达。

谢英凯:没有皱眉?

郑铮:

不,不是无聊,而是让我反思自己为什么还不累。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我或者我的公司还没有找到一个固定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项目。这有几个原因。首先,我们的设计已经多元化,从产品设计到品牌设计,再到空房间和装置。每年有30到40个项目,其中室内项目约占50%,其他大部分包括小型展览设计或网站设计。在不断接触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会以新鲜热情的态度看待这些机会,希望从中体验和学习更多。还有一点,我们接触的绝大多数都是零售行业或者品牌。如今,线上线下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了许多新的格式和新的服务,许多历史悠久、老化的品牌都在寻求突破。所以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很多品牌,从时尚到汽车服务,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新鲜信息,从不同的客户那里得到营养。当然,留给自己相对空的空闲时间很重要。

室内设计学院

欢迎转载

1.《郑铮 中国室内丨人物 · 郑铮,设计新力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郑铮 中国室内丨人物 · 郑铮,设计新力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8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