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有一个地方,

其面积相当于江苏省。

但是在地图上找不到,

淹没在茫茫戈壁的深处,

因为“两弹”实验,

已经成为中国核试验的代名词,

它位于新疆南部的库尔勒。

现在对外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伦

一个

到处都是马兰草

马兰基地位于库尔勒市和硕乌什塔拉乡。因为马兰基地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罗布泊,所以也叫罗布泊核试验场,是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的核试验基地。

关于马兰贱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一次是在1958年秋天,当时中国核武器试验基地的创始人之一张蕴钰将军率领一支军队来到这里,看到那里有一株美丽的马兰兰花,虽然已经荒芜,但他还是把它命名为马兰。

沙漠中的马拉尼亚

马兰基地建于20世纪50年代,占地约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省的面积。主要负责我国核试验的组织指挥、理论研究、试验分析、工程技术和服务保障。

从50年代末开始,大批士兵和科研人员走出西部的阳关,来到沙漠戈壁。他们来到罗布泊和马兰是为了给共和国的核武器开辟一个试验场。随后,大批家庭成员和子女也来到马兰定居。此后,博斯腾湖岸边出现了“马兰村民”。在这片戈壁滩上来回参加核试验的基地官兵和技术人员不下10万。

2

Malanyao

马兰是民国第一个核试验基地,地理条件和水源都很优越,更不用说地震带了。马兰只是核试验基地的生活区;核爆区位于罗布泊,马兰东南约300公里。只有一条公路叫通经路,一般叫内场。

从1963年10月开始,兰州、沈阳、北京、济南等各大军区的部分官兵开始陆续接到通知,要调到新疆的“特种兵”部队。他们不知道特种兵要干什么,只是带着军队出发,几经波折,终于到达了神秘的目的地:马兰。

马兰基地的电影票

短短两年间,马兰迅速成为一个军事中心,拥有来自一个鲜为人知的村庄的数万名士兵。随着队伍的壮大,部队先后组建了工程124团、警卫团、546医院、后勤基地汽车修理厂、汽车36团、防化团等团。聚集在马兰的这些部队开始了他们的具体任务——建造营房、守卫哨所、运送口粮、日常训练,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

见证核爆炸的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成功爆炸

程和科学家

1964年10月16日,士兵们撤离到开平机场,该机场距离预定的爆炸试验场80公里。戴上黑暗护目镜,面向东方试验场方向,等待传说中的原子弹。

中国首次核试验爆炸

下午三点,官兵们背对着原子弹,捂着耳朵等着试验。闪电白光突然出现,远处传来一声巨响。然后大家都回头了。通过防护眼镜,一个火球在预定的爆炸试验位置爆炸空。当强光消散后,防护眼镜被摘下,一团蘑菇云在火焰中翻腾起来。空里的蘑菇云不停地吸着地上的灰尘,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

核爆后,研究人员和士兵欢呼雀跃

震惊的士兵们开始爆发出欢呼声,跳起来扔帽子。“胜利!”“成功!”“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那一天,很多人都流泪了。然后周总理的慰问在大喇叭里响起:“你们辛苦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成功爆炸。

1967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的马兰核试验基地,中国首次氢弹试验成功。

1969年9月23日,在新疆罗布泊的马兰核试验基地,中国首次地下核爆炸试验成功

这是人民日报当年发的红色标签。这个消息引起了那个时代无数中国人的欢呼和泪流满面!

秘密

“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参与如此光荣的任务,我很高兴很高兴,但我不能告诉家人,也不能和别人分享这种喜悦。”告别马兰老兵,结束了在试验场的工作,但有一个任务永远无法停止:保密协议,从部队开始到结束,“保密”将伴随老兵度过余生。

马兰烈士陵园

“我甚至没想到有一天我会谈到它。”大部分性格醇厚的退伍军人复员后回到农村,继续他们原来的生活道路,坚持保密协议。即使一些退伍老兵出现了相关的健康问题,他们仍然不敢向医生解释自己过去的工作。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东方大爆炸》《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纪录片在电视上播出,他们才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工作,终于可以为世人所知。

当年由于保密的要求,工作单位必须守口如瓶,不告诉父母,不告诉老婆孩子。就连通信也明确规定:“没有什么就不写信,有什么就写信,写信不泄密”。

这封信的单位邮箱:乌鲁木齐75号信箱152号。事实上,马兰离乌鲁木齐有500多公里。那时候写一封信等回复要一个月,特别是执行任务的时候,有时候要长达半年才能和家人沟通。

1967年1月在马兰拍摄的老照片

拍摄于1984年

现在照片里的两个女兵也全是法华。他们把自己最好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

金质立功勋章和鲜红的立功证书——在当时,是入党、提拔干部的“通行证”!有了它,你退休回家就能找到好工作。

你完成后,你将退休,不再回来

几十年来,马兰基地成功进行了数十次核试验,使中国进入核大国行列,这是一个让人骄傲,让对手恐惧的地方。现在马兰基地已经变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经的戈壁军营,变成了一座有树有湖的现代微缩城市。

马兰广场头部的军事礼堂刻着两个红色的大字“马兰”,非常醒目。它告诉游客这是马兰,这是中国的核试验基地。

马兰基地的居住面积约7平方公里,现在马兰基地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生活设施的微型城市。经过40多年的建设,马兰已经脱胎换骨。

核试验基地生活区

张蕴钰于1937年加入八路军,担任陆军参谋长和兵团参谋长,并加入土匪和平。1958年,他率领部队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到中国,被任命为核武器试验靶场基地指挥官,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个原子弹模型

蘑菇云雕刻

虽然核试验早就停止了,

但是马兰的光辉永远照耀着祖国。

虽然我们早已远离马兰,分布在祖国各地,天涯海角,

但成千上万双眼睛还是会一次次聚焦在主人公的马兰身上。

让我们大声呼唤马兰老兵。

让我们把马兰的故事传递给旧世界吧!

1.《罗布泊核爆区现状 揭秘新疆马兰:昔日的军事禁区,地图上找不到的核试验基地,如今它是这样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罗布泊核爆区现状 揭秘新疆马兰:昔日的军事禁区,地图上找不到的核试验基地,如今它是这样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4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