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携手前行。6月7日至10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重回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倡之地。第三次访问哈萨克斯坦,连续第五年出席上合组织峰会,习近平主席此次中亚之行,着眼中哈双边友好,致力欧亚区域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之行、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之旅。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深情讲述了中哈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史诗中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印证着中哈友谊,充分说明了两国人民心心相映、亲如手足。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音乐家冼星海与“阿拉木图的冼星海大道”

阿拉木图冼星海纪念碑上的浮雕像特写

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有一条冼星海大道,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待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

寻找母亲瓦莲金娜:迟到半个世纪的幸福

上世纪40年代末,一位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小伙儿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美丽姑娘瓦莲金娜,两个人真心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瓦莲金娜回国了,当时他们的儿子才6岁。

离开中国前,母亲瓦莲金娜带着儿子黎远康和他的姐姐在一家照相馆合影

这个孩子长大后,不断寻找自己的母亲,想尽了各种办法,始终没有音讯。2009年,儿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瓦莲金娜,他的母亲就住在阿拉木图。这一年,儿子61岁,瓦莲金娜80岁。后来,儿子来到阿拉木图看望母亲,还把母亲接到中国旅游。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幸福,是中哈人民友好的有力见证。

儿子黎远康和母亲瓦莲金娜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和RH阴性血

RH阴性血型在中国属于十分稀有的血型,被称为“熊猫血”。这种血型的病人很难找到血源,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正是这种血型,在海南大学读书期间,鲁斯兰自200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每年两次,为一些中国病人解除病痛作出了贡献。

海南大学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鲁斯兰

当中国朋友称赞鲁斯兰时,鲁斯兰说:“我觉得应该帮助别人,献血是我应该做的。”

1.《黎远康 学习他——感人故事印证中哈友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黎远康 学习他——感人故事印证中哈友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3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