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每天都不一样”。大武汉真的是为了“复兴”而战。

执掌武汉九年的阮成发于12月13日被正式任命为云南省代省长。前一天,阮成发作为云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在昆明会见了腾讯公司马一行。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阮成发提出的“武汉,每天都不一样”的口号中,武汉不仅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国城市第八位,1060.7万常住人口达到“特大城市”标准;武汉年轻人净流入量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武汉在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人文凝聚功能等方面都在向一线城市靠拢。

但除了武汉,郑州、长沙、沈阳、南京也在瞄准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一线城市争夺战异常激烈。

《满城挖》《武汉制造》

一位深入武汉城市建设领域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10多年前,解放大道的里浔门不得不改建为地下通道。"这样一个小项目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来争论和协调."。此人直言,阮成大力推进城市建设,让武汉摘下“中国最大县城”的帽子。

阮成发当武汉市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每个周六都会召开一次城建协调会。不过根据上面的知情人说,与其说是协调会,不如说是吵架会。阮成发在会上成了“扑火队长”。如果他资金不足,他会亲自协调;实力差,他亲自部署;互相争论之后,他自己做了决定。

有一段时间,全市在建工地超过5000个,当地群众抱怨工地造成的堵车和尘云。2014年,英国广播公司甚至以武汉为主要报道对象,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大跃进、债务过度的“反面教材”。

阮成发没有回避社会和公众的质疑。“三年、五年、十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如果不这样做,我们会为这座城市感到惋惜”,“我会继续在骂名下挖掘”成了他最著名的告白。

2012年底武汉地铁2号线通车时,从光谷广场出发,坐地铁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汉口火车站,人们开始了解阮成发和城市建设的“全城挖掘”。

二环路、东风大道、机场二号高速公路、跨河地铁、轨道交通连接三大火车站。今年年底,地铁直达天河机场...武汉“三环十三射”形成后,交通巨变带来的便利,让武汉人从骂变成了爱“满城挖”。

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城市建设上。近年来,武汉各项指标排名在全国有明显提升:GDP重回前十格;在垃圾场上建造花园世博园;从炼钢到生产汽车,再到研制火箭和卫星,“武汉制造”经历了凤凰涅槃;腾讯《全国城市青年指数报告》显示,武汉青年净流入量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

同时,各种优惠政策也密切关注武汉: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中部地区唯一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列入“国家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上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武汉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项目和试点示范项目将优先安排在武汉。今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武汉市体制推进综合创新改革试点方案》,截至9月底,90%的任务已经启动。

在提升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方面,WTA网球公开赛、中国青年视频论坛、国际时装周、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已在他们家门口举行,中欧班已向俄罗斯开放,武汉马拉松被跑步者评为“中国东京马拉松”。武汉将继续规划建设一批国际文化活动品牌,快速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聚集辐射功能,促进城市重生。

五个城市竞争,武汉还缺什么

武汉几乎摘下“中国最大县城”的帽子,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要把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

2013年11月,武汉市发改委发布《武汉国家中心城市2012-2013年建设发展报告》。据报道,武汉计划分三个阶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3年至2020年,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国家贸易物流中心;2021年至2030年,将建成重要的国家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从2031年到2049年,武汉将建成全球创新中心、文化之都和重要的世界城市,引领长江中游成为国际大都市。

除武汉外,郑州市委书记马毅在今年9月25日郑州市第十一届党代会上明确表示,郑州未来五年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同日,长沙市委书记易连红在长沙市十三大上表示,长沙市将在未来五年内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新格局;沈阳市市长潘利国表示,沈阳的目标是建设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

随着较早的南京,全国五个城市都提出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治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五个城市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争夺除京、津、沪、广、渝之外的第六个席位。就目前的经济总量而言,2015年郑州和长沙的经济总量分别超过7000亿元和8000多亿元,沈阳也超过7000亿元,与武汉的万亿美元水平相差甚远。南京去年实现地区GDP 9720.8亿元,今年有望加入“万亿俱乐部”,成为武汉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从人口规模来说,河南人口一亿,郑州具备成为特大城市的基础。武汉达到“超级城市”标准,常住人口1060.77万人。南京常住人口823万,符合特大城市标准。但是长沙和郑州还是达不到特大城市的标准。

武汉的常住人口正在迅速增长。

彭治民认为,长沙和郑州在区位优势和发展上距离一线城市还很远空;南京在省内连苏州都比不上,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沈阳后劲明显不足,发展潜力堪忧。目前只有成都和杭州能和武汉比。

“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国家城市体系金字塔的“尖塔”,不仅需要聚集人口,还需要发展高端产业,辐射周边也是极其重要的。

在今年4月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成都首先被定位为“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可谓“先行先试”。

今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武汉调研时表示,支持和拥护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发展基础都具备条件;但也必须看到,武汉周边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群和大都市区而言,相对较弱,必须努力弥补不足,发挥主导作用;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就在昨天,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一流城市论坛——新一线城市研讨会”上,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关庆友表示,经过对各项量化指标和节点城市的综合评估,天津、杭州、成都、武汉具备成为一线城市的基础。除了北方现有的四个一线城市广州、深圳,从2020年趋势外推预测的GDP规模来看,重庆、苏州、天津、武汉、杭州、成都、南京、青岛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大;从人口指标来看,重庆、广州、武汉、郑州、长沙、成都、杭州、厦门的净流入率较高;从申请的专利来看,苏州、杭州、成都、宁波、重庆、天津、南京、无锡创新能力较强;房地产价格方面,厦门、杭州、南京、苏州、福州、东莞、天津、宁波价格较高。

在彭治民看来,在工业时代,南京、武汉、郑州、沈阳、长沙都展现了自己的神奇力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中国工业增速一直在逐渐下降,未来工业长期保持低增速、低于GDP增速也是大概率事件。通过制造业扩张来保持高经济增长的时代可能会一去不复返。这些候选城市要成为未来的一线城市,不仅要有强大的产业和GDP增长,还要聚集高端人才、资本和技术研发。

1.《满城挖 从满城挖到满城发:武汉距离一线城市不远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满城挖 从满城挖到满城发:武汉距离一线城市不远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3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