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全球经济陷入金融恐慌。金融危机的标志性事件是雷曼兄弟的破产。当时的市场崩盘还历历在目,曾经闪耀在光环中的华尔街,轰然千里。十年过去了,金融市场和政府有没有吸取教训?哪些金融领域值得高度关注?

那天

雷曼兄弟并不是最大的银行,但它的倒闭动摇了全球金融体系,甚至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全球经济的猜测。

雷曼兄弟破产的根源在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当时房地产泡沫破裂,很多市场资产价格暴跌,雷曼兄弟也未能幸免。从2004年到2007年,雷曼兄弟经历了次贷高峰,抵押贷款和商业地产打包成数十亿美元的债券。就在次贷危机蔓延之际,雷曼逆风而行,买入大量商业和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大量写字楼和公寓楼。可以说雷曼误判了次贷危机的形势。

2008年9月15日,雷曼根据《联邦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引发了其子公司一系列破产诉讼和复杂的跨境诉讼。那么,美国政府就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利用政府财政帮助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这是金融机构大到不能倒的系统性风险。在困境中,美国政府冒险放弃对雷曼的救助,导致投资者信心完全崩溃,全球股市持续暴跌,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巴菲特最近还亲自告诉当时的现场:他接到一位银行家的电话,电话中的银行家计划收购濒临破产的雷曼兄弟,并希望巴菲特提供担保。巴菲特让他发传真写一份详细的方案,但巴菲特最终没有收到传真,雷曼兄弟破产了。直到次年夏天,巴菲特才在女儿的帮助下,在手机上看到了这位银行家发来的一些信息。但巴菲特表示,即使当时看到这个消息,雷曼兄弟也未必能起死回生。

对于普通金融从业者来说,雷曼事件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周华于200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金融工程。毕业后,周华直接进入了当时的雷曼兄弟,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金融交易员。“刚入职的时候,我和同事其实都觉得雷曼岌岌可危,但毕竟雷曼是金融巨头,经历了百年风雨,应该还能撑过这一关。”周华回忆道,“直到2008年9月14日晚上,人们在雷曼兄弟的门口进进出出。很多员工拿着纸箱,甚至行李箱走出大楼,有的人小声拥抱,互道再见。”

几经波折,巴克莱集团随后收购了雷曼兄弟的核心业务。周华清楚地记得巴克莱收购雷曼后的情形:雷曼最初的地毯是绿色的,后来变成了巴克莱的蓝色。电脑桌面也被巴克莱桌面取代。许多前雷曼员工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如果你想留下,请回复。

这十年

十年过去了,全球经济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美国财政部颁布金融业救助标准,美国国会通过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尤其是针对“大到不能倒”的现象。但10年后,全球大型银行家的资产变大了,而不是变小了,美国甚至发出了放松金融监管的信号。

至于经济方面,当时的奥巴马政府也颁布了一项救楼市的计划,总额达2750亿美元。2009年,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随后推出几轮量化宽松计划刺激经济。除了美国,超低利率一度风靡全球。

随后,迪拜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希腊债务危机甚至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虽然希腊等“欧洲猪国”已逐步走出危机,但欧元区经济仍在低速复苏。

可以说,雷曼危机爆发10年后,美国经济表现强劲,欧元区复苏态势明显。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整体进入复苏通道。然而,世界经济前景仍有许多不确定性。

的确,在发达国家央行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多年后,许多国家的经济都不同程度地恢复了增长,因此投资者很容易认为量化宽松、超低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是成功的决策。但现在美联储已经走上了加息和“退出”的道路,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陷入动荡。如何“接受”流动性,何时“接受”流动性,再次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问题。

就在今年,阿根廷和土耳其的货币危机席卷了新兴市场,全球贸易战阴云密布...或许这就是各行各业趁着“雷曼事件十周年”期待下一次衰退或危机的导火索。

吸取教训

所以,“我们准备好迎接下一场危机了吗?”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前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近日联名撰文,提出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文章回应:“是的,在某些方面。金融监管改革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灵活性,降低危机的可能性。银行等各大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更强……我们主要担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防御性特征会逐渐消失。在金融体系不受监管约束的角落,冒险行为会重新出现。”

作为雷曼破产的见证者和金融危机的见证者,雷曼前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保罗·希尔德写下了他吸取的教训:从一开始,他就竭尽全力防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演变,因为危机极具破坏性;由于金融危机的潜在性是现代金融体系设计的一个固有特征,它不能被永久放弃,因此“最后贷款人”的职能角色应设计为快速应对和解决危机。

近年来,以区块链科技为代表的金融技术创新方兴未艾,但这种基于技术的金融创新对许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对于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来说,金融技术正在迅速崛起和方兴未艾,中国在金融技术的市场规模和创新深度方面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回答《证券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不知道下一次危机为什么会爆发,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影子银行体系和金融领域的金融技术。该体系所发挥的作用还应该确保市场稳定,同时鼓励创新。”

“当前的传统经济体系比危机前更强大、更资本化、更具流动性。同时,全球各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和监管能力也更强,管理措施更完善,危机意识水平也更高。”至于可能引发下一次危机的原因,拉加德还提到,一些国家通过提高关税和限制外资来增加贸易壁垒,这也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必须对此予以密切关注。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公司的管理合伙人张立军表示,2008年,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大到不能倒”,以及影子银行等问题。2018年,“大到不能倒”逐渐演变成网贷、网上消费金融等“多到不能倒”的问题。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和云、区块链和量子计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将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领域。

事实上,经济金融体系中的繁荣-危机-繁荣,与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是相似的。从危机中吸取教训,明确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界限,可能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

一夜破产的场景在我脑海中历历在目

在最近热播的港剧《再创造》中,购买雷曼迷你债务的人在中环举着标语牌要求赔偿,这让人们想起了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在香港登陆的场景。10年后,维多利亚港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各种各样的人仍然在中环皇后大道来往。但对很多香港人来说,08年发生的事情就像昨天一样,记忆犹新。

老刘喝了口咖啡,点燃了手中的香烟。回想起2008年,他摇摇头,形容“太糟糕了”。“我当时差点破产。当时我正准备结婚买房。我压力很大。我只是想在股市发大财,把我所有的净资产都放10倍杠杆,买股票。我知道美国已经有次贷危机了。我在想我是不是真的来了香港,就是没有办法把何文田的车位全部以不到8000港币的价格卖给抵押公司。如果现在获得这些停车位,那就要花费几十万。”如今,他频繁往返于内地和香港之间,香港股市的失利让他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内地的业务发展上。“如果没有金融风暴,我可能还是个大老板,过着安逸的生活,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忙。后来在a股开户,在洋河和华兰生物上多赚了几十万。”

而且他不是最差的。今天,很多在中环工作的人,都能看到那个在中环星展银行门口说了很多年话的老人,举着“银行骗了爷爷奶奶的棺材,还了我养老钱”的牌子,而其他人则在湾仔举着写着“弱势群体,提问者,雷曼受害者,讨回公道”的横幅。

这样的人被称为香港雷曼的债务受害者。“同年,我斥资300万港元购买了雷曼迷你债,这是2008年4月最后一批购买者。我以为不管债券怎么样,都会有保障的。”说起这件事,A MAY很不愿意回忆,“我不知道什么是结构性产品,我要被赎回,一夜之间就要赔钱。”

记者了解到,当年香港银行很多销售人员学历低,没有金融知识,搞不清楚雷曼到底发什么产品。因为最低购买金额只有4万港元,所以有很多低文化水平的投资者,包括老人和出租车司机。据香港媒体报道,就连著名歌手张学友和演员曾志伟也购买了雷曼的债务,并遭受重大损失。

直到2008年9月15日,知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直接导致与雷曼兄弟相关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提前赎回,产品中包含的金融资产和抵押品在次贷危机的恐惧市场中被迫低价出售。香港投资者知道,他们购买的产品是风险最大的衍生品。香港证监会公开数据显示,香港市场与雷曼兄弟相关的金融衍生品金额高达156亿港元,其中约125.7亿港元为“迷你债”,持有人超过3万人。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后,香港证监会和HKMA收到了投资者逾2.7万起投诉。虽然后来与发行银行达成了一定比例的赔偿条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得到赔偿。

更多报道请参考明天出版的《证券时报》

1.《雷曼事件 雷曼事件启示录:那一天,这十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雷曼事件 雷曼事件启示录:那一天,这十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3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