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子最近比较忙,没时间更新微博。不好意思。上周帅帅泡泡和美丽的琳琳来到深圳,召开第三次分享会,分享迷茫的设计生涯何去何从,遇到瓶颈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下面是水球泡泡老师分享的干货安排。

最近好多毕业生回来了,印象最深的是回来找我一个同学,是第七期的同学。毕业后她去了一家其实还不错的公司。是一家知名的上市教育公司,然后今年部门不盈利,就解散了,回到了总组。大哥被打了一架空,被迫和其他部门合作。如果被排除在外,他打算换工作。回来找我的时候,我带了自己的作品集和一个u盘,里面有这几年的工作内容,问我怎么换作品集,继续找工作。说实话,其实她的情况挺好的,因为回来的时候有同学直接跟我说公司破产了,遣散费也花了,才回来找我。

两年后,她的投资组合几乎没有变化。我翻遍了工作中的东西,但都不是太分散,或者是产品或者开发改变了,没有美感,根本用不上。过了半天,查了一大圈,没有一张可以放入作品集的图。就好像她是从深山里走出来的。工作两年,她在这个行业应该越来越稳了。她积累了大量的金钱、经验和人脉。但事实是事实并非如此,反而适得其反,竞争力远不如两年前刚从学校出来的她。

其实想一想这个原因并不难,因为整个行业的形态都变了。这个事情我在很多公开演讲中都提到过。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起步阶段,我们会发现自己被知识的海洋包围着。好像想学什么都能学,软件,技术,想法。任何知识都是轻松平淡地不断更新的。但随之而来的是,虽然我们都享受它的好处,但我们惊讶地发现,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个时代,似乎一切都被互联网加速了,尤其是竞争。因为知识的爆发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很容易自学。当我们庆幸很多知识都是自己用简单的方式获得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在不断更新那些以傻瓜为导向的高效工具,同时也忽略了身边正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人们。就像我们玩游戏一样,就像高考一样。你会迷路,数学考105分,特别开心。其实根本没必要高兴,因为大家数学考了105分。再大一点说,这个社会的阶级性就是财富的流动,所以竞争是关键,所以我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那一点点股票,在我们稍微停滞的时候,就会很快被稀释,变得一文不值。一边感叹这个社会的财富这么容易洗牌,一边感叹三个月的学习就能让我们的收入翻倍,这样就能成功反击或者轻松挤出公司里的老设计,其实并没有想到你之前积累的东西在这个时代都在迅速贬值,还有一大批人在后面追着你,用新的想法和新的软件,在短时间内缩短你在很长时间内积累的知识总量。

如果你还没意识到我说的话,我想问你,你还记得上个时代考的各种证书吗?我们的四六级证书在求职面试中还能帮到你?有时候,连大学文凭也只有拿到最后的录取通知书,最后入职的时候再去抄,才有用。

某顶级互联网公司的资深HR告诉我,她的面试官基本不看他有什么,知道什么,因为他的东西很大程度上不能用在他们部门。而她非常看重的一个品质就是这个人的学习能力。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变了,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个股,而是增量。

什么样的增量,简单来说,就是提高个人势能的行为方法。增量思维大概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思维方式,用增量思维管理自己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方式。想办法通过不断输出来产生自己的势能,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方法,排除可以阻碍自己不断增值的障碍。我们的第一份工作是使用作品集,但第二份工作必须不再依赖作品集。作品集是对初级人才的筛选方法。第二份工作,岗位不在内部晋升,一定要让别人介绍我们挖墙角。

研究我们呈现作品的方式比细看作品的细节更重要。

我觉得聪明的做法是,一定要以推广链接为目的去做工作,不需要简单的练手就发。如果是为了推广的目的,就要研究各个推广平台的规则。比如詹喜欢什么样的作品,Behance喜欢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怎样才能滴送作品流行起来,以及这个平台上的人和现有的作品风格。如果你的目标是一次性发作品,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的工作内容,但如果你的目标是长期管理自己,那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跟大家分享一下增量思维的落地方法,用什么方法落地你的增量。

不断调整对行业的认识,控制适合自己的轨迹和方向。

增量思维要求你永远不要偷懒。这里的懒不代表每天画画就不懒。这里需要的是,你需要持续关注行业,持续思考。继续参加今天的分享会,继续看到世界上最新最前沿的作品、文章和想法。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找到可以提高你飞行速度的轨迹。

事实上,在大量成熟的互联网公司中,设计师分为两个职位,一个是视觉设计师,一个是交互设计师。就像五年前UI设计师没有和网页设计师分开,现在还混在一起,但很快就会从两个岗位分开,两个思路几乎完全不同的岗位,一个专注于视觉表达,好看的设计,美化,炫目,复杂,奢华等。仔细观察发现,这两组词几乎是反义词。这也决定了这两个岗位以后会分两个角色来执行,所以现在让ui设计师来设计启动页面和设计横幅,类似于当年的web设计师会在公司设计名片展示板的情况,都是过度产品。

但是,未来两个行业的竞争会很不一样。一个是来自传统设计大军的汹涌人流。我以前也尝试过往这个方向发展,后来看到了超酷的3D高手,超酷的原画师,无敌的字体设计师。每个人都对我们现在作为视觉设计师的位置垂涎三尺。再加上中国大学没毕业的设计师人群,这个位置注定是那种拼个你死我活的位置。不是他不好,只是这条赛道太有竞争力了。

再回头看另一个,根据苹果在最近的wwdc大会上公布的数字,一个接触代码最少的孩子是6岁,接触代码最多的奶奶是84岁。代码实现只会往更简单更蠢的方向走。我觉得从难度上来说,代码和手绘,3D,字体设计,这些需要硬技能,永远不会变简单的东西,傻逼的速度简直是起飞,所以第一,我们容易学。

第二,动态效果方面,未来手机的机器性能会逐渐提升,设计会逐渐变得扁平化、简约化。下一个时代一定是动态交互来增加用户体验,或者说产品下一阶段的设计一定是以用户的操作为中心,用户的操作一定不是一个静态的页面想表达就表达的。从最近的微软设计语言可以看出,下一个时代的设计必然伴随着时间维度上的显示模式

其实我觉得有两种动态效果,一种叫动态展示,一种叫动态互动。比如一个漂亮的引导页面动画,一个漂亮的下拉刷新,从性能上来说都是动态显示。其实未来所有的展示部分都应该通过视觉设计来完成,但这些方面并没有那么重要,动态交互一定是未来的亮点。在美国,UX设计师已经完全取代了UI设计师,但在未来,我认为动态交互应该是未来UX设计师展示交接工作最重要的方式,行为设计的核心一定是带有时间轴的设计。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说,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站酷首页推荐的作品都是gif,流行的作品有一大半都是追浪中的gif,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未来。

然后你这样看的话,你会发现以前的行业能去一趟的人太少了,然后你一点点努力就能把工作做好。我在目前的新课程中一直在倡导这种理念,就是文字里有东西,及时改变我们的头像很简单。有很多互动的想法可以思考,如何提高我们工具的效率,然后用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是用文字表达事物的设计。

跳层思考

提高我们增量的下一个关键因素是跳过思维。什么是跳跃式思维?

其实学生要搞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人生一般都是线性曲线增长的,如果用收入来衡量这个维度,那就更明显了,那就是你到了中年就会达到收入的顶峰。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忍好几年。这就像小学的加减乘除,中学的方程,大学的微积分。我们的数学能力似乎一直在增长,就像我们的人生曲线一样,但不代表你小学是失败者,初中是恶霸,也不代表你初中学完方程就能去清华。你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比如你现在是设计师,你通过跳层来做,你进入下一个阶段,你成为你的老板。如果你现在面临和他一样的问题,你该怎么办,能不能做到,如果明天他病了,或者所有人都走了,你现在能不能处理好,或者公司所有人都离职了,你愿意留下来重组这个摊子重新开始吗?你觉得你现在做的事情不是工资那么简单吗?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不能毫不犹豫地获得随之而来的体验。你不配享受这样做的果实,你永远是农民工。

我们用我们能做的和不能做的去工作,去学习新的技能,去建立新的关系,去热情地工作。这个时代一定会给你一个回应。现在我觉得这多简单。我们经常在工作的泥潭中挣扎,然后迷失了自我。

其实越小越容易跳级。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年轻的时候提前学了一些课程,我们总是可以在班里出类拔萃。到了工作阶段,是我们职业生涯中最容易跳级的时候,尤其是20岁的时候。

其实工资,加班的辛苦,岗位的作用,只是一堵格子墙。你对自己用多少钱做多少事的思考,是阻挡绝大多数人的框架。它构建了整个金字塔的稳定性,它的存在让你很难跳到下一个层次。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个人价值观需要集体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推动。增量思维要求我们不仅要专注于简单的自然增长,还要提前站在一个不属于这个阶段的平台上,用下一阶段的思维强行突破我们的能力壁垒,减少知识浪费,减少这个阶段之后无用的知识,比如报销门票等等,增加下一阶段或者最后阶段需要的技能,那么你的增量就会随着加速度呈指数级增长。

加速你个人价值的增长

除了前面提到的选择正确的轨迹和思考跳格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论。在这里,我想谈谈在我们这个时代提高自己的更简单的方法,从我们自己的工作领域开始。我们很多人做设计,都卡在一个关键点上,那就是审美。很多同学都知道自己的提高主要在于审美,所以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对审美的理解。

审美和两个原因有关,一个是浏览量,一个是敏感度。

页面浏览量是被动的自然增长。它决定了你是否见过某种东西,然后它会进入你的潜意识,进而影响你的设计。我们去过一线城市,看过各种好看的环境指南,海报,设计风格,你会有一定程度的印象。这个程度会让你觉得二三线城市很多密集的红绿设计很可怕。

敏感度是开初级设计师和高级设计师的关键。从初级到高级,关键不是你见过多少东西,做过多少设计,有多少只能是熟练的艺术家。很多人对设计作品有着相似的认识,但不同的人在其中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那么如何提高你的敏感度,这似乎需要比自动增加页面浏览量更多的方法。

在这里,我们分享几种方法。

背景故事

八年的交互设计和教学经验,让我这样的人感受到了什么是设计。当你看到苹果音乐中苹果的设计可以横向波动的时候,我可以认为这个设计已经出现在索尼ps系列中了。很有意思。如果它的背景能再弯一点,我就能感受到里面的乐趣了。

比如我在追浪的时候看到这个人的设计,我们可以认为是windowsphone流畅设计中的光的设计。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这些故事都是装腔作势,毫无用处的。但是真的会影响你的敏感度。我看到很多人在设计的时候不知道选择什么字体,但是现在很多人在选择的字体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字体和思想,这可能是设计上差距拉大的关键原因。

同感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敏感的人一般都是听者”。能够理解别人的能力,听了很多故事,换个角度看,可以重新理解很多感受。角度越多,理解的层次越多。

好的设计就像好的美食家。他们关闭其他感官,专注于味觉,然后关闭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然后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很多敬业的工匠都是苦行僧。当老师的时候,每天接触N多种风格,各种风格的舞蹈,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和体验。只有设计自己,比较自己,复制自己,观察自己,才能体会到细微的差距,才能知道自己的改进方向,很多东西,走同一条路,你才会有这种共情。了解别人的故事,想象他们经历过同样的事情,可以让他们高度敏感,勇敢地接触不同的风格,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把它们揉进自己的系统。

你很难获得这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而不去试图理解和触动与我们共事的人和与我们合作的人的感受。所以,很多敏感你不懂。你不知道手机的屏幕应该被设计得这么亮,因为你不知道在商场的柜台上放这些手机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醒目感觉。只是因为你没有同理心的理解卖家的想法。试着从多种角度看你的设计,试着去倾听和思考多种人的想法,这个时候你会变得敏感,能够观察到那些细微的差异。

第二个思考点在于圈子学习和圈子提升的方式。这是我去年在大聚会上提出的想法,今年我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这样的做法上。

在这里,我想谈谈对外说话和一起转圈学习。最近在研究的一件事就是设计师的个人品牌建设。在这里,我想谈谈我们正在做的一个项目,uigreat,这实际上是一个实验项目。我想随此事谈一谈设计师增量的新思路。

首先我想说一下个人日常手部训练的重要性。我觉得用在设计师领域是很不错的。做了这么多年的设计,最近开始做新东西的时候,这种感觉特别好,就是你千万不要闭门造车,因为设计师都是这样的,需要时刻训练自己的技能。这可能是老一辈人说的。你需要注意大量的欣赏和批评,你需要研究如何获得更高的曝光率。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但你需要控制自己,不要被要求关注的心带走。这样做真的很残忍。但这就是美。

除了完成生活的工作,我们还必须继续审视自己的设计作品,或者说战胜自己对设计的感受。但这东西就像让我们学英语减肥戒烟一样。道理我们都懂,但说到你,你会发现你根本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

每个人都有惰性,我上面说了那么多,你知道真相,但是你做了,你就做不出来,都是徒劳。

有一本书叫《游戏改变世界》

它提出了一个很棒的概念,就是持续高效的反馈。说的是人类的本质其实就是游戏,比如高考。各种学科其实就是各种类型的游戏,分数其实就是经验值。但似乎没有人能沉迷于学习,只是都沉迷于游戏。为什么,其实游戏有三个特点让我们上瘾。

第一,及时反馈

第二,不可预知的惊喜

第三,满足能力目标

高考没有这三个特点,尤其是第一点,反馈及时,你很难把自己的努力和最后的成绩联系起来。游戏不是这样的,杀人有经验值,大招有特效,累了俄罗斯方块马上淘汰。

我选择了追浪的平台。为什么,我开始是这样构思的。首先,我们需要给学生及时的反馈,所以绝对不可能站的很酷,因为一个作品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在整个作品完成之前,我的斗志已经快消磨殆尽了。所以我们不选择站凉,而是选择追浪,因为追浪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通过简单的小练习得到非常好的反馈,是一个可以不断得到反馈的平台。

圈子改善的形式真的开始了。我会发现,他们互相比较的时候,大家都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努力,感觉自己努力是很平常的事。少了很多借口,然后加入的人多了,就会导致更多的人。慢慢的,圈子就形成了。

就像我之前说的,毕业后你的势能和增量一直在减少,但是你的影响力和链接属性可以继续增加。

总结

好了,今天想分享的就这些了。东西都散了。总结一下,我提到了增量方式,一个轨迹,一个心态,三个方法论。

1.《拨开迷雾 拨开迷雾,增量思维—且慢深圳分享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拨开迷雾 拨开迷雾,增量思维—且慢深圳分享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1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