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形势呈现出积极趋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首席经济学家徐洪才在同日举行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月报”上指出,中国失业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就业困难人数减少,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从4.05%降至4.02%。“总体而言,中国的就业形势有所改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胜勇17日表示,我国就业规模扩大,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34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6万个。3月底,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以下,3月份调查失业率环比下降。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表示,近年来,中国不再把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而是更加关注就业等民生指标。

随着就业的稳步扩大,中国居民的收入也取得了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增速“跑赢”GDP。农村居民收入增长7.2%,比同期GDP增速高0.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预测,在中长期内,中国3.7亿农村劳动力中有相当一部分将流向城镇就业。近期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趋势:2月底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7253亿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7%。蔡指出,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就业压力很大一部分将来自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而服务业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但是,虽然中国总体稳定就业形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城镇新增劳动力仍处于较高水平,农业转移劳动力仍保持一定规模,因此今年就业压力仍较大。

蔡表示,除了发展服务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外,还应通过调整产业区域布局来优化就业结构。此外,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最关键的途径。“研究发现,民营经济是促进就业的主力军,应采取减税、免税等措施,鼓励民营经济和小微经济发展。”

中国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在城镇新增5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增强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和弱势群体的就业保障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表示将通过工业、金融、税收和贸易等一揽子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支持发展新的就业形式,不断扩大新的空就业岗位。

1.《一季度中国就业形势呈现向好态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季度中国就业形势呈现向好态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3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