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春到秋刀鱼的味道

-同样的小津,不同的口味

正文|冯维伟

本文是第一部葡萄槽电影

《春末》在飞机上看,《秋刀鱼的味道》在房间里关着窗帘看。虽然两部电影主题大致相同,但是看完之后的心情却大相径庭。

《春末》拍摄于导演风华正茂的46岁,而《秋刀鱼的味道》则是他60岁拍摄的最后一部作品。拍摄前,导演母亲去世,影片上映后第二年,小津安二郎因癌症去世。所以看完《春末》,心情还是挺明朗的,而看完《秋刀鱼的味道》,有一种惆怅挥之不去的感觉。

一个类似的故事带来了完全不同的观影体验,我就简单说一下这种不同的原因。

说不一样先说一样。

家庭是小津安二郎永恒的主题,贯穿了导演一生的作品,所以《春末秋刀鱼的味道》也不例外。

早年导演偏爱描写父子关系,后期作品逐渐转向描写父女关系。相对于充满矛盾冲突的父子直接关系,父女关系更为微妙和难以捉摸,所以更符合日本乃至东方的审美。女儿对父亲的崇拜,叛逆,依赖,甚至占有欲都是极其微妙,难以形容的。母亲去世,女儿成年后,女儿在家庭中的角色会悄然发生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导致了父女关系更加复杂的局面。

《春末秋刀鱼的味道》中,两个女儿都照顾丧偶的父亲,到了秋天,一家人也加入了哥哥和弟弟的角色,使得女儿的形象更像是一个操持家务的母亲。除了简单的父女关系之外,还加入了父子、兄妹的关系作为辅线,使得《秋》的故事比《晚》更丰满。我觉得这也是两部电影基调不同的原因之一。

春末的女儿把照顾父亲的日常生活视为自己的“使命”。可以说,她自告奋勇为父亲献出了青春,哪怕她的心上人从她身边溜走。他们父女关系亲密,女儿之所以不愿意结婚,是因为太依赖父亲,因为母亲的早逝让女儿的角色提前转变,她把自己当成这个家庭的小三,父亲唯一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小女儿对婚姻的幼稚看法,从她直白地对父亲的二老婆朋友说“我觉得不干净”就可以看出来。

上一次父女之行,她看到父亲的朋友和再婚的妻子关系融洽亲密,也明白她幼稚大胆。同时,她父亲骗她说她会有第二个老婆,她也放下心来,终于穿上了婚纱。从此,女儿真的割断了父亲之间看不见的脐带,走向了人生的新阶段。虽然父亲想孤独终老,但根据导演小津的其他电影,他认为这是正常的生活状态。

人生难免悲伤,但没什么可悲伤的。所以,影片并没有很悲伤的基调。女儿长大了,终于离开了原生家庭,父亲放开了独居。这是一个家庭注定要经历的过程。

但是刀鱼的Taste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女儿和父亲的关系不是因为有兄弟姐妹才那么纯粹的,除了父女关系,还有兄妹关系,虽然这部分导演没有涉及太多。而在《秋》里,女儿得知心上人订婚了,独自在房间里哭。这个情节也说明她不像《春末》里的女儿那样愿意把自己献给父亲和家人。她有自己的激情和想法,但作为家里唯一的女人,她还要照顾家庭。

所以在我看来,她和父亲的关系是被动的。在父亲这边,他完全不担心女儿的婚姻,把她当孩子看待。直到看到以前老师和老女儿的惨况,才意识到自己不想一次次耽误女儿,不想和女儿沦落到这样的境地,于是开始考虑女儿的婚事。

在整部《秋》片中,父女之间没有主动的交流,而是外界把他们往前推,所以父女都很被动,相处也没有晚上那么自然。

感觉两部电影在演员的选择和表演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两部电影中扮演父亲的演员笠智众由小津饰演。说实话,他第一次看到这个演员的时候,感觉每次说话都在念台词,很尴尬,但后来渐渐习惯了。可以说,笠智众已经成为小津电影的一个象征元素。提到小津的电影,脑海里总是闪现出他一个人坐在榻榻米上的背影。他似乎是很多父亲的缩影。

《春末》中的女儿也是由小津使用的原节子扮演的。她简直美极了!整部电影她一直在笑,笑的是含蓄的反面,是当时日本少有的女生的笑。随着她的微笑,整部电影变得特别清晰。影片的最后,她穿着没有污垢的白色衣服,眼里含着泪水,微笑着低头和父亲告别。光看这个镜头就能让人瞬间落泪。《秋刀鱼的味道》中的女儿由岩下志麻扮演。她更娴静忧郁,笑容也很淡定,感觉很契合电影的氛围。

一开始我还提到,两部电影是在导演小津安二郎人生的不同阶段拍摄的,艺术作品必然会反映创作者本身,这也是两部电影给人不同感受的原因之一。

《春末》正值全盛时期拍摄,有一定的气魄。拍摄《秋刀鱼的味道》的时候,每当妈妈去世的时候,小津都会在拍摄日记里写道:阳光明媚的天气下春天盛开空/樱花烂漫开/我一个人呆在这里,只觉得不知所措/想起秋刀鱼的味道/倒下的樱花就像一片片的布/清酒,带着黄莲的苦涩味道。

小津自身的经历反过来印证了他的电影一贯的主题,那就是不管是悲伤还是快乐,人的一生最终都是孤独的。小津自己生活的辛酸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他最后的作品中,所以《秋刀鱼的味道》有一种沉重的无奈感。

虽然两部电影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小津毕竟还是小津,几乎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一些小津式的情感和观点。

在《秋刀鱼的味道》中,当电影即将结束时,参加婚礼的父亲回到他经常去回忆的小酒馆,老板娘问:“你今天从哪里回来的?是葬礼吗?”父亲说:“嗯,你可以这么说。”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场景。

感觉和春末相比,秋更内敛含蓄,父女之间直接的内心告白很少。在这一幕中,父亲已经直接默认了“葬礼”这个说法。在他看来,女儿的婚礼和葬礼没什么区别,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告别。

这在两部电影中是罕见的。父亲表现出对女儿的依赖,让观众意识到,啊,原来是父亲带着这样的悲情把已婚女儿送走了。

想起之前在朋友圈发过的:“东京故事里的家庭关系疏远了莫莫,还有春末父女的亲密和谐关系,不知道哪个是家庭的常态。”此时写到这里,我有了一点想法,不管是哪一个,其实分离才是家庭的常态。

其实家庭的发展是伴随着不断的分离的:亲人的死亡,子女组成新的家庭,都是原生家庭的解体,这是家庭必须经历的阶段,这是必然的。所谓的家庭,最后是要分开的。人要想继续茁壮成长,就要一代一代地与原生家庭分离。想到这我有点难过,但是人生充满了悲伤,这是必然的。

小津安二郎绝对是无法回避研究日本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的导演之一。日本和海外都有很多学者专门研究他的电影,因为他的任何一部电影都有太多的细节可以研究和挖掘。第一次写了一些关于他的笨拙文章,居然同时写了两部电影,有点有点有点有点有点有点,但是忍不住写了这么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爱上这么有才华的导演。

1.《秋刀鱼之味 从《晚春》到《秋刀鱼之味》——同样的小津,不同的风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秋刀鱼之味 从《晚春》到《秋刀鱼之味》——同样的小津,不同的风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9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