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国土资源部宣布,中国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无疑是当今能源短缺的好消息。据了解,这次开采的成功也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采海域可燃冰以获得持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其实可燃冰并不都像冰一样。在地球上,绝大多数天然气水合物实际上是与沉积物混合在一起的。南海深沪地区试采成功的是一种泥质粉土型矿床,可以说是未来最具商业价值的矿床。

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巨大。仅中国海域预测资源就达到800亿吨石油当量,世界资源约2100万亿立方米,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在我国可燃冰研究之初,就已经建立了这种类型的可燃冰。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我们从一开始就瞄准了这种资源潜力大、利用前景广阔的类型。虽然很难,但是在我们开发成功之后,它的广泛使用更有意义。

可燃冰的开发

下一步,试采小组将继续在附近海域的两三个不同矿区和类别进行试采。积累更多试生产经验,为2030年前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从我们试生产和天然气生产的连续性来看,离商业化生产不远了。我相信,在2030年之前,最具潜力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将得到商业开发和利用。

可燃冰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已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床和多年冻土区。形成可燃冰,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原料、温度和压力。

首先,必须有一定量的天然气作为原料。

其次,必须是低温。可燃冰在0-10℃形成,超过20℃就会分解,变成“消失”。因此,无论是在海底的冻土区还是在陆地上,都应该满足这个条件。

可燃冰

最后,必须在高压下产生。0℃时,产生可燃冰需要30个大气压。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副部长邱海军:在深沪海域,只要有适宜的低温高压环境,就能形成水合物,只要气源充足,就能形成非常富矿体,这是规律。

当原料、温度、压力都具备时,就形成了可燃冰晶。除了海底,科学家们还在大陆的永久冻土区发现了可燃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中高纬度高原多年冻土区钻探可燃冰样品的国家。

可燃冰藏在哪里?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最新数据,预测中国可燃冰资源超过1000亿吨油当量,发展前景广阔。那么这些可燃冰都藏在哪里呢?

《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可燃冰资源量包括海域可燃冰和陆域可燃冰。

可燃冰

2013年,我国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发现1000多亿立方米可燃冰,2015年深沪海域再次发现1000多亿立方米可燃冰,分布广、厚、饱和度高,为我国可燃冰的试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靶区。2015年,我国首次利用自主研发的4500米“海马”无人遥控潜水器,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发现了可燃冰活动的标志“冷泉”活动,并成功获得可燃冰样品。

天然气水合物试生产现场总指挥叶:水合物应具有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和一定的气源,因此基本上分布在大陆架边缘地带。

事实上,中国对海底可燃冰的研究和探索已经进行了30年。在南海西沙海槽和深湖发现了存在的迹象。据保守估计,中国可燃冰的总资源量约为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总资源量的两倍,按目前的消费水平可以满足中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在国际上,对可燃冰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直接或间接发现的可燃冰事件超过200起。

可燃冰开采

天然气水合物试生产现场总指挥叶:天然气水合物在世界上分布广泛,资源量也很大,所以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试生产,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甚至印度,他们的目标是立即生产,韩国也在准备试生产。其实大家都是国际竞争。它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由于对人力资源的无限需求,世界上许多种类的资源逐渐变得稀缺,各国对可用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可燃冰开发的成功是中国能源开发和勘探进程中的又一重大进展。

1.《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开采技术领跑全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开采技术领跑全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57996.html