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确实设计推出了智能手表,可以采集心律、心电图、运动状态、皮肤导电率等生理数据。该表将用于“基线计划”,以进一步记录参与者的日常健康状况。

近日,谷歌旗下子公司“实实在在”宣布,将启动为期4年的“基线工程”,有1万名参与者,利用各种新型健康工具收集1万名志愿者的健康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迈出绘制“人类健康地图”的第一步。

疾病研究前所未有的机会

根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上最近的一份报告,“基线工程”小组希望通过连续四年跟踪观察志愿者的基因和微生物来监测志愿者的睡眠、体育锻炼和整体精神状态,并找到提前预测癌症和心脏病等疾病的线索。参与该项目的斯坦福大学心血管专家肯尼斯·马哈菲表示,“基线计划”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掌握健康和疾病的不同生物学基础。

所有志愿者每年都必须接受全面详细的体检,包括血、尿、汗、唾液甚至眼泪。他们还将免费获得“真实”提供的研究手表,以便跟踪他们的昼夜节律,如运动和心率,以及皮肤电导的变化。

另外,每个志愿者的床边都会安装睡眠检测设备,数据会上传到云端。通过一个应用程序,研究人员定期询问志愿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并进行问答测试。

参与该项目的另一位杜克大学研究员阿德里安·埃尔南德斯表示:“志愿者参与实验所花费的时间将得到补偿,我们将定期向他们反馈健康结果。”据报道,每个志愿者必须跟随4年,所以从招募志愿者到完成实验可能需要10年。

海量数据的多维采集

这不是第一个涉及多人的大型健康研究项目。美国“弗雷明汉心脏研究”项目从1948年持续至今,跟踪了三代美国人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参与者超过15000人,为了解吸烟、胆固醇、体育锻炼等因素对心脏病和中风的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开展大规模的基因组检测研究。例如,英国正在进行的一个国家项目将对10万名英国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

但赫尔南德斯认为,“基线计划”完全不同,会比其他项目收集更多的维度数据。实实在在首席医疗官杰西卡·麦加说,除了现有手段,他们还在开发分子科学、传感器和软件工具等。一旦这些技术成熟,它们将无缝集成到研究中。他们会组织和处理不同技术获得的多维海量数据,这是第一次在同一个项目中使用这么多技术。"这些检测技术将24小时关注志愿者的健康状况."

数据匿名处理,免费提供

但基因组测序公司DeCODE Genetics的董事长卡里·斯蒂芬森认为,尽管这个项目非常引人注目,但就谷歌的规模和财力而言,参与该项目的人数太少了。他的公司正试图对40万人的血样进行基因测序。他还认为,由于不同个体之间疾病相关因素的差异,“基线项目”将面临许多挑战。

“基线项目”收集的数据的可靠性也受到质疑。有专家认为,不同仪器的测量数据存在误差,有的误差甚至高达25%。

数据安全也受到关注。麦加说,所有数据先匿名,然后加密,安全存储。项目研究人员将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在监督下获取数据,最后公司将向有需要的研究人员和组织提供匿名数据。“我们将免费提供这些数据,并承诺不向广告商和保险公司出售这些数据。我们欢迎所有愿意参与并为寻找从健康到疾病转变背后的线索做出贡献的合作伙伴。”

1.《人体健康也能绘成地图?谷歌将推万人“基线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体健康也能绘成地图?谷歌将推万人“基线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4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