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嫦娥4号升空飞往38万公里外的月球。国家航天局月球探测与航天工程中心指出,嫦娥四号是“今年最重要的航天任务”,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微信号8月写道:“这不仅对展示中国科技创新实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对未来探月工程、深空空探测领域发展和建设航天强国也具有重要意义。”

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升空空,将卫星送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0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嫦娥四号将进行月球车巡逻探测、着陆器原地探测及其联合探测,着陆点将是月球背面最大最古老的艾肯特撞击盆地的冯卡门陨石坑。冯卡门是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的老师。"

今年8月17日,在中国古都Xi,豪雅携手中国探月工程,打造“月球上”中国探月科学论坛。中国探月工程第一任首席科学家、探月科学营名誉营长欧阳自远介绍。

郭永亮拍摄

“度过一个满月,

是中国人对美的向往。"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赞美月亮的诗句。中国孩子三岁开始背唐诗。第一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我床脚那么亮的微光,会不会已经有霜了?。我抬起头凝视着月亮,低下头,怀旧之情油然而生。.....月亮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一个和谐温暖的含义。中国人对美的向往是什么?四个字,度过美好的一个月。”欧阳紫媛说。

八百里秦川相会。在2018年的长安这一天,豪雅和中国探月工程如期举办了“在月球上”中国探月科学论坛。坐在年轻女演员杨颖身边的80岁高龄的欧阳紫媛,不仅可以用“英姿飒爽”来形容。

“嫦娥是中国的月神。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至少有二十个月神。有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日本月神KAguya是一个敢于反抗皇权的美女。她曾经独自驾驶皇冠去月宫。当年日本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曾经跟我说,你们中国的探月工程名字不错。嫦娥工程一听就跟月亮有关。而嫦娥,中国人也。日本的探月工程叫做‘月亮女神工程’。天知道她是谁。!现在他们改了,叫“惠工程”。但有一点是全世界的月神都是女性,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对女性的崇拜和依恋,说明人们对月亮的想象是充满温情的。”欧阳紫媛接着说道。

作为著名的天体化学和地球化学家,中国探月工程第一任首席科学家有一个更为亲切的名字——“嫦娥之父”。

回想起来,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了人类时代的到来。那一刻,欧阳紫媛生平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震撼。“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人类对台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实质性阶段。如果中国在这一新领域落后于其他国家,必将成为这个国家最大的遗憾。”欧阳自远坚信中国也将进入空时代,我们要为空时代早日在中国到来做好准备。1958年,美国和苏联相继开始探索月球。共发射了108枚月球探测器,并进行了各种类型的月球探测。美国实现了六次载人登月,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与此同时,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刚刚建立,满目疮痍,一贫如洗。但欧阳自远的目光并不局限于眼前的困难,而是望着月亮和远方。

1958年开始收集和全面分析美苏探测月球和行星的科学目标、技术路线、载荷性能和探测结果;另一方面,它开始研究各种外星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埃、月球和火星的岩石等。,并建立相关实验室培养年轻一代科学家;结合国情,梳理了中国探月探火星的战略目标、发展步骤和规划。

经过35年的不断努力,1993年欧阳自远正式提出了“发展中国探月”的构想,后来国家863工程被确立为“中国探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可以说,从那以后,中国的探月计划迈出了真正的一步,先后开展了中国探月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以及探月卫星总体方案的研究。

进入新世纪,2003年2月28日,国防科工委召开了探月工程前期开发会议,正式宣布探月工程进入前期开发阶段,并宣布成立由栾、孙家栋、欧阳自远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探月工程前期开发阶段的相关事务。欧阳自远被任命为中国月球探测的首席科学家。于是,七十岁的欧阳院士正式步入了向上的“探月轨道”。

郭永亮拍摄

按照欧阳自远给出的“时间表”,我国探月分为“探索”、“着陆”、“布点”三个阶段,目前开展的探月工程仍属于“探索”阶段,即无人探月阶段。无人探月阶段分为“探月”、“探月”和“采样返回”三个阶段,其中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执行“月球轨道”,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执行“月球下降”,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执行“返回”,即采样返回。其中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是执行任务的探测器,嫦娥二号、嫦娥四号、嫦娥六号都是备份。

轮廓分明,心胸开阔。十年来,世界看到“中国探月”决心一步一步向前迈进: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二期工程成功发射,完成了一系列探月任务,成功进行了多项扩张性试验;2013年12月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探月工程第二阶段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太”空。嫦娥三号探测器包括中国第一辆月球车玉兔和一个着陆器,着陆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并进行“天空测量、地球观测和月球测量”的科学探索。截至2016年7月31日,嫦娥三号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已经形成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很多是世界第一,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1000多年前,盛唐诗人李白在《摆酒求月》中绣口吐槽,说“今人不见古月,今月曾照古人。古人今日若流水,皆望明月。”时光荏苒,人与自然是有共鸣的。在Xi安“月球上”科普论坛上,欧阳自远表示,由于月球总是同侧面向地球,其背面不仅可以观察,还可以阻挡通信信号,目前还没有人类探测器在该地区着陆。“定于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月史上的首次。“可以想象,嫦娥工程的第二阶段到那时将是完全成功的——中国的探月工程将进入第三阶段“取样并从月球返回”。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成功发射。

为了迎接2021年伟大的第一个100年的到来,国家批准了中国的三个月球和火星探测计划及实施方案:2018年,发射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软着陆月球背面,进行科学探测;2019年实施嫦娥五号月面,利用铲钻取样返回地球,对月球样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实验室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2020年,中国将进行首次火星探测,发射火星卫星和火星车巡逻,开展火星空与火星表面的联合探测。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但是人类不能一直待在摇篮里。"

1935年,欧阳自远出生在江西古城吉安。小城镇自古有山河之福,是中国近代红色革命的摇篮。他出生时,母亲正在分娩,医生借助产钳把他安全地带到了人间。在侧室读书的舅舅,偶然读到《论语》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跟家里人说,孩子生得这么辛苦,一定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就叫他“远方来”。欧阳自远得名。

远道而来,还要奔向远方。欧阳自远年轻时离开家乡,用了40年。他毕生的研究项目也在遥远的天河星汉。“我研究的陨石来自遥远的Tai 空,后来研究的宇宙尘埃和月球岩石也来自遥远的Tai 空,甚至成为探月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也许这是一个幸运的机缘巧合。”欧阳紫媛说。

“小时不知月,名曰白玉盘。”欧阳自远小时候总是迷恋天上的各种现象空。高中毕业的时候,正是新中国诞生的时候,国家急需大量矿产资源方面的人才。“国家的需要是我的愿望。”于是他没有选择爱好天文学,而是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决心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找矿,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在地质调查上,他经常背着一壶水,书包里装着几个馒头,早出晚归;说起学术研究,1958年发表了《长江中下游四嘎岩型铜铁矿床的成因》,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我国铁陨石和石陨石的研究成果。1963年,他写了一本关于核转化能量和地球物质进化的专著,推测20亿年前自然界可能形成天然核反应堆。后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在非洲加蓬发现了这一现象。

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当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34岁的研究员欧阳自远负责中国地下原子弹爆炸的选址、地下核试验过程的模拟以及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我当时很感慨,因为中国的探太空没有眉毛,所以登月是不可想象的。”同年9月,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

由于欧阳自远在外国材料研究和探索领域的杰出成就,他甚至会在日常工作之外被人接近“宝藏”。

“文革”期间,河北省藁城县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铜兵器——岳。令考古学家惊讶的是,在这个钹的刀刃上嵌入了一块铁,这立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如果能证明这块铁是人工冶炼的,那么中国冶铁的历史就不再从春秋战国开始,而是从商朝开始了!中国的冶铁历史将提前一千年。

中国谨慎的考古学家通过一点点采样发现了欧阳紫苑。他用电子探针分析证明这是一颗从宇宙空降落到地面的铁陨石,其成分相当于现在流行的“铬镍不锈钢”。这项研究的结果让历史学家悬着的心放下了,这种像“天上飞仙”一样的武器是当时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现在仍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与月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发生在1978年。那一年,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并代表卡特总统赠送了一份礼物——一个仅重1克的月球岩石样本。当时欧阳自远的陨石研究在国内收效甚微,被推荐主持中国科学院贵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岩石研究。之后将重1克的“宝宝”分成两部分,0.5克用于研究,另一半送到北京天文馆供大众观看。

“仅仅通过研究0.5g的石头,我们就组织了全国十几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特征、同位素组成、矿物成分、结构、形成过程和时代、演化史等。欧阳自远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发表了14篇研究论文,最终证实了这块石头是阿波罗17号收集的,并确认了收集地点。

没有台阶的堆积,甚至没有千里。正是各方面的实践和理论储备,为今天中国探月工程的科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待在摇篮里”,这句话几乎成了欧阳紫媛的口头禅。在他看来,探月工程意义重大。核聚变发电可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能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月球。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悄悄的对月球上氦-3的分布、储备、提取、净化、运输、环保等进行相关研究。这种特别清洁、安全、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在地球上很难得到,被科学家称为“完美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人类可能会建立起沿着月球轨道飞行的空站,并将月球作为登陆更遥远星球的立足点。欧阳自远说,“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有各自的探月计划,我国探月计划的现状是:先拦截,后追击”。

q-北京青年周刊

阿——欧阳自远

雌三醇环戊醚

在你看来,人类探索和飞往月球的意义是什么?

探月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有上月球的能力?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说,离开地球去另一个天体,是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中国已经发射了200多颗卫星和宇宙飞船,但它们从未离开过地球,它们都围绕地球运行。正如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最终会成长并离开自己的摇篮。中国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地球的摇篮,我们必须冲出地球,这就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术要求,从而推动了新技术的发展。

第二,月球上很多科学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答,在科学上留下了很多空白色,需要我们去探索。

第三,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从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为什么那么多国家要探索月球?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如何开发利用月球的资源和能源,特别是氦-3的数量,可以满足地球几千年的能源需求。中国人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而不是忽视它。只有中国能够登上月球,登陆月球,开发利用月球,中国才有权利参加月球上的国际组织,中国才有权利在月球上发言,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Q2

目前,通过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探月获得的科学数据和信息,我们对月球有哪些重要的新认识?

嫦娥一号在几个方面做得很好:一是中国的全月影像图和三维图实现了对月球表面的全覆盖,没有任何差距,很多国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次,月球表面成分的检测可以检测十几种化学元素、各种矿物和岩石类型的含量和分布,也是目前最好的。第三,最近几个月的环境检测空也很全面。特别是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发现月球表面月球土壤中氦-3的分布和总资源。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上个月完成了最近几个月空的所有探测任务,绘制了一张7米分辨率的月球影像图和一张全月立体图,比一个足球场的面积还大,在分辨率、影像质量、镶嵌精度、数据一致性和地图的完整性等方面都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嫦娥二号的扩展实验在太阳和地球重力动态平衡的拉格朗日L2位置探测了235天的太阳活动和喷发,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为研究太阳活动和喷发提供了系统的科学依据。嫦娥二号在距离地球702万公里处首次与小行星4179相遇,获得了小行星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轨道等科学数据。嫦娥二号已经成为太阳系中的人造小天体,绕太阳运行,2029年将在地球附近飞行。

嫦娥三号登陆月球表面,开展了“巡天、对地观测、测月”等开创性工作。首先,月球上的天文观测被称为天空测量。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恒星空,发现了许多光学可变的恒星。其次,可以全方位监测地球等离子体层的大小、结构和离子密度的变化,观察地球环境的变化;第三,月球车有雷达探测月球内部的分层,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Q3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这将是世界上第一艘软着陆并在月球背面巡逻的航天器。为什么要在月球背面着陆?还有一个热门话题。关于“月球背面”的传说很多。你怎么想呢?

从地球上,我们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因为月球同时自转和绕地球公转,只是因为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总会看到月球的一面。因为没人见过月球背面,所以有各种传说和猜想,几乎都是编造的。

首先,月亮不是空心,而是实实在在的心。它从来不是外星人建造的。它的历史大约有45亿年。其次,月球背面没有外星人活动的迹象。月亮是一个严酷的世界。白天超过100摄氏度,晚上零下180摄氏度。温差可以达到300摄氏度。没有空空气。环境对生物来说太恶劣了。

之前所有的探测器,包括美国的六次载人登月任务,都是在月球正面着陆,因为方便了地球地面与它们的接触和反馈,月球背面还是处女地。虽然我们也拍了照片,知道月球背面和正面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能在那里着陆,我们就可以全面全面地推断月球的整个历史。

最古老的历史隐藏在月球背面,最古老的岩石暴露在月球最大的撞击盆地——艾肯特盆地的深坑中。而这个问题,如果不去月球背面调查收集,没人能做到。在月球背面工作需要高科技。因为没有来自地球的信号,我们看不见,也沟通不了。所以我现在要建一座桥。5月发射的“鹊桥”中继星用于连接地球和月球背面,保证通讯畅通。

月球背面也有特殊优势。月球前后的电磁环境完全不同。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清爽,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进行低频无线电研究的地方。所有的噪音都被月亮的正面挡住了。它可以清晰地接收到大量来自早期宇宙的信息。比如宇宙起源的时候,有一些特殊的过程,释放出长波信号。由于地球电离层的干扰,这些信息无法在地球和月球正面接收到,也无法获得可信的数据。如果把仪器放在月球背面记录宇宙的长波辐射,条件就得天独厚了。

Q4

几十年前人类登上了月球。你认为中国有必要进行载人登月吗?无人探测器能否完全替代人类的工作?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放置仪器,也可以放置一些固定的仪器和标记进行长期观察,比如地震仪。人们离开月球后,仪器经常可以向地球发回月球地震的信息。这些仪器需要人把它们放在特定的位置,但无人探测器做不到这样的事情。人们也可以带回大量的月球样本。他们可以选择岩石和土壤,他们选择样本的能力相对较高。

目前中国的无人探测器登月后还没有安全返回,所以不敢让宇航员承担这么大的风险。但是,实施载人登月有很多科学价值,还会进行很多新的实验项目。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比如运载能力、交会对接技术、登月返程技术,这些都是挑战。

到月球的距离离地球很近,即使有问题,也比火星更容易返回地球,但如果火星上发生意外,就不容易返回了。从未来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载人登月毕竟不同于机器人,有主动性,比如埋仪器,建立月球工作站,这些都需要人类在月球上活动。

Q5

说到火星,金星和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为什么包括SpaceX和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内的各国航天机构在去年9月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火星移民计划,好像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火星?

因为火星最像地球。第一,人类在火星上发现了液态水活动的记录:干涸的河流湖泊,北半球的海洋盆地,陡坡崩塌导致地下水喷涌形成的冲积扇。根据最新研究,火星上的水很可能大部分隐藏在地下。

第二,中国科学家林对火星陨石的碳同位素研究表明,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这项研究是证明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活动的最有力证据。

第三,火星也有四季,火星上的日子和地球上的日子差不多。因此,火星被公认为是人类生存最有希望的星球。当然,火星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相比还是很差的。比如火星表面很干燥,年平均气温零下60摄氏度,火星大气很稀薄,气压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

所以,要把火星改造成一个宜居星球,可能需要很多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目标是改造火星,人为释放温室气体,制造温室效应,增加火星的大气密度和地表温度,融化火星极地的干冰和水冰,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产生液态水。引进一些低等植物,逐步改善火星表面的生态环境,逐步把红色的火星改造成绿色的火星,然后逐渐变成像我们地球一样生机勃勃的蓝色星球。

金星虽然离地球最近,但它的大气密度极高,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大约90个大气压。温室效应极其严重。金星表面温度达到460摄氏度,金星表面环境属于高温高压,生命无法存活。金星表面有大量的火山活动和喷发,生态环境极其恶劣。金星无法改造,无法繁衍生息。

TIPS!

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空间活动的三大领域。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探月、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经过选择和改造,设计使用寿命为一年。

嫦娥一号卫星。图片来源:东方IC

工作历史:2007年10月24日,搭载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楼点火发射。2007年10月25日下午,首次变轨,卫星轨道近地点升至距地球600公里左右。2007年10月31日,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真正开始从地球飞往月球。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以登月结束了它的使命。

成果:嫦娥一号首次利用CCD立体相机获得了全月球120m分辨率图像和月球包括月球南北两极的三维地形图。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获得过三维满月图。

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是中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二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中国探月二期工程技术带头人。跟随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

嫦娥二号绕月飞行仿真。图片来源:东方IC

工作历史: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二号,2010年10月2日凌晨完成第一次地月成像。2010年10月6日上午,他进入绕月轨道,成功实施近几个月来的第一次刹车,以12小时左右的周期进入绕月椭圆轨道。2012年12月15日,嫦娥二号卫星项目结束。

成果:这是我国首次进行拉格朗日点转移轨道和任务轨道的设计和控制,实现了150万公里的远程测控通信。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访问太阳和地球之间的L2点的国家和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从月球轨道到达L2点的国家和组织。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嫦娥工程二期的探测器,是我国首个软着陆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月球巡视探测器组成。

嫦娥三号着陆器拍摄的月球车。图片来源:东方IC

玉兔月球车上的全景相机和导航相机。图片来源:东方IC

工作经历:2013年12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3b送我到台空。2014年3月14日,“玉兔”月球车自主醒来成功。2014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登月一周年。2016年8月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过载工作19个月后正式退役。

成果:完成首个月球地质剖面图;完成第一次天体普查;第一次证明月亮没有

水;首次获得了地球等离子层的图像。

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是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背面巡逻探测的航天器,将于2018年12月8日登高空,进行科学探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空间活动的三大领域。

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探月、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中国探月工程第一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出席了豪雅“月球上”中国探月科学论坛。豪雅是中国探月项目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官方计时员。她与中国航天工业的合作始于2016年。与中国火星探测项目合作后,豪雅再次成为中国探月项目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于2017年成为西昌官方计时员。这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第一个官方合作的国际品牌。在论坛上,欧阳紫媛佩戴了豪雅探月专用版手表。“在探月任务中,测控通信系统需要随时高精度的定时。因为地球、月球和探测器系统都要一起工作,1秒的差异非常不好,可能导致探测器飞走。”在他看来,探月工程和钟表的追求是一样的:卓越,精准。“只要你坚持这种精神,一切都可以做好。”

1.《欧阳自远 专访“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揭开“月之背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欧阳自远 专访“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揭开“月之背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3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