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今天上午九点召开,蔡琦向大会作了报告。

政府官员发现,这份1.8万字的报告中有很多“新鲜”的提法,比如“首都”与“城市”的关系,新动能,城市体检,老城区...此外,备受关注的雄安新区也被列入北京市党代会报告。

▌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写报告

今年4月1日,中央政府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在这篇报道中,“雄安新区”不止一次出现。它表示,北京将“把它当成自己的事情”,支持雄安新区的建设。

报告提出坚持首都战略定位,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河北省雄安新区建设是一项千年规划和国家大事,将与城市副中心一起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作为自己的事务,积极加强规划、政策、项目对接,全方位加强合作。雄安新区将会支持任何它需要的东西,并且反应灵敏、积极和明确。

▌“老城”取代“老城”

蔡琦指出,要坚持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的联系,加强旧城整体保护,构建覆盖旧城、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旧城”保护也是一个新词。今年6月,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中全会研究讨论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推进旧城改造实施。多年来一直被提及的“古城”一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古城”。

接下来《政治事务》会向你展示未来五年北京会出现哪些“新概念”。

新概念1

首都和城市

牢牢把握“首都”与“城市”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优化提升首都的功能

北京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红认为,“资本”和“城市”强调的是资本功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首都的核心功能是四个中心,这是北京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离不开城市的支持,但城市的发展要服从服务首都的战略定位,首都的发展定位要放在顶层和核心位置。如果城市粗放,过度发展,会影响首都核心功能的实现,所以要把握两者的关系。

新概念2

发育减少

建立减少开发的调控机制,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负增长和中心城市建设规模动态零增长

据赵红介绍,北京此前已提出对“两线三区”进行全局空控制,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增长边界、生态红线区、限制建设区和集中建设区。其核心是维护整个城市的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应适应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要保证城市有序发展,给城市留下足够的生态空空间,不要像馅饼一样铺开。

新概念3

城市健康检查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发展的作用,严格执行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坚决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赵红表示,这是一个新的提法,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城市规划进行可持续的城市治理,通过建立一套可数字化的评价体系进行持续跟踪评价。在不断的评估中,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不仅可以让社会了解城市发展的现状,还可以督促政府实施城市疾病的治疗。这也是城市疾病治疗工作机制的组成部分,有助于不断推进城市疾病的治疗。

新概念4

城市群一体化

构建“一小时交通圈”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国家发改委土地发展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城市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欧阳辉告诉记者,城市群的本质是一体化,一体化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手段。核心含义是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建设的协调效应,产业体系的整体完善,市场要素的对接与对流,公共服务的共享与共建,生态环境的共同防治。

京津冀城市群以前有京津冀8个城市的概念,现在应该包括京津冀11个城市,与京津冀协调发展。当然,在规划策略上,将点与轴串联,以点促区,形成“一核两城三轴四区多节点”。除京津外,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城市将建成区域中心城市。

新概念5

区域环境治理

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深化联合防控合作机制,形成区域环境治理新格局

环境保护专家彭介绍说,跨区域生态工程包括区域生态走廊、绿色房间和跨区域公园系统,以及防沙治沙和生态修复等工程。比如京津冀地区的生态走廊和风道,以及新机场周边配套的生态美化基础设施,都是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可以增加城市之间的生态缓冲区,减少城市之间的污染传播。比如空气污染过程中,可以减缓空气污染程度。从空的整体结构来看,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

新概念6

首都周围的森林湿地公园

共同开展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首都周边森林湿地公园,积极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5年,北京首次提出围绕首都建设国家公园体系:京津冀地区将以连接三地的相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试点,建立国家公园,形成围绕首都的国家公园圈。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解释说,首都周边的国家公园是京津冀的交汇点,包括由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郊野公园串联而成的生态廊道。

他认为,目前首都周边没有带公园功能的绿色空房间。因此,有必要修建一些“绿道”等。,从而将以前互不相连的区域连接起来,形成一片生态走廊。

新概念7

干部选拔任用文书制度

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完善干部推荐和考察办法,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备案制度,坚决纠正用人不正之风,防止干部因病晋升。

中央组织部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提出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文书制度,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实时监督制度,做到有据可依、有查有责。

为了实现全程记录和实时在线监督,北京市从2011年7月开始使用了一套“干部选拔任用记录监督系统”。该系统在记录整个过程的基础上,还具有动态报警、统计分析、报表查询、政策教育等功能。,实现了对干部选拔全过程的监督、预警、分析和预测。如果违反干部选拔的相关政策规定,系统会自动亮起“红灯”警告,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政策规定选拔干部。针对因材施教等激励要求,成亮系统设置“黄灯”提醒项目,鼓励大家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加强和改进工作。

新概念8

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

完善积极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想当官、能当官、成事的浓厚氛围。

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支持改革创新”。此后,各地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容错纠错机制。

去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今年4月,北京市根据首都实际情况,颁布了《中共北京市委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办法》,增加了“容错机制”条款,规定在严格实施问责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作风正派、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干部,把缺乏经验、开拓进取造成的错误和失误与故意违纪违法区分开来。如何区分违纪违法和敢于尝试造成的错误?机构反腐专家、前中国纪检监察研究院副院长李永忠认为,改革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故意违法往往是为了私利。

新概念9

整治“微权力”腐败

认真查处群众周围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切实整治“小官员”、“小权”腐败现象。

2014年1月,中央纪委三中全会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严惩腐败,“老虎”和“苍蝇”要一起打,“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要整顿”。自2015年以来,中央纪委和地方纪检部门不断曝光围绕群众的“四风”和腐败现象。

今年年初召开的北京市纪委十一届六中全会工作报告提出,要认真查处各地群众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重点整治“微观权力”腐败。还列举了土地征收流转过程中存在的贪污、挪用、利民惠农、转移支付资金和集体资产、与民争利、腐败等问题,并提出大家都要查处。

《政治事务》作者/新京报记者黄英邓琦郭超新华沙学良摄影吴江

1.《北京新概念 未来五年,北京将出现这九个新概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新概念 未来五年,北京将出现这九个新概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9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