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化遗产是注释历史的“活字典”。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想去哪里。如果他们想得清楚正确,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从著名的经典国粹到不为人知的民间工艺,习近平一直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强调“让文物说话”,告诉中国,与世界交流。

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在第四次会议上进行审议,决定将“妈祖信仰习俗”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一份世界忠诚与习俗遗产。201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妈祖文化既是本土文化,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团结两岸同胞的纽带。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作用。”2016年3月,妈祖文化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梅州妈祖祠堂也被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历史遗址”选为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古迹。

拥有3亿粉丝的妈祖是谁?妈祖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对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今天,边肖将带领你走进历史,了解这位“海洋女神”!

妈祖“穿着朱衣,飞过大海”

01妈祖介绍

妈祖,福建方言中的“母”,名林莫名,后称妈祖,意为母亲的祖先。后来被朝廷赐与天妃和天后娘娘腔,她不直呼天后娘娘腔的名字,而是叫妈祖,是家乡人对莫林的一种尊称和亲切称呼。

妈祖出生图

妈祖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妈祖的故事不是虚构的。莫林的故乡是福建梅州仙良港。她生于宋太祖剑龙元年3月23日,死于宋太宗永熙,享年27岁。据说妈祖出生在莆田著名的“九穆林家族”,是林邳的第六个儿子林云的第七个孙子。另据说法,妈祖是林丕的次子,在林藻之后。林藻是唐代福建第一位学者。《唐淑怡文志》载:“藻纪悠一卷”。林藻擅长写书,《神威铁》世代相传。

仙良港,妈祖故里

妈祖生前学习了高超的医术,热情地对待村民,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她擅长水,心地善良,在海上舍身救人的故事广为流传。

“草木救商船”地图

02妈祖文化发展历程

唐宋时期被普遍认为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繁荣时期。特别是自宋代以来,发展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一直被视为北宋以来的国策,重心向南方港口转移。南宋时期,沿海城市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宋代造船和航海的发展。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妈祖传说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宋版《宣和高丽图经》

妈祖文化之前就有传说。历史上最早的妈祖传说“祥光现”,出现在北宋末年的宣和石丰高丽图经。这个由文人记录整理的妈祖传说,开创了官方的妈祖信仰。《睢丰王母娘娘年谱》中的“出现在渡劫”画面,是最早记录宣和冯至高丽图经妈祖传说的故事。

“八只船淹死了第七只,只有看见上帝朱翊坐在桅杆上”,其中写道,北宋时,在去朝鲜的途中遇险,海浪和海啸使妈祖及时赶到,坐在桅杆顶上。鲁出使朝鲜归来后,请求朝廷将“顺治”牌匾赠给妈祖庙。这也是历史上朝廷封爵妈祖的第一个记录,也是官方信仰的开始。于是,关于妈祖救人的“穿朱衣”、“海上行走”等一系列传说便增加了。可以说宋代是妈祖文化的初始阶段,为妈祖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出现在渡劫》版画

元代妈祖精神的提出,标志着妈祖文化的形成。元朝不仅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上也超过了宋朝。妈祖护卫的传说受到朝廷重视。擅长管理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元世祖忽必烈对妈祖文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将妈祖命名为“南海女神”,与“南海观音”齐名。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妈祖的“天妃”第一次被尊称为“保国”。元成宗大德三年,妈祖被授予“保国护民”的称号。“保国保民”的妈祖精神是妈祖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自元代以来一直繁荣发展。在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形成的妈祖海洋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作为海洋大国的旗帜。

“帮助文泰破贼保民”

妈祖文化在明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妈祖文化的精神功能。郑和下西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许多因素,其中妈祖精神起了重要作用。从郑和到船夫,都是妈祖的信徒,护国护民的精神激励船队战胜自然。第二个特点是对妈祖传说的神化。在元代妈祖形象重塑的影响下,妈祖在形象、出身、爵位、祭司等方面的神话打破了妈祖传说的最初禁锢。第三个特点是妈祖文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妈祖传说的神化也促进了妈祖神话小说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突出的是《辽阳海神传》的发现,它歌颂了妈祖自由恋爱和与封建社会落魄商人程仔结合的故事。

“闻主郑和避险”

明末清初港澳妈祖文化及其对外传播。建于永乐八年的南山赤湾天宫公主是香港妈祖的信仰中心,香港别名“红香炉”来源于妈祖传说。建于明代的碾米角马哥庙,是澳门人信仰妈祖的开端。英葡统治时期,港澳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

“妈祖庇护并册封琉球船”

琉球与中国的友好交往始于明初洪武二年,两国交往的文献《历代宝盒》就存在于琉球的宫鲍。在清初的两部手稿中,一部被东京地震毁坏,另一部仅存于天妃宫,成为妈祖文化远距离传播的历史记录。

琉球宫的王座至今保存完好

台湾省手抄琉球历代宝盒

清代是妈祖文化发展的高峰。乾隆二年,在《史部群》第84卷的三篇文章下明确写道:“乾隆二年,封天妃保国保民。妙龄赵颖红人普济富友生群。”妈祖被封为天后,标志着清代官方信仰与民间信仰并存的形成和发展。

03现代妈祖文化

妈祖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她的传奇《海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再现,她所弘扬的妈祖精神促成了今天“一带一路”的实现。妈祖传说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

莆田和平女神石像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将“妈祖信仰习俗”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一份世界习俗遗产,标志着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决议和证书

2018年5月8日是妈祖诞辰1058周年。上午9点,梅州岛上阳光明媚,妈祖诞辰1058周年的妈祖春祭仪式在祠堂天后坊隆重举行。包括妈祖庙代表、妈祖信徒以及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各界人士在内的近万人参加了仪式并观看了演出。“和平女神”形象中妈祖的出现,标志着妈祖文化在空之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2018年妈祖诞辰1058周年开幕式

莆田祠堂供奉妈祖圣母像

妈祖文化在国内外影响广泛。妈祖旅游节的推出正好满足了全球信众的需求,对妈祖文化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0年,妈祖国际研讨会在梅州祠堂召开,揭开了妈祖文化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新篇章。1994年,莆田举办了首届妈祖文化旅游节。此后,福建、天津、青岛等地纷纷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或妈祖文化研讨会,促进了妈祖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1990年,梅州祠堂举办了妈祖研究国际研讨会

1994年莆田首届妈祖文化旅游节

天津第二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后,举行了盛大的旅游

如今,妈祖文化以不同的形式进入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妈祖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结合出现在民间工艺、彩塑、年画、剪纸等作品中。妈祖文化街,又称天津文化街,闻名全国。莆田人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保留着妈祖习俗。

龙舟上圣母的旗帜

泥人张第二代传人,作品《天之圣母》

清代杨柳青木刻《百余年》

今天的妈祖以和平女神的形象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代,标志着中国将为世界海洋的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多贡献。

关于妈祖文化的相关内容,边肖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妈祖文化,你可以在下面的书中找到更多精彩的内容。

蔡昌奎画的壁画《王母娘娘的圣迹》

本文中妈祖文化的图形内容均摘自《妈祖文化图说》

妈祖文化图解

这本书是结合图文介绍妈祖文化的通俗文化读物。通过使用收集到的200多幅妈祖图像,结合妈祖传说、信仰、遗址等。作者讲述了妈祖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其文化人类学、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论述了其在文化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妈祖版画的历史手稿

妈祖,又名天妃、天后宫、天妃娘娘宫和天女宫,是中国东南部和海外华人崇拜的海洋保护神。妈祖神话传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她自然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妈祖信仰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000年。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它源远流长,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在其他民间崇拜中是前所未有的。本书作者从传统版画艺术的角度,收集了500多幅妈祖版画,梳理了妈祖版画产生、发展和传播的特点。

学院出版社|图书_001

请将版权合作/贡献发送至电子邮件

xueyuanperss@163.com

1.《妈祖 信众多达3亿人的妈祖,究竟是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妈祖 信众多达3亿人的妈祖,究竟是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90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